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成分输血用于小儿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浅析成分输血用于小儿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田冬冬周莹张笑盼郑留闯

河南郑州市儿童医院450018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成分输血治疗小儿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自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白血病患儿35例,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实施成分输血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评定。结果:35例白血病患儿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高达88.6%。结论:将成分输血法应用于小儿白血病临床治疗中,疗效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成分输血;小儿白血病;临床效果

小儿白血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对患儿造成较大的伤害。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有关,同时也会损伤患儿的其他脏器器官,在临床上属于高危病。此外,白血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危及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针对于小儿白血病,及时、科学、高效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据调查,有39.4%的白血病患儿通过及时的治疗能有效的稳定病情,身体逐渐康复,确保了生命安全。而在针对于小儿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方面,主要采用输血的方式,但是,患儿存在着个体差异,疾病状态也不同,因而采取统一化的输血治疗方式无法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会耽误患儿的病情,诱发更大的危险。因此,在本次的研究中,主要对成分输血法治疗小儿白血病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5例白血病患儿均为我院在2015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并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以确保临床研究的科学性。35例白血病患儿基本情况如下:①年龄:1岁到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士0.3岁。②性别组成:男患儿19例,女患儿16例。③白血病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5例。

1.2方法

根据患儿实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成分输血方式,具体如下:①出现凝血的患儿,需要及时进行血浆输注。②出现低蛋白症患儿,需及时进行白蛋白输注。③出现白细胞下降患儿,需为患儿输注白细胞0.3袋kg·次[1]。④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的患儿,需及时输注血小板等。⑤出现贫血的患儿,需要进行红细胞输注,但不宜超过1ml/(kg·h)[2]。在治疗期间,需对白血病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患儿发生不适症状,应及时处理,避免诱发更大的危险。待对35例白血病患儿治疗工作结束后,对成分输血法治疗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

1.3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有效:患儿输血后血红蛋白上升在10g/L以上,血小板计数上升10×109/L以上,且患儿出血基本停止视为有效。无效:患儿输血后血红蛋白上升在10g/L以下,血小板计数上升在10×109/L以下,患儿依然持续出血视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小儿白血病患者在不断增多,该病已严重影响到患儿的生命安全。据调查,2014年,我国白血病患儿4000万,2015年,我国白血病患儿5000万,2016年,我国白血病患儿5800万,小儿白血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其已经成为临床的高发病和高危病。此外,由于患儿年龄普遍较小,身体免疫力低,随着疾病的发展,治疗难度也在不断的增加,危及到患儿的生命安全。而在临床治疗方面,采用全血输血法的疗效依然无法达到最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耽误了患儿最佳的治疗时间,影响到对白血病患儿的科学治疗和高效治疗[3]。因此,在临床上,应寻找更为科学、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快速控制白血病的发展,维护患儿的生命安全,从而提高对白血病的治疗疗效。

在本次的研究中,针对于白血病患儿,主要采用成分输血的方式,其主要的实施原则就是根据患儿实际的情况,了解患儿血液各项指标的变化,实施成分输血,以提高治疗的效果。从本次的临床研究结果上看,对35例白血病患儿实施成分输血,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高达88.6%,实现了对患儿的高效治疗[4]。

因此,在针对于白血病患儿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应尽量避免采用全血输注,应通过调整应用成分的方式,实施成分输血,并在成分输血的过程中,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事项。①规范输血行为。医护人员在为白血病患儿进行成分输血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成分输血的具体操作步骤,并对操作步骤进行规范,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并且对成分输血的理论及相关的实践经验进行宣教,确保成分输血的质量[5]。②在成分输血的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儿的并发症,了解患儿是否存在着不适症状,如果存在,应及时的处理,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在对小儿白血病患儿进行成分输血的过程中,通过注意如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能够提高成分输血的质量,从而确保患儿疾病的快速康复,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6]。

总之,将成分输血法应用于小儿白血病患儿的治疗中较为科学,安全可靠,且疗效显著,对患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种治疗方法可进行临床广泛性推广。

参考文献:

[1]史军.成分输血在肿瘤患者血型变异时的临床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4(06):152-153.

[2]刘景汉,汪德清.临床输血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24.

[3]钟小兰,廖国仪,杨慧敏,张宁.小儿血液病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血液.2003,05(02):142-143.

[4]庄静文,邱晓燕.160名早产儿成分输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4,01(10):156-157.

[5]伍燕,王娇华.110例肿瘤患者成分输血的分析[J].广州医药.2008,01(06):142-143.

[6]钟小兰,廖国仪,杨慧敏,张宁.小儿血液病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血液.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