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其师,信其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亲其师,信其道

周旭英

周旭英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中学

据调查,在学生对学科感兴趣的诸原因分析中,情感交融的师生关系占第一位。《学记》说:“亲其师,信其道。”由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迁移到所授课业产生强烈的兴趣爱好,对知识更易接受,乐于好学,这是提高学习活动效率不可缺少的一环。因此,把握教师角色,建立融洽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非常重要。

故事一: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苛求

我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让学生读读这篇文章的四、五段。彭波同学第一个站起来,大声读道:“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层层的叶子中间……”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他把“曲”读成了第三声,把“是”读成平舌音,听起来很别扭。彭波站在那儿,手足无措,十分尴尬。我摆摆手,微笑着说:“大家别笑,彭波读错了两个字,但他是第一个站起来读的,勇气无人可比!每个人都会犯错,包括我!我们在发现同学错误时,不是嘲笑而是要帮助他改正,对吗?”大家一下子静了下来。我转过身摸着他的头说:“当然,你要重读,读书要仔细看,认真读,我相信你第二遍读时,不但能把字音读准而且能把作者淡淡的喜与淡淡的忧读出来,对吧?”我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他拿起书,很投入地朗读起来。读完,全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令我欣喜的是:“曲曲折折”事件后,主动发言人数增加了。

教师的态度决定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一个诙谐的批评、一个鼓励的目光都会渗入学生的心头,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如“罗森塔尔效应”说明,在老师关爱激励下,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学生,都会产生自尊、自信的心理,并以此作为参与学习的动力。师生之间的情感在宽容的交流中交融。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换位思考,正确把握教师的角色,对学生不求全责备,允许失败,鼓励“异想天开”,乐于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需要,提倡合作,鼓励探究,共同参与。

故事二:“老师,您等一等……”

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这个问题我们下课以后再讨论。”或者是“还有什么话下课以后再讲给老师听,好吗?”但真正能珍视与学生课外交流的老师有多少呢?紧张的工作会迫使你权衡之下放弃与学生的课外交流。

每堂语文课下来,我总无法也不忍心立刻抽身离开教室,有时我是被讲台上待批的作业绊住的,有时我是为学生个别辅导留下的,而大多数情况则是被同学的“老师,您等一等……”给拽住了脚步。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满足不了五十几张嘴巴,一下课,他们会顾不得上厕所,利用课间继续发问,而我的耐心、宽容、赞许更助长了他们的“围追堵截”,我在重重包围之下高兴地倾听着,享受师生之间这种平等、融洽、互尊互爱的浓浓情意。我为他们的“一语惊人”啧啧称奇,为胆怯者大胆的表白频频点头,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与烦恼同忧同喜……这时,同学们独特的见解、富有个性的说辞绝不逊色于课上,尤其是那些课堂上不会“抢风头”的被忽视的群体会展露他们意想不到的精彩。

在这群学生中,曹敏波是最“死皮赖脸”的了。她经常给我讲她听到的笑话,她家庭的故事,她的一些好朋友,她的过去与未来,还用脑筋急转弯来考我,如果我答不出来,她就因为难住了老师而喜形于色。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钱晓兰同学,虽然成绩不太好,但我并不因此轻视她,而是不断地鼓励她,让她对自己充满自信。每次周记本上,除了一则周记还有“加餐”:一幅素描,一则幽默,或是一张精致的小卡片……“害”我每次也得愉快地给她“加餐”。

还有江凯琴同学,新学期的第一个教师节,她第一个送我一张卡片,我因此而记住了她。她的老家在四川,我给予了远离家乡的她更多的关怀,她同样给我许多关心。有次几个学生作业马虎,我在班上发火,她递来一张纸条:“老师,请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我恳请老师开心一点!……”除了感动,我还能想什么?

课间十分钟对于我和学生来说太短,摆脱繁杂的事务,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他们,做同学们的好朋友、知心人,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