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类别对“N+N+ADV+ADJ”句式结构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3

名词类别对“N+N+ADV+ADJ”句式结构的影响

汪李平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2018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资助,编号:YCSW2018124

摘要:汉语“N+N+ADV+ADJ”句式虽常见于日常交际中,但“N+N+ADV+ADJ”句式的成分划分却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N+N+ADV+ADJ”句式中包含的“双名词”结构导致这个句式可能有不同结构。本文将在把名词分为有生命名词和无生命名词的分类基础上,对汉语“N+N+ADV+ADJ”句子成分进行划分,而后对所划分的成分进行相应的测试,最后尝试总结出名词类别对汉语“N+N+ADV+ADJ”句式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双名词”结构;句子成分;成分测试

1.理论综述

受西方语言学观的影响,大多数的汉语言学家对汉语句子下的定义和著名的西方语言学家下的定义极为相似。赵元任把句子定义为“由停顿划定界限的言语片段”。他还提到,“汉语主语和谓语的语法意义是主题和述题,而不是动作者和动作”。六七十年代的大多数语言学家都接受乔姆斯基关于句子的假设,即汉语的句子可以定义为:S→NPVP,外加一系列的重写规则和转换规则。这种做法的一个严重困难就是无法生成汉语的“双名词”句式。转换生成学派的汤延池(1988)为与格设立了一类特殊的补足语,称为领属与格,他还观察到,与格和它的补足语的关系似乎限定在不可让与的(及身体部位和血缘关系)领属关系上。人们通常把主题定义为话题,因为它是句子谈论的对象。双名词结构中的两个名词通常是句子的主语或者主题。曹逢甫(1990/2005:137)认为:除补语外,述谓的其他成分都可以成为话题;就形式而言,副词和可以担任主语及宾语的名词可以当话题,但是其他哪些词语可以当话题,话题与主语的关系是什么,仍然不清楚。后来的研究显示,在“双名词”结构中的第一个名词性成分实际上是主题,第二个名词性成分是其所在的特定的句子里的主语。在研究过双名词结构的语言学家中,赵元任(Chao,1968)、汤延池(Tang,1972,1977b)和邓守信(Teng,1974a)的分析最具代表性。赵元任的分析代表了美国结构主义的路子,汤延池的分析在格语法的框架中展开。邓守信声称,领属格标记“的”由后来的准领属规则生成。但曹逢甫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曹逢甫在他的专著《汉语的句子和子句结构》中提到,双名词结构中的两个名词成分最常见的关系是:领属者和被领属者的关系。

2.“N+N+ADV+ADJ”结构的句子分类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和动词是最基本的此类范畴,是构成句子的基本要素。名词并不是一个均类的词,名词之间具有个体差异性。自然界的客体可根据生命性这一属性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两类。在人们使用语言描述自然界中的客体并在概念系统中形成对该客体的表征时,生命性信息也就同时被表征和存储在与该客体相对应的名词的心理词典中了。也就是说,从名词所携带的生命性信息的不同这一角度,可以将名词基本划分为两大类,即表征有生命客体的名词和表征无生命客体的名词(张金璐,2010),本文将在此分类基础上对句子结构进行研究。

在句法学的分析里,一句话乃至一个结构的成分划分可以是不唯一的。这种不唯一可以体现在句法学上的分歧,也可以体现在单词词义或者惯用法影响而造成的分歧。所以,对于单独一句话或者单独一个句子结构,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成分划分方法。这种情况可能是表现为句法上的歧义,也有可能不引起任何歧义。对于“N+N+ADV+ADJ”这个内含“双名词”结构的句子,其句子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会不会有不同的成分划分?我对此提出了两点猜想:一、“N+N+ADV+ADJ”句子结构与名词种类有关;二、“N+N+ADV+ADJ”句子结构与名词种类无关。证明我的猜想有个充分必要条件即句子在语法和语义上都是无争议的。

