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网络中部署小基站覆盖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LTE网络中部署小基站覆盖问题研究

杨军

身份证号码:44080119801101xxxx广东东莞523000

摘要:在LTE网络建设中,合理部署小基站能够有效提升LTE网络覆盖质量,但若部署出现问题,也会影响到网络的整体性能。本文对小基站的特点、分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LTE网络中部署小基站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为LTE网络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LTE;小基站;覆盖问题

0引言

近年来,随着4G通信技术的发展,LTE网络数据用户日益增加,对LTE网络容量及数据速率要求也越来越高。仅仅部署宏基站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数据业务服务的需求,而小基站具有体积小、部署简单、运营成本低等优点,在LTE网络建设中引入小基站能够实现LTE网络的深度覆盖,提高网络容量。

1小基站特点及分类

小基站具有以下特点:(1)小基站的体积和重量大约只有宏站的一半,使用灵活,安装便利。(2)发射功率低。小基站的发射功率一般为1~5W或为百毫瓦级,覆盖范围较为有限。(3)支持多种上联方式。除了宏站支持的上联光纤方式,小基站还支持五类线(网线)上联方式,提高了安装的便利性。小基站使用灵活,但覆盖范围有限,可与宏站结合,作为宏站建设方式的一种有利补充,有效提升立体覆盖效果。

小基站的应用需求主要在覆盖和容量两方面。从覆盖角度分析,主要用于密集区域的覆盖补盲、高层建筑物局部弱区及不具备宏站建站条件的区域。从容量角度分析,主要用于提升室内容量、重要商圈容量及业务量集中区域容量。LTE网络建设初期小基站主要用于补盲覆盖,后期主要用于容量提升。

小基站按照功率可以分为瓦级和百毫瓦级。百毫瓦级基站又可分为一体化基站和RRU(射频拉远单元)站。瓦级基站一般为1~5W的一体化设备,含BBU(基带处理单元)+RRU及内置天线,也可选择外接高增益板状天线,可使用光纤、五类线等多种传输方式。瓦级基站主要用于室外局部小范围的补盲,以及难以获取宏站站址情况下的路灯站、小灵通站点等,主要作用是解决局部区域的深度覆盖问题,通常用于小型室内分布系统。百毫瓦级一体化设备(含BBU+RRU和天线)的特点是功率较低,类似于WiFi的AP(接入点)设备,主要用于室内较为空旷区域(如营业厅、大卖场等)的补盲或增容。百毫瓦级小RRU设备(即需要连接BBU使用)的特点是功率较低,可通过网线、光纤与BBU连接,主要用于建设室内分布系统有困难的重要楼宇,如机场、会展中心等。

2主流小基站对比分析

2.1LampSite

LampSite设备器件少,结构简单,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周期缩短约60%,与宏网共享网管,覆盖末端可管理,整个系统无监控盲区,单LTE支持双流MIMO(多输入多输出),无需进行室内分布系统改造,支持RRU共小区,可远程进行小区分裂,室内外协同自动化,依据KPI(关键绩效指标)报告自动调整pRRU导频功率,独立解调以提升网络性能和容量,改善噪声系数,消除用户间干扰,上行容量成倍提升。

相对于传统室内分布系统,LampSite站点优势明显,在性能差异、容量能力、进场能力、工程难度、建设成本五个方面具有优势,主要体现在支持MIMO、峰值速率高、单信源覆盖面积小、容量大、安装灵活、走线短、末端射频覆盖点可实现网管平台监控等。缺点是无法利旧原设备,导致投资偏大。两种覆盖方案比较见表1。

2.2ATOM

ATOM基站BTS3205E是一体化的小基站,具备体积小、便于安装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室外热点覆盖、室外补盲覆盖、室内覆盖、乡村覆盖以及解决传输受限场景覆盖及容量问题,BTS3205E既可以在地面灯杆上安装,也可以在墙面、楼顶平台上安装;与附属电源和传输处理设备Dock既可以一体化安装,也可以独立安装。

BTS3205E应用于以下场景:a)军队、学校、政府、幼儿园以及无法协调、无法进入的敏感区域等。解决策略:在区域周边新建一些小基站,尽量覆盖部分无法进入的区域。b)园林、公园等,以及业主对传统宏站天线接受度不高,周围不能看见天线的场所。解决策略:采用美化方式打消业主顾虑,利用更加小巧且集成度更高的小基站进行替代覆盖,外观伪装,不易被识别,且安装方式更灵活。c)大型社区。解决策略:采用室内外联合的方式覆盖社区室内外及周边区域。d)城中村等密集低矮建筑。解决策略:采用一些集成化、高伪装的设备,避免居民反感;利用灵活的小设备进行低功率分布式覆盖,保证覆盖深度。e)无法找到合适的安装位置。解决策略:采用美化灯杆,结合小基站的方式进行替代覆盖。f)机房条件受限。解决策略:如果机房条件受限,且无合适拉远信源,可以考虑采用室外型设备。

