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与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与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比较

贺炬

贺炬

湘乡市人民医院湖南湘乡4114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与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5年8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46例肝脓肿患者分为两组,切开引流组28例行常规切开置管引流术,超声引导组18例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与切开引流组相比,超声引导组体温复常时间更早,平均住院时间更短,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超声引导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切开引流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肝脓肿;切开引流;经皮穿刺引流;超声引导;疗效

肝脓肿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本病好发于老年人群,属急性感染性病变。病变早期可考虑行保守治疗,但中晚期病例通常需要手术治疗[1]。随着近年来CT、超声以及MRI等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穿刺引流以及置管引流术开始被广泛应用于肝脓肿治疗中,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就此探讨分析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与切开置管引流术两种术式治疗肝脓肿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5年8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46例肝脓肿患者,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57~85岁,平均年龄(68.4±3.6)岁;脓腔直径最小3.7cm,最长11.9cm,平均(5.47±0.30)cm;32例为单发脓肿,14例为多发脓肿。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切开引流组18例、超声引导组28例,两组年龄、性别、脓腔直径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切开引流组行常规切开置管引流术,超声引导组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操作如下:去常规平卧位,消毒铺巾局麻,术者于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穿刺针为16~18GBD长套管针,探至脓腔中部时退出金属内针,将脓液彻底抽吸干净后用配置好的甲硝唑溶液反复多次冲洗,待脓腔消失、洗出液变清亮后注入5~10ml甲硝唑,退出套管后穿刺结束。术后3d行超声复查,对于脓腔直径超过3cm的病患,建议二次穿刺抽吸脓液[2]。穿刺抽脓时,术者将导丝沿导管套入,将扩张管沿导丝插入并实施通道扩张,然后将引流管置入并退出导丝。囊腔内导管前端部分自动弯曲,与一次性引流袋外接。术后每天持续用甲硝唑冲洗。观察脓腔有无变化,引流液性状正常时即可撤管。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体温复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合文献[3]标准评价疗效:(1)显效:患者体温与血象完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彻底消失,超声提示脓腔消失;(2)有效:患者体温与血象基本复常,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超声提示脓腔缩小一半以上;(3)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或最终死亡者。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皮尔斯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体温复常和平均住院时间对比

与切开引流组相比,超声引导组体温复常时间更早,平均住院时间更短,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3讨论

肝脓肿分为两种,即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其中前者最为常见,且发病急骤,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比较高。早期及时诊断并引流病灶脓液是临床治疗肝脓肿的首要原则,通常来说早期可通过选择支持疗法以及广谱高效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但出现液化脓腔后上述疗法效果不佳,需及时引流脓液,消除脓腔[4]。以往临床多采用切开引流的方法治疗,但术创比较严重,切口愈合减缓,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适用于老年患者。随着现阶段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经皮穿刺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术开始广泛应用于肝脓肿临床治疗中,术者通过超声监控实现精细化操作,彻底抽吸脓腔脓液,配合注液、置管引流等操作,治疗更为彻底,有效预防病情复发,且降低了医源性损伤事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引导组体温复常时间更早,平均住院时间更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切开引流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提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疗效确切,较常规切开置管引流术更有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廖伟,畅智慧,刘兆玉等.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12年临床经验[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10):843-847.

[2]刘纪营,马南,管生等.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不同方法对介入治疗并发肝脓肿的影响[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6):474-477.

[3]杜飞,周成明,曹峻等.穿刺引流与手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疗效比较[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5,30(3):201-203.

[4]胡海燕,韩秀清,韩转宁等.肝脓肿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6,22(3):1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