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分层教学在美术特色学校英语课堂上的实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隐性分层教学在美术特色学校英语课堂上的实证研究

陈伟

【关键词】美术特色学校;英语课堂;隐性分层次教学;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艺术类高考尤其是美术高考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学生考试加入艺术特色学校。就美术特长生而言,多数思维活跃,稳定性差,这就注定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探索适合美术特色高中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隐性分层次教学在美术特色学校英语课教学中应用的一项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

目标学校为一美术特色学校,选取其2017级5班和6班,共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5班作为实验班,6班作为控制班。在正式实验前,将中考成绩作为预实验结果。将两班的中考成绩输入SPSS.16,其描述性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图1:研究对象班级学生信息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两个班级的总人数相同(50人),最大值最小值差距也不大,中考平均分分别为61.26和61.94,也基本相同,还有标准差分别为20.79跟20.406,也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在这几个方面,两个班级并无显著差异。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两组数据的内在差异性,通过SPSS.16,使用PairedSamplesTest(成对t检验)分析,得出结果如下(表3):

表2:入学英语成绩t检验结果

从结果来看,差异性显著指数Sig.=0.812远远大于0.05,所以说明两组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在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期间进行的。

(二)实验工具

该实验将选用以下实验工具:实验后测1与后测2中用于测试学生英语成绩的试卷各一份。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一份;用于数据分析的SPSS软件,以及excel。

(三)实验总体设计及过程

如图1:

(四)结果与分析

中考成绩作为预实验。实验一段时间后,两个班级都参加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记录成绩为后测结果1。第一学期末,又参加了烟台市第一学期期末英语质量调查,记录成绩作为后测结果2,将数据输入到SPSS之中进行相关的分析。另外,关于英语学习兴趣的调查,笔者在实验前和期末考试后分别在两个班级中做了调查问卷。两次调查问卷分别100份,都是有效问卷,然后通过Excel将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

1.平均值及其标准差

下面看一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表3)成绩数据分析:

表3: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对比

从表3中可以看出,随着在实验班和控制班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两个班的教学成绩也开始慢慢出现差异。期中考试平均分实验班(69.55)与控制班(67.39),到期末考试两项数据变为71.55跟68.33,也就是说随着实验的继续推进,两个班级成绩差异性被拉大。

2.成对T检验结果

下面再对两个班级两次考试数据进行成对t检验,看看差异性程度。表4为期中考试成对t检验结果,表5为期末考试成对t检验结果。

表4:期中考试成对t检验结果

表5:期末考试成对t检验结果

从表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成绩并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差异(>0.05)。但从可以看出,期中考试sig.=0.339,期末考试变成了0.179,值明显变小。再跟预实验进行比较(见表3sig.=0.812),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开始有了差异,而且差距在变大。也就是说,实施隐性分层教学后,实验班5班学生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6班学生。表明隐性分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另外,之所以两次sig都大于0.05,是由于实验时间跨度比较短,随着时间的延长,相信会有显著差异。在后续研究中,笔者会继续再进行研究分析。

(二)分层情况变化比较

从A层学生来看,实验班实验后比实验前多了4个(8%),而控制班只增长了1个(2%);从B层学生人数来看,实验后比实验前,实验班增长了5个人(10%),控制班增长了3个人(6%);实验前实验班的C层学生有19,而控制班的C层学生人数18,实验班C层学生减少了9人,控制班之间少了4人。

由表10可见,分层教学后,实验班C层人数减少明显,A层B层学生数量也提升明显。这说明分层教学关注了让各个层次学生成绩有了提升。

(五)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以及使用隐性分层教学策略后的影响,总结出美术特色学校学生对该教学方法使用后对学科的兴趣。本研究在实验班5班发表了50份问卷,并收回50份问卷。同时,对控制班6班发放了50份问卷调查,收回50份问卷。调查问卷是由研究者设计的。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不需要把名字写在调查表上。实验前以及学期末分别进行了两项问卷调查,目的就是调查学生的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在实验前后的对比。调查结果如表9所示:

如表9所示,经过一个学期的隐性分层教学后,实验班英语学习兴趣的情况发生了较大改变。对英语学习很有兴趣的从5人增加到9人,对英语较有兴趣从12人増加到20,。对英语学习说不清楚,对英语基本没有兴趣以及对英语学习完全没有兴趣的这三类学生有了明显地减少。而在控制班中,虽然对英语兴趣也略有提高,但是各个类型学生数量并没有太明显变化。

(六)实验结论

实践证明,对于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班级内实施隐性分层教学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实施隐性分层教学,目标学校在文化课课堂上切实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有了显著提高。分层次授课以后,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开始有了自信心,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完成了各自的学习目标,学习成绩也就提高了,A层次学生明显增多,C层次学生明显减少。

(七)研究的不足

首先,本实验以高一年级两个班作为实验对象,想要以此反映美术特色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次,本次的实证研究时间短促,仅为12周时间,虽然实验对学生确实产生影响,但并不足够。最后,本次班内隐形分层教学的实施是依据仅仅是依据生入学考试成绩平均分,平时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以及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的综合进行分层。学生的分层较为简单,因此,这种分层依据是否合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结论

英语课堂上隐性分层次教学的合理利用,取得了一定满意的结果。无论是在文化课成绩、学习兴趣还是学习态度和自信心上,实验班的学生都有了较大地提高和改善。因此,为了对美术特色高中学生进行真正的因材施教,使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隐性分层次教学就是有效地选择。

参考书目:

[1]葛惟梅.以人为本,分层指导,共同发展——高中英语班内隐性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22

[2]王先荣.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实验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5(1),51-53

[3]文海霞.高中英语班内分层教学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