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黄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黄华

黄华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新疆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脚步逐渐加快,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居住条件。但是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一定程度上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甚至会破坏环境,这就需要采取措施,将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建筑设计环节是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初始阶段,这就需要应用先进设计理念,提升建筑设计水平,生态建筑理念应运而生,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标准,将其合理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对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在分析了生态建筑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生态建筑理论;住宅建筑设计;应用

引言

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背景下,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在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理念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节约建筑资源,保护环境,减少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污染。这种住宅建筑设计理念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在完善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设计和建造建筑,提供健康、实用、高效的生活空间。

1生态建筑理念概述

生态建筑理念主要指在当地自然条件的基础上,采取生态理念及施工技术来开展建筑施工。在施工中充分融合了人、环境、自然以及建筑等多个因素。在工程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要保证采用的施工材料以及施工中产生的噪声都可达到环保的标准。且在建筑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将该理念融入生态建筑设计中,就是将建筑放在整个生态系统当中去考量,进而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减少了建筑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2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现状分析

(1)生态建筑设计不符合实际情况。现代住宅建筑的高能耗是主要的问题,随着住宅建筑规模的增加这种问题提议严重,因此在应用生态建筑设计时降低能耗,节约能源是设计的重点。不过很多住宅建筑在设计中过于重视能源的节约,引入了大量的设备技术,资金投入巨大,但是并没有得到应用的收益,投入收益不均衡,又变相的造成了能源的浪费。(2)生态建筑理论应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我国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理论知识并不健全,另一方面缺少实践机会。所以我国生态建筑设计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现有的设计人员在生态建筑知识的掌握并不全面,生态建筑技术水平不高,因此使住宅建筑的生态设计的运用有了很大的局限,无法发挥生态建设理论的实用价值。

3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建筑选址及现场设计

这一环节应用生态建筑理论主要在于必须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相符合,使建筑工程与周围环境之间能够实现和谐统一。建筑选址及现场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最大程度地降低地理环境给建筑施工阶段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施工难度,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为人们的出行、施工提供更多的便利,减少建筑人工、建筑材料等资源、能源的消耗。同时,选择较好施工的建筑地址,还利于减轻对周围环境的改造,确保周围环境的留存。也还要注意气候条件,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减轻暖通空调的使用压力。在建筑选址及现场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物的基本功能,要在实现建筑物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开展节能环保设计。

3.2平面节能设计

在进行住宅建筑的平面设计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门窗以及户型位置尽可能的保证穿风堂和空气形成对流,不但可以有效防止气流出现转折的现象,还可以保持室内空气的质量。另外,在进行住宅建筑平面设计时,还应当进行全面的考虑,比如:房屋的采光通风性能、建筑使用人群、建筑功能对光照、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的不同需求。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应该充分考虑住宅建筑的居住环境,比如:小区位置风向、气候条件特点、小区绿化、小区照明等基础设施条件。住宅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为了保证住宅的安全质量,设计要求尽量规整有序或符合客观规律,对于护栏的面积应该进行相应的减少,这样不但可以节省空间,还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3.3建筑工程与植被的有机结合

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还体现在对自然植被的有效利用上。生态植物一方面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审美享受,另一方面,其还可调节建筑的温度和湿度,从而增强建筑的舒适性。在建筑设计中,可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比较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类型,采用建筑和植物相互结合的设计形式。我国地域宽广,同时温带类型也相对较多,使得空间差异性比较明显,且植物的种类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如我国北方地区,应在建筑物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大范围应用温带植物。在南方地区则可采用亚热带植物,构建生态景观。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注意选择具有本土特色的植物,其可以很好地应对当地常见的病虫害,如此一来,植物维护过程中的资金投入也因此有所降低。或者可在建筑物的周围种植大量的生态植物,这样在高温的夏季,不仅可以吸收建筑物内的热量,而且还可起到吸收噪声的作用。

3.4降低环境负荷

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理论,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生态环境效益,最大程度减轻污染物质的产生量。设计人员要从建筑材料入手,使用寿命长、可循环使用、可回收、无污染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工程建造时对环境的危害,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在不使用建筑物,对其进行拆除时,还可对建筑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延长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要加强对先进建筑材料的应用,如清水混凝土、智能混凝土、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轻型钢材,降低对自然的危害。另外,还要对先进建筑技术的应用,降低建筑项目施工阶段对环境造成的负担,提升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如中水循环利用技术、架空隔热面层技术、BIM技术等,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弥补施工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

3.5采光设计

采光是建筑物设计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生态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的环境性能。特别是在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和与楼层间距。因各地方设计不同,造成高层建筑每个方向上的日照量差异大。此外,还可以在建筑顶部设置太阳能电池板,有效收集太阳能为住宅内部照明等提供电能。

3.6自然通风

现代住宅建筑中暖通系统的能耗很高,而这种高能耗可以通过建筑的自然通风得到很大的改善。再具体设计中,要充分利用住宅建筑地区的季候风特点,在夏季最大化的实现通风效果,降低室内温度,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降低能耗。在冬季要进行避风,保持室内的舒适度。同时,在建筑的门窗尺寸、位置以及建筑内部房间结构设计上也要考虑到通风效果,从而实现更多的节能功能。

结语

生态建筑观符合人们当今对建筑性能和质量的要求。故而在建筑工程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积极应用生态建筑观,同时还要加大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动生态型建筑技术的发展。此外,在建筑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还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有效带动我国生态建筑的大步向前,为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张晓峰,朱艳霞.探究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7):554.

[2]肖健.现代生态型住宅建筑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1):45.

[3]蒲薇.浅析生态化住宅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7):2073~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