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城市道路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探究城市道路设计

钱文富

44122419900703xxxx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拥挤现象时有发生。为了缓解交通的压力,做好城市道路建设,城市道路的设计好坏是重要环节,主要因为其设计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进程及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城市道路设计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设计

一、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

(一)系统性

城市道路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项目。从前期的规划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从后期的设计招标到竣工验收,需要许多部门,包括规划、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部门共同参与。因此,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

(二)复杂性

城市道路设计涉及到的专业很多,包括道路、交通、桥隧、测量地探、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照明信号、绿化等。各专业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从方案到施工图的设计工作要在项目负责的统一协调下完成。由于各专业分工不同,在不同设计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

(三)设计人员的主观性

在整个城市道路项目建设中,设计是灵魂,是最前面的一个环节。其他部门的工作要围绕设计方案进行,并对设计方案提出意见,由设计人员确定最后的设计。从方案到实施阶段的整个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完成设计图纸,因此整个设计方案具有了设计人员的主观性。优秀的设计方案可以高效有序的使施工顺利开展,事半功倍。

二、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骨架,城市道路设计主要在土地使用以及道路系统规划指导下进行的,不仅要在经济条件以及道路建设上考虑其远近结合和分期发展,还要考虑在规划期内是否满足发交通量上的展要求。

为了满足行人以及各种车辆行驶的技术要求,城市道路设计要采用经济合理的技术标准并且在平面、横断面布置和路面类型等方面也要进行综合考虑。此外,城市道路设计应与道路两侧各种设施、用地以及街道景观协调一致。

三、城市道路设计

3.1道路功能方面

首先以城市自身的交通环境以及经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调查城市人口的增长趋势和人口生活结构特点,并与之相结合来确定城市道路设计的等级和功能要求,之后进行实地勘测,结合地质特点,做出设计草案,其中道路功能性设计目标既是草案的代表思想又是道路设计的亮点。道路作为城市的枢纽,其功能主要表现在行车功能以及行人功能上。其不仅要满足车辆交通的行驶需求,还要使行人的行走范围得到有效的延伸。作为复合型功能的道路,能有效的分离行车道与行人道,同时还能有效的实行车辆分流,从而降低了交通拥堵,有效的保障了整条道路甚至整个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因此,在横跨道路的方向,可以采用设立过街天桥或是地下人行通道,使车流与人流分离开来的同时道路的交通运输效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3.2路基边坡设计方面

对于城市道路中的路基边坡,由于道路一般填高小于四米,边坡设计时可采用1∶1.5的比例。设计时将边坡与原地面相交处不设边沟,主要是考虑道路修建后两侧土地可能被整体开发利用的情况;在实际道路施工中还需要修建简易的土质排水沟,以供系统的排水。

3.3一般路基设计方面

当路面边缘标高与原地面的高差大于或者等于路面结构层厚度+0.6m时,首先要清除30cm表层耕植土进行基底碾压,然后回填6%的灰土;车行道路床(厚度60cm)部分均回填6%的灰土,人行道路床(厚度40cm)部分均回填4%的灰土。对于路床底与原地面之间的部分则要回填4%的灰土。对于软土类地基由于道路填高低,边坡缓,在稳定上基本能满足要求,所以道路的设计中主要考虑沉降影响。

3.4交叉口设计方面

对于交叉口的设计,由于交叉口处交通具有复杂性,因此此处的设计时显得格外重要。通常情况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主要采用渠化式、分道行驶式以及加铺转角式等几种平交方式,在快速路以及主干道上除了采用信号灯控制外还要严格控制交叉口的间距和数量,以确保交通流的畅通性、安全性。对于二者相交的情况,则需要采用立体交叉式,根据实际选择合理的互通形式,以确保交通的集散性得到有效的发挥。

3.5道路排水设计方面

及时的排除道路上的雨水,有助于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城市卫生的改善以及防止路面发生损坏。对于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上一种是采用分流制,此方法主要特点是有利于环境卫生的保护和污水的综合利用;另外一种是合流制,是指在城市附近有较大的水体,能够充分稀释污水,也可采用合流制。雨水排除系统一般分为明沟、暗沟和二者混合式。暗沟一般适用于建筑物密集或者交通频繁段;明沟一般适用于山区或者丘陵地带的防洪沟。采用这种排水系统主要是因为现代城市的路面径流系数大,不利于生态水循环。

