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分析

杨生惠

杨生惠

(贵航集团303医院内二科贵州平坝561100)

【摘要】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有支气管哮喘的40例,按照治疗药物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治疗,观察组采取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20例患者显效11例,显效率为55%,有效率为100%;对照组20例患者显效5例,显效率为25%,有效率为65%;对照组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有1例发生不良反应。即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是配药成分为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系与沙美特罗吸入性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复方干粉吸入剂,其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可有效控制哮喘和改善肺功能,并且糖皮质激素可改善呼吸道的慢性炎症反应,两者相辅相成,在疗效上互补,对治疗支气管哮喘这种病症具有较好的效用。

【关键词】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支气管哮喘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223-01

支气管哮喘属呼吸系统常见过敏性疾病,其发病机理是由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与细胞组分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反应,发病大多与遗传因素影响密切[1]。患有支气管哮喘的病人临床症状为反复性咳嗽、呼吸困难而继发喘息不止、呼吸急促等,多发于凌晨[2]。本次研究就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性治疗支气管哮喘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确诊条件参考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3]。全部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均在16~58岁之间,平均年龄38岁左右,病程均在3个月~16年之间,按照哮喘持续时间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具体轻度患者8例,中度患者24例,重度患者8例。40例患者于1个月内均无使用激动剂及拮抗剂、激素类药物,无特殊体质人群。以上患者除患有支气管哮喘外,均未合并其他类型疾病影响此次研究结果。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患者。根据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临床资料进行处理,得出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氨茶碱解痉平喘及脱离过敏源等对症治疗措施,调整患者身体状况。对照组除以上对症治疗措施外,给予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治疗,250μg,1吸,一日两次。观察组采取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给药量为50/250μg,1吸,一日两次,病情严重患者或1周持续给药量为50/250μg仍不见好转患者,改予50/500μg,1吸,一日两次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记录患者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及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

1.3疗效判定

本次研究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判等级有三,即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肺功能检测指标(FVC、FEV1、PEFR)均明显好转,白天及夜间临床表现完全消失,无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患者肺功能检测指标(FVC、FEV1、PEFR)均有所改善,白天及夜间症状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患者无或有较轻不良反应发生;无效:患者肺功能检测指标(FVC、FEV1、PEFR)未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发作次数无减少或有增加现象。

1.4统计学分析

根据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以上临床资料与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以及计数资料均采取X2检验,以P<0.05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以上研究方法记录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数据,以不同组别临床治疗效果评判等级作为依据,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显效率(%)有效率(%)

观察组(n=20)119055%100%

对照组(n=20)58725%65%

临床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包括轻度手抖1例,心悸2例;观察组有1例发生头晕。上述表格中观察组20例患者显效11例,显效率为55%,有效率为100%;对照组20例患者显效5例,显效率为25%,有效率为65%,经过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3讨论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知,对照组中的患者,即给予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治疗的20例患者中,仅有5例显效,8例有效,显效率仅占25%,有效率65%,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而观察组中的患者,即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的20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9例,显效率占到55%,有效率100%,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丙酸倍氯米松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缓解炎症反应、抗过敏反应和止痒的临床效果[4],其临床疗效于本次研究中略见一斑,而观察组选用的由葛兰素史公司生产的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商品名称为舒利迭),其配药成分即为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系与沙美特罗吸入性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复方干粉吸入剂,其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可有效控制哮喘和改善肺功能,并且糖皮质激素可改善呼吸道的慢性炎症反应[5]。两者相辅相成,对治疗支气管哮喘这种病症则具有更好的效用。2006年GINA方案推荐对中度以上的哮喘患者吸入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吸入激素已被证实在分子水平上有相互协同作用。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复合干粉吸入剂既有抗炎、持续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又有减轻气道重塑作用,且在疗效上互补,两者联用可提高患者的方便程度和依从性,不良反应少见,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晏远智,唐恒,卿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4):1208~1214.

[2]赵刚峡.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32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6):78~81.

[3]林士军,王桂杰,刘玉春,董惠翔.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2):188~189.

[4]赵新波.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58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2):72~73.

[5]班健.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0):4119~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