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健康教育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张广聚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中心卫生院健康教育山东临沂276002)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健康教育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我区的540名健康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70名,其中参照组没有实施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卫生习惯。结果:在6个月后,参照组270名研究对象的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评分为(67.31±8.63)分,卫生习惯评分为(7.52±1.34)分,相关疾病发生率为15.19%;研究组270明研究对象的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评分为(86.20±6.37)分,卫生习惯评分为(9.21±0.97)分,相关疾病发生率为6.30%。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研究对象的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评分和卫生习惯评分都要显著高于参照组,且相关疾病发生率比较低,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示研究组研究对象在经过健康教育之后,更加了解健康知识,并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结论:在公共卫生工作中加强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并引导其积极的改进不良生活习惯,降低了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健康教育;公共卫生工作;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31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本文主要是对我区的健康者进行健康教育,发现人们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入,并逐渐形成健康的卫生习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我区的540名健康者,所有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良好,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男性234名,女性306名;年龄在13~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34±4.09)岁。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70名。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没有实施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其具体措施如下: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向研究对象定期发放与健康知识相关的报刊、杂质等材料,并组织人员观看健康知识视频[1]。同时辖区内的卫生医护人员还可以自愿组织和参与健康教育讲座,主要是向研究对象介绍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讲解常见传染疾病的常识和有效预防措施[2]。

1.3观察指标

采用我区自制的健康知识了解调查问卷表(总分100分)和卫生习惯调查问卷表(总分10分),统计研究对象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以及自身的所形成的卫生习惯情况,分数越高,表示对健康知识越了解,卫生习惯越好[3]。并对相关传染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和卫生习惯评分情况

在6个月后,参照组270名研究对象的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评分为(67.31±8.63)分,卫生习惯评分为(7.52±1.34)分;研究组270名研究对象的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评分为(86.20±6.37)分,卫生习惯评分为(9.21±0.97)分。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研究对象的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评分和卫生习惯评分都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示研究组研究对象在经过健康教育之后,更加了解健康知识,并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2.2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相关传染病发生情况

在参照组270名研究对象中,共有41名发生相关疾病,其发生率为15.19%(41/270);研究组270名研究对象中,共有17名发生相关疾病,其发生率为6.30%(17/270)。由此可见,研究组研究对象的相关疾病发生率要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开展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引导人们主动的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而有效的预防各种常见的传染疾病,提高生活质量[4]。因此健康教育在改进和优化人们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人们健康意识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5]。目前在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已经广泛的应用健康教育,通过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患者能够对自身疾病有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进而增强治愈自信心,同时也能够了解治疗方式和可能存在的并发症,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增强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6]。将健康教育应用在公共卫生工作当中,人们会逐渐选择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并逐步的优化和完善,同时随着人们防范意识的增强,传染病传播也就能够得到更好的预防和控制[7]。在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研究对象的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和卫生习惯评分都要显著高于参照组,而且传染病发生率也比较低,这表示在经过健康教育之后,更加了解健康知识,并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综上所述,在公共卫生工作中加强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并引导其积极的改进不良生活习惯,降低了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家伟,景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J].中国全科医学,2015,16:1961-1963.

[2]董娟.荆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效果评估[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05:679-681.

[3]罗芳,李秀莺,梁炎华,梁健华,曾庆生,杨文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新会区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7,02:236-238.

[4]王元元.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现状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3:302+308.

[5]宋秀华,任桂香,朱志刚.开展社区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项目的探讨[J].青岛医药卫生,2011,03:237-238.

[6]“201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学术论坛”征文活动正式启动[J].中国健康教育,2012,07:508.

[7]郭依桂,唐孝富.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服务于公共卫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