2.1“N(有生命)+N(有生命)+ADV+ADJ”句子结构

例1:小明妈妈很温柔。

首先,这句话在语义上是没有任何争议,然后我们对其结构做出两种不同的划分:

a.[[小明[妈妈]][很[温柔]]]→小明(的)妈妈,很温柔。

*b.[[小明][[妈妈][很[温柔]]]]→小明,妈妈很温柔。

在a的划分情况下,作为属格标记的“的”是可以省去的,并且并不造成表意的困难,这点在汉代汉语的非正式语里很常见。由于[小明[妈妈]]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结构成分(“小明”作为属格结构,是D-head),所以在进行复杂的语法操作时,“小明”不能被独立出来,必须要和“妈妈”绑定作为句子的主语进行变化,而“小明”和“妈妈”中间也不能添加任何成分。[很[温柔]]]则是句子的谓语成分,整个句子是以[小明[妈妈]]为主语的主谓句。

而在b的划分情况下“小明”作为句子的主题出现,“妈妈很温柔”,则是有关主题的描述,“妈妈”则是句子的主语。由于[小明]是一个独立的成分,所以在进行复杂的语法操作时,“小明”是可以独立移动的,而“小明”和“妈妈”之间可以添加其他成分。而[妈妈][很[温柔]]]则充当句子的谓语成分,所以整个句子就是一个主谓谓语句。下面我就这两种划分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测试。

反问句测试使我们检验成分结构的一项测试,通过对某一具体成分的提问以及回答,我们可以测试出成分的内容。下面我们就例1的谓语成分进行测试。

例1:小明妈妈很温柔。

反问句测试a:小明妈妈怎样?

回答a:很温柔。

反问句测试b:小明怎样?

回答b:*妈妈很温柔

很明显,对反问句b的回答,答非所问。所以我们可以从中得知,例1句子的谓语成分是[很[温柔]],主语成分是[小明(的)[妈妈]]。所以通过反问句测试我们可以知道句子“小明(的)妈妈很温柔”的正确成分划分应为[[小明[妈妈]][很[温柔]]],而[[小明][[妈妈][很[温柔]]]]并不符合句法。

分裂句是我们的另一项检验句子结构的测试,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添加强调词添加强调句式对之前的句子进行分裂。正如刚才所提到的,一个完整的句子成分中间是不能添加其他成分的,下面我们对例1的谓语成分进行强调,以测试其谓语成分的划分是否正确。

例1:小明妈妈很温柔。

分裂句测试a:小明(的)妈妈,确实很温柔。

分裂句测试b:*小明,确实妈妈很温柔。

根据我们的语言常识,我们很容易就能判断出分裂句1符合句法学规则,而分裂句2则不符合语法规则和语义表达。通过这个测试,我们就能得出结论,句子“小明妈妈很温柔”的谓语成分是[很[温柔]],所以整个句子的正确成分划分方式同反问句测试结果相同,都是[[小明[妈妈]][很[温柔]]]。

通过具体举例分析和相应的两个成分结构测试,我们可以得出总结。在“N(有生命)+N(有生命)+ADV+ADJ”句子结构中,句子的成分划分方法只有一种,即[[N(有生命)+[N(有生命)]]+[ADV+[ADJ]]]。

2.2“N(有生命)+N(无生命)+ADV+ADJ”句子结构

例2:老王学识很高。

首先,例2符合我们汉语语法,在语义上也不存在歧义。对例2的结构成为划分有以下两种:

c.[[老王[学识]][很[高]]]→老王(的)学识,很高。

d.[[老王][[学识][很[高]]]]→老王,学识很高。

按照c的划分方法,句子的主语是[老王[学识]],[很[高]]是你句子的谓语部分,整个句子是一个主谓句。在d的划分方法下,[老王]是一个单独的成分,充当句子的主语,而[[学识][很[高]]]则是谓语部分,所以整个句子是一个主谓谓语句。下面通过分裂句的成分测试方法对以上的两种划分方法下的谓语成分进行测试,看它们是否属于谓语成分。。

例2:老王学识很高。

分裂句测试c:老王学识,确实很高。

分裂句测试d:老王(呐),确实学识很高。

通过上面的测试,我们可以看出分裂句对这两种成分划分方法的测试显示c和d的两种结构划分在句法上都是可行的。虽然它们的句子结构划分不同,但是并没有在语义上产生歧义。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我们再利用反问句对两个句子中谓语成分进行测试。

例2:老王学识很高。

反问句测试c:老王学识怎样?

