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1

显微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效果研究

王泽刘佩杨志凯李立元晋炳申

(1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北京100043)

(2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体检中心超声室北京100043)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时使用显微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颈动脉狭窄患者共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显微手术治疗,将两组术后3个月再狭窄、卒中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3个月再狭窄、卒中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在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显微手术能够显著降低再狭窄及卒中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显微手术;传统手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060-01

颈动脉主要作用在于将血液从心脏输往颈部、面部、头部,属于脑部的主要供血大血管[1]。若患者出现颈动脉狭窄,其发生脑缺血事件的风险将成倍增加。相关的研究报道称,大约6成以上的脑梗塞患者发病主要是由颈动脉狭窄导致,严重者还会出现残疾或死亡[2]。在本次研究中,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了显微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6年度,我院颈动脉狭窄患者共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在47岁~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7±5.2)岁;22例有高血压病史,15例有糖尿病病史,8例有冠心病病史。观察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在48岁~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9±5.4)岁;20例有高血压病史,17例有糖尿病病史,7例有冠心病病史。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本次研究所遵循的程序符合伦理学标准,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确保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显微手术治疗:患者全麻,在显微镜帮助下对其颈动脉进行游离,注意保护颈部神经。使用1mL~2mL的1%利多卡因对患者的颈动脉窦进行阻滞,并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前壁进行纵向切开,在颈内动脉远端黏膜正常后对转流管进行放置。放置顺序应为先颈内动脉侧,再颈总动脉侧,恢复血流后再行内膜剥脱。在剥离内膜后,若动脉远端的内膜片出现翘起,使用Prolene线进行固定,并加用补片帮助成型,最后开放颈外动脉、颈总动脉以及颈内动脉的血流。

1.3评价指标

将术后3个月再狭窄、卒中发生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由t检验,计数资料由卡方检验,若P<0.05,则提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3个月再狭窄、卒中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均<0.05。见表1。

3.讨论

相关的研究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出现与脑部供血动脉狭窄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颈动脉作为脑部主要的供血动脉,一旦出现狭窄将会大幅度提高患者出现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必须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干预[3]。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3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了显微手术治疗,经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术后3个月再狭窄、卒中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所接受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显微镜的帮助下确保了颈动脉远端内膜切除的完整性以及固定的确切性,从而为成功手术奠定了坚实基础。有研究报道称,显微镜的使用能够使血管得到更加出色的修补,并降低血管狭窄的再次发生风险,同时还能够为手术操作者提供必要的照明效果和清晰的手术视野,从而使其能够更加容易地移除残留的碎片[4]。更重要的是,显微镜的使用能够保证远端颈内动脉的充分暴露,再加上对狭窄部位具有放大效果以及灵活的视角,能够显著降低手术操作对于颅内神经的损伤风险,因此患者术后的恢复更快,基本不会出现失语、口角歪斜、肢体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使其获得更佳预后。

综上所述,在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显微手术能够显著降低再狭窄及卒中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岩,苑杨,栾新平,等.显微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临床分析[J].新疆医学,2014,42(06):50-52.

[2]王涛,武文元,王凯,等.显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和闭塞[J].中华外科杂志,2013,47(06):407-410.

[3]时飞,姜虹宇,时忠华,等.颈动脉狭窄的显微外科治疗[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03):484-486.

[4]王涛.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及颈动脉斑块细菌感染病原学研究初探[D].首都医科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