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观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观探究

蒋琦敏

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建筑行业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且耗费资源很大的行业,加强建筑生态设计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针对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情况,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更希望贴近大自然,以获得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本文主要对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给水;排水;塑料管道;施工;改革;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的生存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在发展中日益尖锐,要实现持续发展模式必须建立生态而和谐的发展环境,通过科学而有效的发展方式和体制实现了和谐共赢的发展,促进经济进步与环境保护的互利双赢。通过对建筑设计中的各项技术的研制和实践应用,更新了人们的居住生活和建筑设计理念,通过更为科学有效的理论和技术的使用,实现了生态建筑设计观念的有效贯彻和应用。通过对建筑设计的各方面进行考虑,实现了对传统建筑设计的突破和发展,从而设计出更为科学生态的建筑体系,为人们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生态建筑观念概述

近年来,生态观念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生态建筑是基于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群体和单体建筑及其周边的环境体系。其设计、建造、维护与管理必须以强化内外生态服务功能为宗旨,达到经济、自然和人文三大生态目标,实现生态健康的净化、绿化、美化、活化、文化五化需求。生态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较,形成了更为构建了能够自我调节的生态建筑设计,通过对建筑设计的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设计,实现了各种能源在建筑中的内部循环和利用,创造出低能耗、无污染、无排放的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的设计观念应从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和拆除过程中都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并在其建设、使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系统的整体,拥有自净能力和系统的调节能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

2我国建筑设计存在的生态问题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取得了突出成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设计时缺乏生态因素方面的考虑,导致建筑工程存在大量的资源、能源浪费,与我国施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格格不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目标,为此,国家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宣传。但是真正在实施时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表现得尤为突出。部分地区将可持续发展仅仅当作一句口号,建筑设计过程中并未考虑材料利用的合理性,导致大量建筑材料的浪费。同时,设计时未认真考虑材料的环保性,甚至使用一些对身体有害的材料,引发一些不良问题。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建筑设计单位对可持续发展不够重视,未将可持续发展当作重点工作落实到行动中。

2.2建筑设计缺乏整体性考虑

建筑工程虽然是独立的个体,但是若在设计过程中详细考虑其整体性,可减少建筑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能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但是,不少建筑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忽略建筑工程与室外大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不仅不利于综合性生态观念的建立,而且也无法使一些生态策略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2.3不重视建筑实质性功能

目前我国许多建筑设计存在着华而不实,形式化的现象。由于将设计的重点放在了表面上,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建筑材料,而且也无法保证建筑功能的正常发挥。事实上,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保证建筑工程实质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但是,我国建筑行业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态建筑实践效果。

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的上述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从业人员应认真分析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良好融入。

3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有效应用

3.1、基于当地具体生态环境,构建充分利用资源的建筑设计体系

生态的建筑设计能实现与本地地域和生态环境的融合发展,实现自然的过渡和发展,从而建立舒适、合理的现代建筑。基于当地的具体生态环境的建筑设计体系则是通过自然本源的生态建筑,通过实现对传统建筑设计的与自然对立、破坏和消耗等的突破和革新,在一定程度上强调建筑设计与自然发展的融合,建筑设计与相应的建筑发展领域能实现与自然的融合发展体系。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利用,减少对建筑原生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通过可再生的建筑材料的利用实现生态化建筑设计。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建筑结构的创新,创造出能够自我调节的建筑设计的生态发展模式。如以绿色植栽代替分隔墙体,将空间分隔,营造绿色墙或选用活树木来代替墙壁、梁柱,实现建筑与景观一体化。

3.2、新能源的利用实现建筑的生态设计

生态建筑的设计应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利用模式,通过各种新技术的实践和应用,实现了新技术对建筑设计的能源设计和发展,并且能构建良好的生态建筑发展体制。通过对建筑材料技术以及物理技术的研究,实现了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城市建筑中的应用,实现了各种新型技术、数字技术与新型能源的结合,构建了新型的现代生态建筑。太阳能是可利用的清洁、丰富的能源,通过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能,利用蓄电池组贮存太阳能电池受光照所发出的电能,并可以随时向用电设备供电,从而满足楼内的动力和照明系统的用电需求。太阳能电池发电具有安全可靠,无污染,不消耗常规燃料,不受地域限制,维修简便,适合在建筑物上安装等特点,能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实现有效的利用。

3.3、采用新型建设材料,创新生态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的最大特点是构建了建筑发展的体系,通过空间布局实现了能源消耗的节约,以小体量、结构简单、功能多样、低能耗、低维护等设计标准和原则的设计实现了生态建筑的设计。建筑外墙的保温材料可采用挤塑板、聚苯板或涂刷保温材料等,内保温可复合墙体等。在建筑的节水节能上,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小区可推广使用中水系统,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建筑供暖系统开发利用太阳能供热系统供热,建筑的供冷系统则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转化风能、水能等天然的清洁能源,修建沼气池处理生活污水,照明基础灯具,整流器,控光器、调光设备、先进的传感器等,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既净化了环境,又实现了能源的重新利用;构造节能,在建筑细部上采用百页窗、遮阳构架和传统的木板帘等手法,对于单体建筑出挑的阳台、有顶的、敞开的外廊都可以起到遮阳节能的作用。

4结语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与资源浪费等问题使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自身生存濒临的困境。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中,要充分融入生态策略,通过有效的建筑设计,实现节能减排的根本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建筑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必然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彩枫.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北方环境,2011,(05).

[2]王楠.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建筑系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5).

[3]卢圣伟.建筑设计应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6).

[4]陈剑峰.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9).

[5]柳发明.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