回答c:很高。

反问句测试d:老王怎样?

回答d:学识很高。

通过反问句测试,我们能够确定两种成分划分下的谓语成分都是正确的,换言之,两种成分划分方法都是可行的即[[老王[学识]][很[高]]]和[[老王][[学识][很[高]]]]。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个实例对此结论进行论证。

例3:夜莺歌声十分动听。

e.[[夜莺[歌声]][十分[动听]]]

f.[[夜莺][[歌声][十分[动听]]]]

反问句测试e:夜莺(的)歌声怎样?

回答e:十分动听。

反问句测试f:夜莺怎样?

回答f:歌声十分动听。

分裂句测试e:夜莺(的)歌声虽然十分动听,但是我很少听到。

分裂句测试f:夜莺虽然歌声十分动听,但是羽毛不够艳丽。

例3的再一次证实了上面的结论,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N(有生命)+N(无生命)+ADV+ADJ”结构可以有两种划分方法,即[[N(有生命)[+N(无生命)]]+[ADV+[ADJ]]]和[[N(有生命)]+[[N(无生命)]+[ADV+[ADJ]]]]。

2.3“N(无生命)+N(无生命)+ADV+ADJ”句子结构

例4杯子形状很好看。

在确定例4符合语法规则且语义上不造成歧义的情况下,对例4进行成分划分。

例4杯子形状很好看

g.[[杯子[形状]][很[好看]]]→杯子(的)形状,很好看

h.[[杯子][[形状][很[好看]]]]→杯子,形状很好看

下面运用反问句测试和分裂句测试对以上两种划分方法下的成分进行测试。例4杯子形状很好看

反问句测试g.杯子的形状如何?回答g.很好看

反问句测试h.杯子如何?回答h.形状很好看。

分裂句测试g.杯子(的)形状,的确很好看。

分裂句测试h.(这)杯子,的确形状很好看,但不实用。

通过对例4句子结构两种划分成分的测试,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句子“杯子形状很好看”这个句式的两种成分划分方法都通过了反问句测试和分裂句测试,换句话说,“N(无生命)+N(无生命)+ADV+ADJ”这个句式结构也有两种成分划分方法,即[[N(无生命)[+N(无生命)]]+[ADV+[ADJ]]]和[[N(无生命)]+[[N(无生命)]+[ADV+[ADJ]]]]。

3.结论

本文在将名词分为有生命的名词和无生命的名词的分类基础上,对内含“双名词”结构的“N+N+ADV+ADJ”的句式进行成分划分,再通过反问句和分裂句对其划分的成分进行测试,以判断划分方法是否正确。本文通过示例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当句式中的两个名词都是有生命的名词时,此句式只有一种成分划分方法,即[[N+[N]]+[ADV+[ADJ]]];当句式中含有无生命名词时,此句式有两种成分划分方法,即[[N+[N]]+[ADV+[ADJ]]]和[[N]+[[N]+[ADV+[ADJ]]]]。本研究尚存很多问题,研究不够深入,没有考虑到语境等相关因素等,希望今后能对此句式的成分划分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Chao,Yuen-Ren.MandarinPrime[M].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48.

[2]曹逢甫.SentenceandClauseStructureinChinese:AFunctionalPerspective[M],1990.王静译《汉语的句子与子句结构》,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3]邓守信.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4]汤延池.汉语词法句法论集[M].台北:学生书局,1988..

[5]张金璐.生命性与汉语量名组合加工[D].北京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