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及扑救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城市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及扑救对策

唐磊

(博州公安消防支队新疆博州833400)

【摘要】本文从城市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分析入手,论述了城市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对策及其在火灾扑救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为该类火灾事故的高效处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安全疏散;扑救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2-025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也日臻完善,与此同时城市地下建筑也日益增多,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虽然节约用地,扩大城市空间,增强现代城市立体感,但是城市地下建筑由于内部结构复杂,并具有隐蔽、密闭和缺乏采光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扑救困难、疏散困难,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此,研究和探讨城市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及扑救对策已经成为公安消防部门火灾扑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1.城市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分析

(1)火场能见度低,扑救视线受阻。城市地上建筑一般都有门窗,着火时可以借助门窗通风、排烟和排热,而城市地下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会迅速产生很浓的烟雾,而不会像城市地上建筑那样有80%的烟雾可以从破碎的窗户扩散到大气中去,浓烟使能见度变得极低。不熟悉城市地下建筑内部情况人,要找到安全出口相当困难,在电源中断情况下,只能依赖人工照明,而人工照明很容易被浓烟遮挡,疏散会更加困难。

(2)人员疏散困难,容易造成伤亡。城市地下建筑,除少部分地下车库外,各类地下建筑商业兴盛,往往消费、娱乐人员聚集。大型综合性城市地下商场则日均流量可达数万人次。有的城市地下商场综合功能复杂、人员多,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人员恐慌、混乱,疏散困难,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3)产生大量烟气和有毒气体,威胁人员安全。城市地下建筑内本身就缺氧,火灾燃烧易产生大量烟气和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化物等,对人体有麻醉、窒息、刺激作用。而烟气和有毒气体含量增多的同时,也会大量消耗氧气,对施救人员和被困人员构成极大威胁。

(4)火场温度高,出现高温灼烤现象。城市地下建筑失火后,如果燃烧的是普通固体可燃物质,其产生的温度和气体火灾相比要低得多,但也高达800℃~1200℃,灼热烟气在城市地下建筑内很难散出,使消防人员难以进入。如果城市地下建筑内燃烧的是液化石油气,温度则高达2000℃以上,消防人员根本无法进入。

(5)采取内部攻击灭火难度大。城市地下建筑一般出入口较少,且内部通道弯曲狭窄,火情不明,使火场指挥员决策困难。在火灾情况下,城市地下建筑出入口向外冒着高温烈焰和滚滚浓烟,水枪射流往往鞭长莫及或击不中火点,在这种情况下,攻击往往要经历很长时间才能奏效。

2.城市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1)快速做好火情险情侦察。扑救城市地下建筑火灾,首先,第一时间到达的消防中队指挥员应与城市地下建筑知情者快速取得联系,弄到建筑图纸。只有弄清楚后,才能下达进攻命令。其次,询问火情险情情况,应立即派出侦察人员进行察。第三,深入侦察时要注意查明,有无被困人员,搜索洞室、过道、厕所等各部位,及时救助遇险人员。第四,确定火源位置、火势情况,侦察火情环境恶劣、危险因素等,并及时向火场指挥员报告。

(2)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排烟措施。对于城市地下建筑火灾,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排烟措施,可以大大有利于被困人员疏散和施救及消防扑救。积极有效地排出火场烟雾,可以提高能见度,降低洞室温度,有利于尽早展开灭火,缩短施救时间。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排烟口、排烟管道口及通风口排烟;另一方面,要用排烟风机进行强制排烟。在火场自然排烟速度慢、效果不佳,又无机械排烟手段的情况下,可集中二、三支喷雾水枪进行排烟排热作业。排烟时应注意正确选择时机及方法、部位,以防止因排烟改变火势蔓延方向和扩展速度,对灭火工作造成新困难。

(3)贯彻“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原则。第一,救人是火灾扑救的首要任务,救人重于灭火。当火场上有人员受到火势、浓烟、毒气等威胁时,应排除险情,积极抢救人员。火场指挥员要迅速组织精干的训练有素的特勤队员尽快把被困人员抢救出来。同时调集救护人员、车辆到火场进行急救;第二,为了救人先灭火。当火场上有人被困于燃烧区内,不扑灭火势、不排除险情,就会增大人员伤亡或无法抢救被困人员的情况下,先灭火,排除险情,为被困人员提供生存条件;第三,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当火场上救人(排险)任务不重,火场指挥员应在组织一部分力量救人(排险)的同时,组织其余力量扑救火灾,不能将救人与灭火分割开,顾此失彼,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为救人而救人,忽视灭火,则可能造成救人不成,灭火无功。

(4)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灭火。扑救城市地下建筑火灾,必须有效利用水幕或水喷淋设备,阻止火势蔓延,或开启固定消防设备扑救初起火灾,没有上述设施也应利用其室内消火栓等进行灭火。当城市地下建筑空间结构复杂,局部区域在内攻条件非常恶劣,固定消防设施又不奏效的前提下,应考虑利用防火卷帘、防火门等封闭着火局部区域,采用窒息灭火法进行灭火。但前提是对其它毗邻建筑或社会生产生活影响不大,不会造成二次损害。有条件可向封闭区域充灌惰性气体或高倍数泡沫,以冲淡燃烧区域的含氧量并降温,辅助窒息灭火。此外,当城市地下建筑消防栓水源充足、压力大时,应先采用“以近就近”的措施,多出几支水枪,扑灭初起火灾,发生火灾时及时放下卷闸门,尽量将火势控制在某个防火分区内。同时及时关上消防泵房、消防监控中心的防火门,防止火势蔓延扩大到另一个区域。

(5)正确处理好火场供水问题。城市地下建筑一旦发生火灾,需要大量灭火用水,因此,火场供水是关系到灭火成败的关键,确保不间断供水应引起高度重视。为了保证灭火需要,要安排专门指挥员组织火场供水。根据火场实际情况,采取一切手段解决好灭火用水。在取用市政供水管网供水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火场周围单位内的消防供水设施。

3.火灾扑救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

(1)始终坚持攻放结合战斗原则。对城市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在出入口要坚持一攻一放,三个以上出入口的要坚持一攻两放,坚持攻口少于放口的原则。

(2)确保通信畅通,密切关注险情变化。进入城市地下建筑人员要配备专用有线、无线通信设备,必要时应由通信部门在城市地下建筑内部设置移动信号接收设备,确保通信畅通。同时还要密切注意火场建筑(货架)倒塌、坠落物、漏电等复杂情况下的险情变化,采取果断措施避免人员伤亡。

(3)严格掌握内攻人员数量、时间,及时组织人员替换。内攻人员编组不少于两人,应采取必要个人防护措施,佩戴空气呼吸器、隔热服(防毒衣),携带通信、照明、导向绳、呼救器等装备。充分考虑呼吸器有效使用时间,并随时注意内攻人员体力消耗状况,对参战人员定时组织人员轮换。

参考文献

[1]李金文.中国消防手册[M].第十卷,火灾扑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版.

[2]王振群.浅谈地下建筑火灾危险性及扑救技法[J].中国应急救援,2013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