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现状及规划设计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8
/ 2

乡村振兴的现状及规划设计策略探讨

钟辉

钟辉

山东泓垚土地房地产资产评估测绘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宁市27200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路径,是农村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要求,针对新时代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恶化、乡土文化断裂、乡村治理无序、城乡差距悬殊的发展现状,加快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大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积极推动乡土文化复兴,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解除后顾之忧,铺就文明底色,筑牢政治堡垒,提供制度供给。

关键词:乡村振兴;规划体系;结构组成;关键技术

引言

乡村振兴规划体系内涵明确与理论认知、体系结构组成构建与关键技术应用实施是当前我国发展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流程,它希望实现乡村多产业共同兴旺与生态宜居,满足新农村所有治理条件,形成健康有效的管理规划体系。为此,全国各个地区乡村也在积极筹建乡村振兴体系,希望合理运用各项关键技术突破传统二元经济限制,实现自主发展有效突破。

1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概述

乡村振兴战略是优先考虑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建立和完善系统、机制和政策,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地区的建设,创造一个环境宜居,风俗文明,治理有效和人民幸福的农村生活。乡村振兴战略能帮助推进新农村建设,把握农村发展规律,掌握习近平同志的“三农”思想,完善强国布局,指导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理解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其与新时代的中国背景联系起来。乡村振兴是从新时代强国现代化战略来安排的。其位置排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前,位于第四位,从中可以看出此战略地位不低。乡村振兴不仅对于全面建成小康意义巨大,而且还是全面建设强国的关键一步。乡村振兴同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关系密切。习近平总书记就“三农”问题一直在做指示讲话,特别重视“三农”工作。中国要强大,农业不能弱;中国要美丽,农村不能输;中国要富有,农民不能穷。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城镇要发展得好,农业要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也不能落后,共同进步才是硬道理。建设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其客观发展规律,使得农村特色得到充分展现。乡村振兴是历史发展经验的结晶。十九大提出的总要求与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五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党提出的相比,差异性较大,但目标更高,志向更远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目的是改善农村条件和统筹城乡发展;十九大则是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而召开的。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是建设新农村实践的升级版。

2乡村振兴存在问题

2.1乡村治理无序

首先,乡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不够,部分党员干部缺乏模范带头作用,乡村法治体系不完善,为乡村发展带来一系列阻碍。其次,农民政治参与程度不高,自治意识不强,乡村建设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难以得到稳定发展。最后,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治理的德治基础不够坚实。个别乡村基层领导干部利用乡村治理体系漏洞以权谋私,对农民的切身利益缺乏关注;农民群体考虑个人既得利益、当前利益较多,而往往忽视集体利益,不能立足长远,使得乡村治理的德治基础难以支撑整个乡村治理的有序发展。

2.2发展与生态环境、文化水平冲突

在乡村的建设工作中需要提前制定相关的战略部署,乡村的建设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传统的农村建设主要结合生产发展、生活水平与农村文化建设等,这一方面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这样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建设的主体不同,各级政府与职能政府部门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体。第二,对于乡村的振兴建设,以前注重的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忽略了相关的文化、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传统建设的模式比较单一,更多地注重城市化的倾向,忽视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3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

3.1加快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首先,应顺应时代潮流,构建“互联网+农业”新方式,大力发展数字农业,设定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方位。要充分利用农业丰富资源,依托农业科技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智慧乡村新时代。2018年6月2日,我国第一颗农业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蓝天下的中国农业有了专属的“中国天眼”。农业卫星为智慧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为数字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动力,为创新农民管理提供有效服务,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数据支撑。其次,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和乡村生态旅游精品工程建设,有效利用乡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做到合理开发、创新发展,打造特色乡村产业链。最后,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农产品是重中之重。着力改善市场准入条件,打通国内国际新市场,打造农产品品牌,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3.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就是要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激活土地经营权的各项权能,促进农村集体和农户所拥有的各项土地财产权有效实现,加快释放农地制度改革红利。要进一步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用地和农村宅基地“三块地”的改革,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把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放在首位。

3.3努力建设“四好村庄”

建设幸福美丽的新农村,关键是要充分尊重农民,引导农民走上致富道路,激励农民创新,支持农民创业,组织农民开展丰富的社会生活,维护农民的权益,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四好村”建设是四川省提出的全面激发农民内生动力的举措。要强调创新的重要性,着力解决谁来建设、建设什么、如何建设和谁来建设问题。从去年开始,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和深化创新。

3.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要夯实乡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坚持水利先行战略。水资源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既是乡村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也是乡村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富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支撑。二要加快农村道路设施建设。近些年来,我国农村道路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其建设过程中显露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农村公路设计草率,技术等级低,路面硬化质量差,线多路长,投资规模不配套等问题突出,导致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必须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力度,特别是对贫困边远地区道路支持力度,尽快建成乡乡通、村村通、组组通的公路网络。其三,要加大污染处理设施以及电网、通信网等设施建设力度。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当下要加大农村“五乱现象”治理力度。即“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禽畜乱跑”等五乱现象。在政府层面要重点加大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做到污水处理有序。同时加大电网、通信网建设,做到电网、通信网畅通便捷。

结语

现代化建设虽以城市为中心,但乡村才是最重要的根基。美丽乡村建设方兴未艾,必须摒弃“利益最大化”原则,把被历史边缘化的农村、农民纳入国家支持援助体系中,积极为乡村建设抢占话语高地、实践高地。乡村振兴终究要归到土地、回到农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村发展道路是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生春鸿.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J].农家参谋,2018(23):45+138.

[2]陈叶龙.面向可操作性的村庄规划管理探讨:以铜陵市美好乡村建设为例[J].规划师,2012(10):22-25.

[3]曾福生,卓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