3.6道路平面设计方面

道路平面是道路中心线和边线等在地表面上的垂直投影。主要反映了道路在地面上的形状以及沿线两侧的地形等的位置,其中还包括道路交叉以及人工构筑物等的布置。

①当遇到线形地形环境时,我们应尽可能将道路平面设计的简单直接;②尽遇到设计中的转弯时,应该尽可能的采用比较和缓的大半径曲线,并且各部分也保持协调,防治急转弯的现象发生;③在设计高填方路段时,应尽可能的设计为直线或者缓弯;④当设计中遇到经过山坡时、道路的起伏高差比较大以及地形条件比较限制的路线时,我们可以结合地形设置一些回头曲线以确保必要的展长距离,进行控制最大纵坡的设计。

3.7纵断面设计方面

纵断面是沿道路中心线纵向垂直进行剖切的一个道路立面,道路纵断面设计应该根据规划与使用要求,对道路的性质以及等级进行,还要充分的研究沿线地形以及周边地区的气候、水文、土质的条件以及排水等因素。

①在进行纵坡设计时,应该具有一定的平顺性,确保汽车能够安全平稳顺利的通过;②遇到路线要通过特殊要求地块时,要综合考虑防治地块内外高差过大所造成车辆行人出入不便;③在道路设计中遇到水文条件不良或者地下水位比较高的路段时,应该适当提高路基高度,防治路面发生积水的现象;④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时,我们应尽可能的控制路面标高低于两侧建筑物的地面标高,防治市政道路雨水在路上发生积聚的现象;⑤当道路要通过的地面有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时,我们的设计要保证各类管线或者构筑物的覆土厚度;

3.8设计人性化的生活街道

城市中的大大小小的街道交织成网,在此类道路上人车混杂,交通情况比较复杂,所以设施规划设计要细致入微。标志标线方面做到充分利用现有路面,更有效地组织交通。街道的停车需求较多,合理布置各类型的停车位和组织交通尤为重要,引导和限制性的设施是设计的主要手段。其主要措施是通过在路边、路中设置各种设施来控制车流、限制车速,以换取居民更多的活动空间。

a.将道路的平面线形设计成蛇形或锯齿形,迫使进入的车辆降低车速,也使外来车辆因线路曲折不愿进入而达到控制车流的目的,同时曲线形道路对居民而言,其趣味性更强,景观更丰富。

b.在道路的边缘或中间左右交错种植树木,产生不易进入的氛围,以减少不必要车辆的驶入。同时,道路上种植的树木改善了道路景观,美化了居住区的环境。

c.在道路交叉口处将道路设计成凹凸状,将路面部分地抬高或降低,使车辆驶过时产生振动感,给驾驶者以警示。

d.在确保车辆可以通过的前提下,间断性地缩小车行道的宽度,造成不易通过的视觉效果。

e.在道路铺设上采用不同颜色和材质的材料,在视觉上形成印象驼峰、印象槽化岛,既为了引起驾驶者的注意减速行驶,也使生活性的道路更富趣味。

f.通过在交叉口设置斜路障,路端上设置通行路障来限制车辆的转弯和前行。

g.在居住区入口或道路交叉口设置形象的交通标志传达限速和禁转等交通信息。住宅地区的支路系统,行人对道路安全、舒适的需求被置于首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出了灵活的道路网络,活泼、多样的断面形式,创造了宜人、友好的交通空间。更重要的是居住区内的道路被赋予了更高的意义,成为人们交流的场所。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路工程施工需要勘测设计。市政道路的实用性,进一步决定了施工的难度和质量成本。高质量的工程需要高质量的设计。倘若设计自身出现了漏洞和缺憾以及不具有人性化,方案设计狭隘,那么必然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现。所以加强市政道路建设的方案设计,对于道路工程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汉杰,李琳.浅谈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2016

[2]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