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施工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施工管理

王赢

通辽市开鲁县交通运输局内蒙通辽市028400

摘要: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是路面结构层的主要受力承重层,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路基施工工艺,已广泛的应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中,结合近年来我国公路施工中遇到的质量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现就对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工艺和质量问题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水泥稳定碎石因其整体性好、料源广泛、耐久性和抗冻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路面底基层的建设中,在道路的路面结构中起到主要承重层的作用。尽管如此,它在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如果不能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这些问题,就不能控制好道路建设施工的质量。为此,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要设计合理的、能够满足要求的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不要为工程留下安全隐患,防止对道路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

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的特点

构成水泥稳定碎石的材料主要是水泥、碎石、矿粉、石屑等材料,水泥一般采用P.O32.5或P.S32.5水泥,碎石采用人工碎石和石屑,无需任何特殊材料,因而料源广泛,适用范围广。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工艺简单,机械化作业程度高,可形成规范化流水作业,施工速度快、工期短、质量稳定。目前水泥稳定碎石大多采用厂拌法集中拌和,生产能力可高达400~500t/h,施工现场采用摊铺机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是一种整体性材料,为半刚性结构层,具有板块效应,因而其受力性能好,可广泛应用于中交通道路和高速公路上。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的施工质量受碎石质量的影响较大,易产生干缩和冷缩裂缝。

2底基层、基层标准化施工管控

2.1原材料质量控制

(1)水泥施工时选用初终凝时间较长,标号较低的水泥,水泥作为集合料的一种稳定剂,对集料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证水泥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我们耍保证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工序。不应使用快凝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水泥。使用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

(2)碎石本标段沿线碎石储量较为丰富,石料强度较高,依经济合理的原则,按路面垫层、底基层、基层施工的要求和用量,大部分施工段能就近开采。经过对沿线附设的石料加工场的原材料的调查、试验,通过实验严格控制碎石的其他指标,压碎值不大于30%,碎石采用O一31.5mm。经实验筛分在连续级配区间。

2.2混和料的配合比设计

在设计原材料的配合比时,要充分考虑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对强度和施工操作工艺的要求。施工现场的材料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除了要注意以上的因素外,还要注意现场天气和材料含水量对原材料配合比的影响,以保证拌制出来的混合料具有很好的和易性。

(1)混合料中水泥的比例。水泥用量的多少对底基层的成品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混合料中水泥用量过多,容易使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产生裂缝,而且水泥用量越大,裂缝产生的数量就越多,严重影响道路路面面层的质量。因此,在保证混合料比例可以满足强度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水泥材料的用量。

(2)混合料中集料的比例。集料的用量与水泥用量的要求是一致的,细集料和矿粉料的用量同样不宜过多,要设计合理适当的集料用量。同时,还要采用筛分实验的方法对集料进行检验,找到合理的级配曲线,并规定矿料级配和拌合机各料仓的配料容量。()混合料中用水量的比例。混合料的配合比除了要注意控制水泥和集料的比例外,用水量的控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用水量太少,会使混合料的粘结性变差,难以碾压成型;而用水量过多,在施工过程中,会导致混合料形成弹簧体,甚至是翻浆,加大了施工的难度。以上情况都会对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强度和材料的密实度造成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做好养护工作,还会非常容易形成干缩裂缝。

2.3混合料拌和及运输

在正式拌制混合料前,先调试厂拌设备,使拌制的混合料的材料组成、含水量等都达到有关要求。每天开始搅拌之后,出料时取样检查是否符合配比,进行正式生产之后,每1-2小时检查一次拌和情况,抽查其配比、含水量、水泥剂量。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有区别,按温度变化及时调整。早上11点之前、下午17点之后及阴天按最佳含水量了控制;中午高温时段实际拌和时的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提高0.5%-1.0%。运输一般采用15t以上的自卸汽车运输,并要求车况良好,同时应用篷布覆盖混合料,一方面减少运输途中的洒漏,污染路面:另一方面,减少运输途中的水分蒸发。发料时应认真填写发料单,施工现场收料人员应认真核对签收。避免因混合料的时间过长造成质量事故而返工。

2.4摊铺

在摊铺过程中技术员应随时检查基准线的准确性,保证基准线的准确位置,防止因人为或机械碰撞,使基准线产生误差,造成摊铺厚度出现错误。摊铺时应根据天气状况调整混合料含水量,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应尽量减少摊铺机的停顿,保持匀速行驶,不得猛打方向。摊铺作业时,应根据现场运输车辆做好随时增减混合料运输车辆,确保不塞车或缺车现象发生。摊铺前要检查调好夯锤频率,行驶速度要和夯锤频率相匹配。摊铺后,施工人员尽量避免随意在铺筑面上踩踏。摊铺机要具有良好的性能和摊铺效果,减少混合料铺筑过程中产生离析,现场有专人负责处理表面离析现象。

2.5碾压

(1)采用3台振动压路机和2台胶轮压路机组合碾压。振动压路机先稳压1遍,再振压3遍,最后用胶轮压路机收压1-2遍。碾压时后一轮跟前一轮重叠1/2轮宽。一进一退为一遍,一轮一行顺次碾压,严禁在一个碾压行上完成所有碾压遍数。

(2)在施工过程中各道工序必须紧密衔接,以保证混合料从拌合到碾压成型时间不能超过混合料的最大延迟时间。一次碾压长度以50-60m为宜。

(3)压路机碾压时,遵循先静后振、先慢后快、由低到高的原则在单幅全宽内进行碾压,并及时调整、控制混合料含水量接近最佳值。碾压过程中均匀行使,严禁在工作面上掉头和急刹车。碾压结束需临时停机时,必须停在外侧边部。

(4)碾压段落撒白灰线做为标记,每遍碾压时须越过白灰线,避免压路机漏压。

(5)压路机碾压时的行驶速度,第1-2遍为1.5-1.7km/h,以后各遍为2-2.5km/h。

(6)现场配备小推车、10cm孔筛子,在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等现象及时换填新混和料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7)摊铺成型后,压路机碾压应及时,防止因气温过高造成混合料表面水份损失过快难以压实。如果表面有干燥泛白时,胶轮压路机应开启喷水装置,对表面进行补水碾压。局部表面泛白干燥时采用人工喷雾补水。

(8)为保证平整度,设专人在压路机静压后用三米直尺检测平整度,对不合格的地方及时处理。每个碾压段碾压结束后,立即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压实度达不到规定要求时,进行补压并尽快完成。

2.6施工接缝的处理

工作缝均采用与路面垂直的平接缝,严禁采用斜接缝。在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采用垂直相接。施工接缝一般采用对接形式,拌和好后只粗平,不碾压。第二天上水泥与下一段一起拌和,前一天施工的最后10m左右不上水泥。为了避免振压时接口处的推移起包,在无振动稳压时要注意多将接口处稳压几遍。

结束语:

在公路建设中,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要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严格控制材料组成、施工过程及养生,并且注意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就能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晓莉.公路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技术[J].发展.2017(02)

[2]李建.江广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的设计[J].江西建材.2017(12)

[3]周玉晖.公路路面基层中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