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临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临床护理体会

阳小红

衡阳市中医医院八病区湖南衡阳4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把120例使用PICC置管护理的肿瘤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肿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PICC置管护理的肿瘤患者为观察组,通过护理,观察两组的患者护理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5.0%,而对照组为为18.3%,经过对比,差异显著。从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3%,两组数据都具有统计学意义。总结:在抽样的120例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新型的PICC置管护理临床意义深刻,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实际护理中推广。

【关键词】肿瘤患者;PICC置管;临床护理

在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中,恶性肿瘤占据重要的位置,由于当今社会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每年因恶性肿瘤去世的患者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恶性肿瘤疾病困扰着,如今恶性肿瘤已经引起全球卫生组织的关注。在治疗研究恶性肿瘤疾病过程中,通过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也就是PICC技术,有效的减轻了常规治疗所引起的静脉炎的症状。本文为了观察新型置管技术对肿瘤患者护理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将2017年六月之前收治的近半年的120位肿瘤患者进行分组,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技术干预和PICC置管技术干预,通过治疗和护理,观察疗效,具体对比结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头来看,分析本次抽取到的120例患者的资料,我们把这12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每组60例,两组在对比治疗的过程中观察,其实对照组患者:女性28例,男性32例,年龄在十八岁和六十岁之间,平均年龄在四十岁上下,这其中,乳腺癌5例,肺癌28例,脑癌6例,食管癌14例,淋巴癌7例,其他十例,头静脉9例,贵要静脉33例,肘正中静脉18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范围和对照组患者年龄一样,也是十八岁和六十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0岁上下,这其中,乳腺癌7例,肺癌26例,脑癌8例,食管癌12例,淋巴癌4例,其他3例,头静脉11例,贵要静脉28例,肘正中静脉21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个人信息(年龄,性别、患病时间、患病类型、静脉方式等临床资料),发现由于差异不太明显,所以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材料及方法

1.2.1材料准备

无粉无菌手套,海绵,0.5%碘伏消毒,PICC穿刺包,5毫升注册器一支,20毫升注射器两只,.9%氯化钠250ml+肝素钠12500u,氯化钠溶液250毫升,血管钳,消毒缸,直剪,治疗巾,弯盘,纱布。

1.2.2置管方法

所有病人均接受PICC置管治疗。第一步,让病人平躺,在手臂外侧进行静脉穿刺。第二步,测量留置长度和臂围。先用酒精再用碘伏消毒三次,建立好消毒区后,预冲导管。在静脉穿刺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出血和感染,不能直接刺到血管。第三步,放置好导管后,让患者头向穿刺的方向侧,下巴靠近肩膀的位置,在此过程中,多询问患者肩颈部是否有胀痛感等,转回的时候要在导管已经到达预测的位置。安装好之后,检查导管位置,导管要在上腔静脉中下三分之处,这样便可以使用导管,接好输液设备,记录好过程。

1.2.3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即普通的日常护理,满足病人基本需求及相关生命体征的检测,同时对于病人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宣传。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护理干预,内容包括置管前后的心理干预,置管前的相关宣传及准备工作,置管时的定位、穿刺及体位摆放等护理,置管后的PICC管固定、通畅护理以及日常行为护理,治疗后的拔管护理及出院指导等。

具体包括:1.成立PICC置管护理小组。小组成员需要有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并且已经学习并掌握了PICC置管护理的操作方法,对置管护理有深刻的认识理解,选择经过专业培训的小组护士长为主要负责人。

2.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病人在接受置管治疗前易产生焦躁、恐惧等不安情绪,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舒缓其不安情绪,增加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3.置管前在得到医生医嘱后耐心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此次治疗的内容、注意事项等,同时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清楚穿刺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随后在家属已经了解情况后签署置管护理的知情同意书。根据相关的参考文献和护理工作者的自身实际经验,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PICC置管护理图表,这样能够制定高效的护理方案,为医院和患者两方提供便利。

4.做好置管前的准备工作,同时医护人员要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相关生理指标,准备好置管需要的药品器材,做好导管测量和定位,穿刺位置选择,选择有与患者血管相匹配的导管,做好穿刺准备。

5.由具备资深专业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置管,在置管护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使患者保持平卧,穿刺保持上肢水平垂直,防止血管弯曲。以后人员在置管时注意动作要轻柔。

6.置管后要对PICC管进行妥善固定,同时叮嘱患者及家属注意日常活动时要小心导管,避免剧烈运动。同时注意导管的通畅,定期观察药液流速,合理输液,密切检查导管的封闭性,同时要观察患者情况,防治红肿过敏及相关并发症的生成,24小时后对伤口换药,观察全身情况,需要心电图的时候要有心电图记录并检查。复期间,换药不需要每天,每周一次即可,并且更换肝素帽和肤贴,像之前一样观察穿刺部位和全身情况,并作记录检查。

7.预防相关并发症,注意使用抗生素,定期消毒,做好病人的个人卫生,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干净整洁,帮助病人定期翻身,减少褥疮,同时帮助病人做好复健运动。严格控制病人饮食。

8.治疗结束后为病人进行拔管,做好对穿刺部位的消毒,拔管后注意压迫血管止血。对于出院的病人,也要做好健康教育,对病人病情恢复做好相关指导,告知注意事项,为其制定相关预后措施,定期回访并要求病人复诊。

1.3观察指标

记录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评定PICC置管护理的有效率、病人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及相关评分。请病人及家属填写反馈调查表,统计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专业的软件对所有采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进行t及χ2检验,P<0.05时结果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发生并发症为9例,发生率为15.0%;观察组发生并发症为2例,发生率为3.3%,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ADL及VAS评分结果对比

ADL评分表示的是实验组病人护理后生理状态的改善,VAS表示护理后疼痛改善状态,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现如今肿瘤疾病多发,且该病病症严重,并发症较多,病情发展快,临床上亟需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治疗及预后。常规的护理模式固然有效,但缺乏针对性,临床效果仍需提高。PICC置管护理是临床上一种新的护理观念,在护理人员工作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对患者具体病情的了解,安排最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方案,这样能够能快速更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治疗和观察。同时PICC置管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反复穿刺,保护外周血管,同时采用静脉药物输液治疗,疗效显著提高。本研究中对观察组的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护理,其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病人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仅为3.3%;统计ADL评分及VAS评分,观察组病人的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统计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达91.7%,且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8.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肿瘤患者来说PICC置管的临床护理是极为重要的,本文就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观察,得到结论,PICC置管临床护理比传统的临床护理方法来说,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而且这种置换护理可以减少每天穿刺的次数,对患者副作用小,置管对日后的生活并没有任何影响,可以正常生活,非常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所以这次的观察讨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传统护理方式的不足。当前,这种护理模式正在实践中,这种模式也是临床护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要求医护工作者,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关于置管护理的知识,熟悉具体的操作过程。

参考文献:

[1]宋林萍,刘志英,郝秋莲.三向瓣膜式中心静脉导管在癌症患者化疗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0(1):501.

[2]广东省卫生厅.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6-232.

[3]缪景霞,张兰英.留置PICC带管出院病人的家庭健康教育研究[J].护理研究,2013,17(1):41.

[4]刘春霞,张建国.肿瘤患者PICC置管临床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48(10):1266-1267.

[5]张玉君,周玲玲,李霞.肿瘤患者PICC置管临床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08):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