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2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尹启禧

身份证:44190019810209****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镇化率逐年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富裕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追求更高品质的精神生活。社区建设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重点,而在搞好社区建设的过程中,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则是重要的一环,开展好社区群众文化工作,不仅仅有利于增强社区建设的规范性,还有利于提升社区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文化品位。

一、社区文化的含义和作用

对于社区文化的而根本定义,在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认识,一般的看法是,社区文化就是在一个区域内,人们因居住生活的习惯而产生的物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并形成的一个固定的交流和作用模式。广义的看法认为,社区文化就是特定生活区域内精神和物质作用效果的总和;而狭义的看法,社区文化是特定区域内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例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社区文化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上,二者是相互依托的关系,没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就没有社区文化的存在,反之,没有社区文化的发展进步,就不会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在对于主流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推广和宣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有利于提高居民的道德素养,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同时对减少违法乱纪行为也有着正面的导向作用。例如,杭州市某社区举行读书讨论会,社区的居民积极参与,既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交流也提升了审美趣味。所以,将社区文化活动用积极正面的思想理论指导,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居民主人翁意识缺失,没有广泛参与

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的主要参与者,甚至在很多地方社区居民也担当了社区文化组织者的角色。可在当下,我们很多社区居民的社区文化参与意识淡薄。现在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导致社区邻里关系没有以前那么浓厚了,大家一回到家,可能习惯性的把门关上,外面的风风雨雨似乎与自己再没有任何关系。很多人已经不知道社区文化的存在,更不会意识到如何去参与创建社区文化,主人翁意识非常淡薄;再加上当前的一些社区将文化活动分包给一些传媒公司或艺术中心,社区居民没有参与社区文化的机会,也就必然导致居民主人翁意识的缺失。

(二)群众文化需求多元化,基础设施滞后不前

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持,虽然国家每年都会对社区文化基础设施进行一定的投入,但是随着群众文化需求的日渐多元化和多样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总是赶不上群众思想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变化,导致不少地方社区基础文化设施呈现滞后的现象。只有文化设施完善了,才能吸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进来,如果群众文化活动设施配备都不齐全,那么要把社区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好也是空谈。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恶心循环,本来一些社区的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就不是很高,如果再没有场地,没有设备,群众的积极性又该如何调动,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三)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落实不到位,特色不突出

众所周知,社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对于社区治理、构建和谐社区很有裨益,可是现实中,基层部门对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这些不足不仅仅体现在财政支持上,更重要的是人力支持上,很多社区仅有极少数的一两个人在负责文化工作,有的社区甚至还没有,试想这样的人员配备又怎能做好社区文化工作、做出社区文化特色?

三、关于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探讨和对策

(一)深入调查,了解需求,普及文化惠民理念

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我国的群众文化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也是各种矛盾凸显的时期。特别是城镇化的发展,大家从以前松散的村庄聚集到人口密度较大的高楼中,有时候一个社区可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这样一种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下,我们的文化部门必须深入社区调查,了解社区中不同的民俗和群众的需求,再制定社区文化建设规划。必要时,还要组织居民代表以集体讨论的形式对社区文化开展的方向作研讨,将真实的文化需求归纳分类,制定适合的文化活动内容。

在开展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普及文化惠民的理念,因地制宜与本地区的文化或是民俗传统关联起来,鼓励群众自觉参与,唤醒居民的主人翁意识,通过一次又一次形式不同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吸引一波又一波的居民参与,让社区居民感受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塑造社区的"文化认同感"。

(二)文化大计,配套先行,筑巢引凤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各种配套设施。近几年邻里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室外健身路径等文化设施增长较快,但与居民需求相比仍然不够。在居民居住密集的地方,以社区面积和居民人口为基数,根据社区空间,合理设置室外健身路径,按比例增设文体活动场地和活动用房,配置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活动厅等室内外活动场所,使之成为群众茶余饭后休闲活动的重要阵地。同时,还要配备相关设施,比如音响、服装、乐器等等,为居民的文化演出提供硬件支持。此外,要安排专人管理,加强利用,避免形同虚设;并根据居民需要,举办各类培训班(如书画、音乐、舞蹈等),提高社区文化活动的品位,增加社区文化活动内容,用健康、参与度高的文化活动占领社区文化阵地。真正让群众能够广泛参与,起到陶冶情操、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的作用,使社区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由此,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待所有条件都成熟后,再引进社区文化团体入驻,增强社区文化队伍的凝聚力,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三)提高重视度,打造文化志愿者队伍

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自上而下的事业,政府的重视带来的是资金和政策的支持,这是文化事业发展和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根本;民间的重视则会带来很高的参与度,政府做起社区文化工作则会事半功倍。

志愿者队伍一直是为国家各项事业提供人力支持的公益队伍,文化事业同样需要志愿者的参与,政府部门要充分调动社区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组建一支有专业水准的文化志愿者队伍,让他们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当中,发挥志愿者们的专长,让其成为推动社区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了长期保持志愿者队伍的积极性,政府也应该对志愿者进行一定的补贴,尊重文化劳动成果,让他们的价值在社区群众文化工作中得以完美体现。

综上所述,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不但有利于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更是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环节,政府和群众都必须重视起来,一起助力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谢静钿.浅议新型社区群众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2014(19).

[2]李雅琴.新时期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探析[J].艺术科技,2014,27(06).

[3]肖永清.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J].四川戏剧,2006(01).

[4]许韬.浅论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07):227.

[5]王刚明.论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07):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