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肾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健脾益肾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观察

钱海兵王娟吴毅伟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普外科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评价健脾益肾法中药治疗结肠慢传输便秘(ST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80例ST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益肾法中药;对照组口服乳果糖。4周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05%。便秘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健脾益肾法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健脾益肾法;慢传输型便秘;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0-0149-02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观察STC病例80例,均为本院2014年09月-2015年09月间的住院患者。男38例,女42例;年龄18~75岁,平均(46.3±3.6)岁;症状15~31年,平均(4.6+4.2)年。患者排便时间间隔3~11天,平均(6.4±3.31)天。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病程分布及结肠传输试验结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本研究全部病例完全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中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1]。均经电子结肠镜、结肠运输试验、排粪造影等检查后确诊为STC。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治疗组予以健脾益肾法中药。药物组成:肉苁蓉20g、牛膝20g、续断15g、鹿角胶15g、紫河车10g、麻仁10g、柏子仁10g、桃仁10g、枳壳10g、厚朴10g、青皮15g、黄芪20g、白术15g、生首乌10g、鸡内金10g。水煎2次取汁400mL,日1剂,早晚各一次餐前口服200mL,4周为1个疗程。

1.3.2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乳果糖口服液20~30mL,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晨起顿服。

1.4观察指标

1.4.1参照有关文献[2-3]的评分标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便的主要症状、不良反应、体征的积分,1~2天排便1次为0分,3天排便1次为3分。每次排便时间15min以内为0分,15~20min1为1分,21~30min为2分,30min以上为3分。便质:软便为0分,先干后软为1分,干硬为2分,干结如球为3分。排便费力不适感:无0分,劳累后发生为1分,时有发生为3分。腹胀:无0分,经常有为1分,偶尔有为2分,无3分。使用泻药:无0分,偶尔使用为1分,经常用为2分,每天用为3分。

1.4.2结肠传输试验两组患者随试验餐早餐时吞服不透X线的标志物20个;在服标志物后72h拍摄腹片,记录不透X线标志物残留数。

1.5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中所有数据用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1.6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4]中便秘的疗效标准并结合症状的积分拟定疗效判定标准如下。痊愈:大便正常,主要症状消失,积分为0分,保持2周时间以上;好转:主要症状好转,积分降低≥1/2;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积分基本无降低。

2.结果

2.1临床疗效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中治愈28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中治愈7例,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05%。总有效率上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排便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比较,见表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O.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2提示,治疗后两组不透X线标志物的残留数目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不透X线标志物的残留数少于对照组(P<0.05)。

2.4不良反应

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属于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现代医学对其病理和生理的变化作了大量研究,但其病因及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临床上多种类型的西药已用于其治疗,首选促动力药,缺点是停药易复发且疗程较长,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有较多因此探索中医药治疗STC具有重要意义。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按照中医理论辩证当属“虚秘”范畴。其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尤以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在上述理论的指导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我们总结其病机为脾肾亏虚、气化不利、肃降失职,因此组方以健脾益肾、益津润肠为基本大法,全方共奏温肾益精健脾,润肠通便之功,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有显著疗效。

健脾益肾法合理使用减少手术及口服乳果糖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丹,夏志伟.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Ⅲ标准[J].中国医刊,2008,43(12):63-64.

[2]柯美云,罗金燕,许国铭.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草案)[J].胃肠病学,2002,7(5):306-308.

[3]侯晓华.消化道运动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l998.405-406.

[4]陈杰,杨关根.Cajal间质细胞与慢传输型便秘关系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10):654-656.

项目来源: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2014年度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编号201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