2.3AAU3240

小基站AAU3240广泛应用于话务密集区域GSM/TD-SCDMA/LTE共址建设天面受限场景,二维独立电调功能可有效解决食堂等区域话务潮汐问题。AAU3240解决了传统RRU站点难获取的问题,通过集成天线,模块自带美化功能,解决了安装维护及固定困难、工程安全性低、风荷大、环境适应性低、需特殊加固处理等问题,可以在各种室外覆盖场景中使用,用于对容量要求较高的城区和密集城区的室外覆盖。

3小基站产品应用场景分析

3.1无法获取站址

室外灯杆站可扩展站点资源,实现快速建站。在室外道路沿线,物业协调困难,宏站站址无法获取,无法实现道路连续覆盖,造成沿线商务区或小区室内覆盖不足。可采用利旧刀片RRU+伪装天线上挂路灯杆的方法实现道路连续覆盖。通过一体化小基站(集成基带、射频和天线)上挂市政路灯杆的方法实现临街商务区和居民区的室内覆盖。按照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105dBm的边缘覆盖要求,天线增益为15dBi,挂高12m,采用2×20W进行仿真,覆盖距离约为500m,功分两扇区后,覆盖距离收约缩19%,约为400m。

3.2局部小范围覆盖弱区

在城市繁华商业区密集分布着许多低层商铺,商铺内信号被附近高楼阻挡,局部区域存在覆盖不足问题;在高楼区,建筑物高低参差不齐,落差大,道路上的信号被严重遮挡。针对此类情况,可利旧小灵通、市政灯杆等站址,部署功率较低的小基站进行LTE异构网络深度覆盖。

案例:在某地部署小基站,改造后室外巷道弱覆盖明显改善,下行平均吞吐量由48.7Mbit/s改善为57.6Mbit/s,提升18%。

3.3楼宇内深度覆盖问题

2G与4G按照1:1建站后,重要楼宇室内深度覆盖不足。可采用在距离宏站大于200m,距离目标覆盖建筑30~60m范围内部署室外2×5W小基站进行室内深度覆盖,覆盖方式可采用射灯天线从高往低覆盖。

案例:某高档住宅区占地面积1.767km2,是当地最大的房地产开发片区,小区高层建筑分布东部、西部、北部区域,南部区域基本为多层。该小区楼层密集,面积大,回迁房及商品房兼有,且小区竣工多年,为成熟小区,用户数量较多。楼宇密集部分覆盖信号较弱,用户反馈室内无4G信号。现场测试发现小区内高层遮挡严重,室内覆盖普遍较弱,加上小区面积大,与宏站距离较远,协商建站困难。

针对居民楼内的数据业务量高、覆盖不足情况,将小基站安装在楼顶,采用楼间对打方案进行部署,保证覆盖区域内无死角覆盖。在17楼安装3个小基站,采用小基站加增益为15dB的射灯天线进行试验,方位角分别为45°、115°、225°。试验结果表明,小基站可以覆盖天线正对方向的一栋楼,如果楼层错层建设,可以覆盖两栋楼;下载速率可以在10Mbit/s以上,能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

3.4小基站使用建议

在建站初期,应遵循“宏站为主、小基站为辅”的建设原则,小基站定位于局部小范围的补盲、难以获取站址区域及室内深度覆盖等方面的补充手段。由于小基站覆盖范围小、容量低,不适合成片组网,过多引入会使网络规划和优化面临较大困难,因此主要作为覆盖建设的补充手段,解决局部覆盖问题。通过合理的PCI(外设部件互连)规划及eICIC(增强的小区间干扰协调)等技术,尽量避免与周边宏站的相互干扰,对于局部干扰较大区域可考虑采用2.1G异频组网,降低同频干扰。基于小基站的定位及特点,在进行小基站建设时,配套建设应相匹配,避免超配。除根据需求使用PoE(以太网供电)远供,原则上小基站不进行电源保证配置。

4结语

综上所述,小基站是运营商控制、低功耗接入节点的总称,其合理部署能够作为宏基站的覆盖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但是若部署不当,也会使得LTE网络覆盖性能指标下降等问题。因此,在LTE网络建设中,要结合不同场景,对其小基站部署进行合理的规划,选择最优的LTE网络覆盖方案进行建设。

参考文献:

[1]LTE小基站建设策略探讨[J].苏雄生.电信快报.2014(10)

[2]LTE网络中部署小基站覆盖问题研究[J].吴伟,李虓江,刘宇.移动通信.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