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方法新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方法新探

潘凤莲

重庆市渝北实验小学校重庆渝北401120

美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领域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如何将美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也是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重要目标。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便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设定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各领域的“综合”内容时,要依据教材的编排,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方式中真正感受、探索、创造、评价生活中存在的美,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教学效果。针对这一学习领域在教学中我着重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研究:

一、美术课程内的融合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这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同时,它们的内容也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参与美术学习活动往往是在“欣赏?评述”、“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合力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创作前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尽可能多让学生欣赏大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等视觉素材。如小学一年级的《鸟语花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的认识各种花鸟的特征,我通过幻灯片先让学生欣赏各种鸟的身体和花的形态,然后再欣赏书本上的图片,了解艺术作品中的花鸟;再次观看了许多同龄孩子们自己制作的花鸟头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想要制作各式各样的花鸟头饰。

二、美术和其他学科的整合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可见,与各学科的综合是美术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

我在教学中选择了一些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有益的主题,从跨学科的角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多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促进成长。例如,我把“庆祝中秋节”作为一个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教学。从社会学习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有关中秋节的习俗,讲述古今有关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让学生阅读一些描写中秋节的文章和诗歌(如苏轼的《水调歌头》等),鼓励学生撰写庆祝中秋节的作文。从音乐学习的角度,让学生欣赏与中秋节相关的歌曲(如《爷爷为我打月饼》等)。从美术学习的角度,欣赏画家宋兆峰创作的以中秋节为题材的系列葫芦画等,给父母亲朋设计制作贺卡,画与中秋节相关的美术作品。通过这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和热爱,促进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在自然和社会中存在一些共通的规律和法则,通过多学科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他们的理解,并有助于形成把握普遍规律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如我在教学六年级《音乐会》一课时把“节奏”作为一个跨学科的主题,在教学中首先向学生说明什么是节奏,即某种可比因素有规律地反复。然后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认识节奏现象。从音乐学习的角度,认识节奏在音乐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旋律、和声、节奏构成音乐的三要素)是形成不同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认识段落的疏密、文学作品中情节的变化所体现的节奏感。从自然学习的角度,认识四季的更迭、昼夜的交替、花开花落、潮起潮落是节奏现象。从体育的角度,认识人的呼吸、脉搏、人体的运动变化是节奏现象。从美术学习的角度,可以认识线条的虚实疏密、明暗和色彩的呼应、构图的聚合所形成的节奏变化,并在美术创作和设计中自觉地运用节奏规律,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三、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告诉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性学习。而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主动形成、发展、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并能开展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活动。

通过综合探究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比如:一年级《数字变变变》一课,一上课就引发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尝试,为每一位同学准备一根扭扭棒,让他们尝试把扭扭棒变成数字,再变成其他事物,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环境,让学生动起手来,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美术的兴趣。

四、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综合?探索”的教学中,我们要用最少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欣赏机会和内容,扩大视野,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因此,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准备一些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大大提高“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探索。

五、激励式评价

美术“综合?探索”活动的评价重在过程,重在参与,主要看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是否真的在学习、探究。评价时要着力于过程评价、激励式评价,重视肯定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的感受和经验,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意,肯定学生技术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如在教学一年级《奇妙的撕纸添画》这一课时,在评价这一阶段,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再进行班内展示和班内互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反思、自我发现的基础上又欣赏到了别人的作品,从而使自己在以后的实践中做到“扬长弊短”,也使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了完成研究性创作的成就感。

总之,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要将综合性探索贯彻到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握该领域教学的“教”与“法”。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进而使学生体验到艺术综合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这样有利于学生将艺术思维渗透到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