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回春颗粒治疗小儿感冒发热临床试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儿童回春颗粒治疗小儿感冒发热临床试验

何俊

(南宁市隆安县人民医院广西隆安532700)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感冒发热临床治疗中儿童回春颗粒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320例感冒发热患儿,其中观察组160例患儿采用儿童回春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160例患儿采用小儿金丹片(小儿宝泰康颗粒)进行治疗,本次治疗疗程为3-7d。结果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可见观察组为,对照组为(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结论在临床治疗小儿感冒发热中采用儿童回春颗粒进行治疗,针对高热惊厥的患儿配合镇静剂使用效果非常显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临床治疗中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感冒发热;儿童回春颗粒;小儿金丹片(小儿宝泰康颗粒);临床治疗

前言

儿童回春颗粒是以二十味中药制成,能够起到清热解毒、解表祛痰的作用,针对急性惊风,伤寒发热,临夜发烧,小便带血有显著疗效,同时对小儿麻疹不出引起的发热、咳嗽、腹痛、积食、水泄等症状也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小儿金丹片(小儿宝泰康颗粒)是以二十六味中药制成,能够起到清热解毒、祛风化痰的作用,针对小儿感冒风热,痰火内盛,发热、头痛,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呕叶,高热惊风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320例感冒发热患儿,平均年龄2.5-7岁,其中观察组160例患儿采用儿童回春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160例患儿采用小儿金丹片(小儿宝泰康颗粒)进行治疗,本次治疗疗程为3-7d。

诊断标准:两组患儿发热诊断符合中医小儿感冒诊断标准,并与中医辨证中风热犯表、暑热袭表等症候评断相符。本次研究筛选出的患儿在病情诊断前24h未服用过其他药物,且患儿家长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并已取得同意。

排除标准:(1)本次研究排除患儿其他脏器疾病以及水电解质紊乱者;

(2)本次研究排除患儿年龄区间<2岁,>7岁;

(3)本次研究排除患儿过敏体质、此次使用药物过敏者;

(4)本次研究排除患儿病情危重且伴有小呼吸道感染者。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经对比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儿童回春颗粒治疗;

对照组:采用小儿金丹片(小儿宝泰康颗粒)治疗。

表1治疗药品详情

观察组用药标准:儿童回春颗粒,口服,2岁患儿1/2袋/次、3-4岁患儿3/5袋/次、5-7岁患儿1袋/次,每天服用3次,治疗期间在3-7d之间。

观察组用药标准:小儿金丹片(小儿宝泰康颗粒),口服,2岁患儿1.5片/次、3-4岁患儿2片/次、5-7岁患儿2.5片/次(1-3岁患儿4g/次、3-12岁患儿8g/次,),每天服用3次,治疗期间在3-7d之间。(注:两组患儿中除出现高热惊厥给予镇静药物控制惊厥情况外,均不使用其他药物、手段进行治疗,若出现高热惊厥可给予静脉注射0.2mg/kg安定。)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需观察、对比并记录的指标大致如下:

常规项目:(1)血压、(2)心率、(3)脉搏、(4)呼吸、(5)身高、(6)体重等。

其他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大便常规、(4)心电图、(5)肝功能、(6)肾功能等。

1.4治疗观察

主要指标:(1)发热时间;(2)发热具体温度。两组患儿体温测量保证4h/次,观察并记录患儿退热时间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次要指标:中医辨证论为主的临床症状、患儿体征及其评分。

(1)观察并记录患儿临床体征,1次/d。评分以发热、倦怠、头疼、身疼、咽疼、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红的程度为主进行记录。

(2)观察并记录患儿高热惊厥发病时间、发病特征、发病次数及控制情况,1次/d。

(3)患儿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电解质。

(4)患儿治疗前后各记录一次X线胸片检查结果。

1.5不良反应

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合符治疗目的的反应,并统计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1.6评价指标

(1)症候疗效评价: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主,本次研究症候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评定等级。总显效=治愈+显效;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2)体温时间评价: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主,本次研究患儿体温评价时间分为三个阶段--起效时间、解热时间以及治愈时间。

(3)高热惊厥评价:治愈标准--静注安定5min内控制病情并维持12h;显效标准--静注安定5min内控制病情并至少维持8h;有效标准--静注安定5min内控制病情并至少维持1h;无效标准--静注安定5min内控制病情且维持不足1h。

1.7药物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可根据使用药物具体划分为不良反应出现关系为: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无关、无法评定,在记录过程中有关、可能有关记录在不良反应内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8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临床资料录入采用的是Epi-Data3.0软件进行审校,研究过程中数据分析采用SAS8.1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以此来对比分析两组指标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小儿感冒发热疗效分析

观察组小儿感冒发热治疗疗效:总显效率为82.21%、总有效率为96.64%;对照组小儿感冒发热治疗疗效:总显效率为79.85%、总有效率为94.32%,两组各项指结果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体温起效时间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儿体温起效时间为4h、解热时间为32h、治愈时间为60h;对照组患儿体温起效时间为4h、解热时间为28h、治愈时间为68h,两组各项指结果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观察组与对照组合并使用安定控制高热惊厥对比分析

观察组合并使用安定控制高热惊厥总显效率为85.7%、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合并使用安定控制高热惊厥总显效率为65.0%、总有效率为90.0%。通过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可发现二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两组总显效率可发现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表2。

表2两组合并安定控制高热惊厥的分析与比较

2.4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为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病率,对照组有6例患儿在服药后出现呕吐,在5h内自行好转,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检查均为出现异常情况。

3.结论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的320例感冒发热患儿,观察组160例患儿采用儿童回春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160例患儿采用小儿金丹片(小儿宝泰康颗粒)进行治疗,治疗疗程为3-7d。观察组患儿体温起效时间为4h、解热时间为32h、治愈时间为60h;对照组患儿体温起效时间为4h、解热时间为28h、治愈时间为68h。观察组合并使用安定控制高热惊厥总显效率为85.7%、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合并使用安定控制高热惊厥总显效率为65.0%、总有效率为90.0%。观察组小儿感冒发热治疗疗效:总显效率为82.21%、总有效率为96.64%;对照组小儿感冒发热治疗疗效:总显效率为79.85%、总有效率为94.32%。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为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病率,对照组有6例患儿在服药后出现呕吐。由此可见,儿童回春颗粒能够起到清热解毒、解表祛痰的作用,针对急性惊风,伤寒发热,临夜发烧,小便带血有显著疗效,在临床治疗小儿感冒发热中采用儿童回春颗粒进行治疗,对小儿麻疹不出引起的发热、咳嗽、腹痛、积食、水泄等症状也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针对高热惊厥的患儿配合镇静剂使用效果非常显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临床治疗中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晓伟,张丽丽,刘青文,等.中药治疗儿童感冒处方分析[J].新中医.2016.47(18):92-114.

[2]王金玉,王苗苗,蒋进,等.小儿感冒中医诊断的主症标准调查结果[J].辽宁中医杂志,2017.34(11):505-517.

[3]王丽娜,张晓燕.小儿发热的治疗慨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3):284-521.

[4]宁红.小儿发热的中西医病因及治疗[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92(1):106-324.

[5]孙国威,张琳,孙林丽.感冒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7.2(12):280-312.

[6]王晓曦.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布药敏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7(14):462-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