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路径研究

乔建敏

文水县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能力差、基础知识弱以及注意力较短等问题的影响,课堂教学成效一直在低档徘徊。因此建设高效语文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笔者实践中,发现许多教师虽然对高效课堂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有鉴于此,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路径,希望研究能够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路径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主要是指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因此高效课堂并不是单纯的讲课效率,而是效率与质量的结合体,高效课堂中的教与学,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构建高效课堂时,不仅要注重课堂效率的提高,还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现状

1.教学方式单一。目前来说,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依然沿用着传统的灌输式、讲授式的授课方式,必要的教学道具的使用也是极少的时候,死板的课堂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疲劳,无法专一于课堂教学内容上。而且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势必会导致低效课堂的出现。

2.学生学习过度依赖教师。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而且出于对教师的崇拜,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都十分依赖教师的讲授,认为教师课堂上讲的才是自己要学的。毫无自我学习意识和怀疑意识,虽然这种情况能够提高教师在学生心中的权威性和地位,但是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是百害无一利的。

3.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在现代教育理念下,一直倡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中,仍然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课堂中根据教材内容组织教学。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有时候出现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情况。

4.教学目标的偏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注重学生优美诗句、字词句篇等知识的积累,但却忽视了学生语文情感的培养,导致教学实施无效。毕竟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多元的,不仅要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要培养一定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学目标的偏离,也影响了高效课堂建设质量。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教材内容都了解的很透彻,教学目标也十分明确,但是一进入课堂教学环节,就会出现迷失目标的情况。因此明确教学目标,首先要认真学习理解《课程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研读,确定好每一节的教学目标和下一节的衔接问题。例如要了解教材的内容、注重培养孩子哪一方面的能力、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流程等,并将这些内容融合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中,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全面系统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次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这也是授课中必须完成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对教材知识进行讲解的基础上,实现对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第三教学目标要层次分明、简明扼要。因为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不同,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肯定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进行因材施教的重要原因。所以明确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既要让差的学生“吃好”,也要让优秀的学生“吃饱”,这样才能全面的提高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与各种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等息息相关。如此编写的目的,一是源于小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二是由于学生对事物变化的敏感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借鉴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学习的情景,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解《静夜思》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作品的写作背景、环境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语文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首要的教学任务,而且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小学语文素养不仅包括简单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流,还包括句篇的积累、良好语文学习方法,甚至是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与视野、情感态度等等。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探求问题答案的优秀习惯。其次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就需要让教学活动成为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思考,用一种新的视角去审视教学过程。

4.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各自承担的不同的任务,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抵触心理也较为强烈。而且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一直倡导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笔者认为建设高效语文课堂,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知识的构建。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所有者和灌输者,而是起到引导者、启发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学生也不在是“知识容器”,而是可以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完成知识的构建,体会学习的乐趣和获得知识的成就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三、小结

小学生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需要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变;还要在实际教学中,能够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慢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达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5,09:232-233.

[2]杨秀玉.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0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