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刻瓷艺术山水技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浅谈刻瓷艺术山水技法

刘余省

身份证号码:37292419710524XXXX

摘要:刻瓷是一种综合性传统艺术,它集书法、绘画、刻制于一体,并能体现出高度的装饰效果。刻瓷艺术以其严谨的手法震惊了中外艺术家。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别具韵味。八十年代山水的刻法在刀法上更是变化莫测。那是刀法技巧创新的年代,也是刻瓷艺术的里程碑。当时刻瓷界流传一句话“刻工好不好,功底深不深,先看山水作品。”这句话一直影响到现在。

关键词:刻瓷山水;构图;刀法与运用着色

浅谈刻瓷山水技法

刻瓷是一种综合性传统艺术,它集书法、绘画、刻制于一体,并能体现出高度的装饰效果。刻瓷艺术以严谨的手法震惊了中外艺术家的眼睛。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别具韵味。

“岭上红梅得古春,高寒出手气无伦。”这是中国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为刻瓷艺术的亲笔提词。

刻瓷山水的发展过程与重要性

清乾隆年间便出现了用刻刀在瓷器上简单的凿刻一些线条形式的山水。其效果如同“介子园山水”木版印刷品一样。虽表面上看都是线条山水,但是在瓷器上刻出来的金石味特强,且清秀高雅。

七十年代的民间刻瓷艺人刚开始也是效仿前人刻山水以线条为主。后来由于很多专家教授的介入及刻瓷艺人的绘画、书写能力的提高,山水的刻法便从线条式发展为点、线、面的表现手法。八十年代山水的刻法在刀法上更是变化莫测,是刀法技巧创新的年代,也是刻瓷艺术的里程碑。当时刻瓷界流传一句话“刻工好不好,功底深不深,先看山水作品。”这句话一直影响到现在。山水在刻瓷艺术中之所以被业内人士当成一种标准,是因为它在刻瓷艺术中最能体现出本身语言。

(一)刻瓷山水的构图

构图时尽可能利用好空白釉面,注意主次比例关系,宁简勿繁,宁少勿多,多留瓷面,否则失去瓷面本身的美,又削弱了刻瓷艺术独特的美。在刻制山水作品时,构图是初学者的难题,在一定的绘画基础上一定要做到多画、多看、多想、多刻。在实践中发现真理。许多大师和老艺人,他们构图有时只是在瓷器上画个轮廓就开始刻制,这就是他们的经验,他们胸有成竹。在刻制一些大件时,如直径一米的大盘和高两米的大花瓶、剑筒、瓷板等,构图方法和小件瓷器不一样,小件瓷器构图多以小品山水为主,而大件山水在构图上更要讲究布局。如刻大花瓶构图时一定要做到即使瓶子怎么转都是一副很好的山水画,不能照搬名作,因为花瓶它是圆体,不能尽显原作,只能看一小面,那样就失去了名作的原味。

(二)刻瓷山水的刀法运用

刻制前一定要了解使用瓷器的属性,因为它们硬度不同,掌握不好便会崩瓷,甚至会破裂。另外刻山水大多数用的是平面刻刀。下刀前要做到胸有成竹,凝神贯注。绘画有句术语:要大胆落笔细心收拾。同样刻山水也要大胆下刀,刀随手动,手随心动,自然之处妙不可言。反之刻意下刀,处处着想,刻出来的作品将会十分呆板。就像王羲之写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一样,王羲之是结伴游玩时即兴写出了兰亭序。之后多次重写怎么也达不到第一次的效果。在刻制山水时不要十分刻意,要取自然之妙。在山水刻制中“山好刻,树难凿”,刻树时须灵活用刀,顿挫自如,方能刻出佳作。

(三)刻瓷山水的着色方法

着色很重要,先以刻的传统山水为例,在刻好的作品上先浅后重,慢慢调整,始终注意整件关系。彩色山水着色较传统山水麻烦,首先要刻一遍染好即黑白山水,然后再刻下一遍,按绘画方法上色。只要多实践多体会就能刻出漂亮的作品。

结语

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民族的文化,无伦在历史上有多么辉煌,倘后无继者,便只是一片斑斓而沉默的史迹而已,只有后人永远珍爱它,并发扬光大,才能使古代文明转化为现代文明。”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国家好的政策下,努力吧,我们的艺术家们。刻瓷艺术负重致远,雕琢自我,镌刻人生,让这神奇的艺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如凤凰开屏,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