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的基本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的基本问题

马丽慧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0六大队四川成都61173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地质灾害频发,在地质灾害防治的过程中,应急演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应急演练是按照综合预案或专门预案编制脚本开展的。应急演练的目的是检查应急预案是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检验提升应急机构、人员协同应对能力和装备、物质、勤务等的保障能力。作者陈述了模拟、实战、综合、专项等演练类型及其组合应用。结合地质灾害防治需要,讨论了不同层面应急演练的目的要求,包括综合演练、公共管理、城乡社区、工程企业和技术支持等。从管理决策科学技术支持的角度,提出了地质灾害调查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应急演练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急演练;演练脚本;协同能力;决策支持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增多,对地质环境影响不断加剧,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出现,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日趋严重,已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影响生活稳定。为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增强基层地灾防治能力建设,提升各部门快速反应及应急处置能力,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1地质灾害

近几年受极端天气条件影响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地质灾害尤为严重,主要是由地质结构变化或者是人类活动加剧等原因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而且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质灾害具有是突发性、破坏性大等特点的,在面对这些地质灾害时,人们能做的就是加强监测预警,尽可能的降低灾害给自身带来的巨大损失。

2演练类型

①模拟演练。模拟演练是根据某一次或一类地质灾害事件设定外界条件、发生特点和危害对象而进行的,采取的形式可以是研讨会、桌面推演、场地模拟或计算机智能模拟等。参演人员可以通过分组准备,深入讨论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而不需要紧急快速地做出决定,时间、任务和经费等要素灵活可控。利用地图、沙盘、流程图、多媒体、计算机模拟仿真、视频会议等辅助工具程序性地展现地质灾害信息提取、事件描述和应对过程,按照应急预案及其规定的工作程序,针对事先假定或预设的演练情景,讨论和推演应急决策及现场处置过程,促进相关人员掌握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指挥决策和协同响应的能力。②实战演练。实战演练是利用事先设置的突发事件情景及其后续的发展趋势,通过实际决策、现场行动操作,完成真实应急响应的过程,用于检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指挥、应急处置、协同配合和装备物资保障等能力。实战演练通常要在特定场所完成,总体上应保持演练的自然发展,减少过多的干预。实战演练启动后,演练人员具有较大的自主性,根据突发事件背景和注入的信息或插入事件,自主地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③专项演练。专(单)项演练是检验培训应急预案中特定应急响应功能或现场处置中某种应急能力的活动。专项演练注重一个或几个特定环节进行检验,可以是模拟某一特定地质灾害现场的专项调查、监测预警和应急避险或检验某项设备的操作功能等,也可以是某种因素引发地质灾害情境下应急处置能力的训练。例如,研究性演练是指为研究和解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点、难点问题,试验新方案、新技术、新装备而组织的演练;功能或职能性演练突出个人或机构在应急响应活动中履行法定职责的能力检验训练;程序性演练重在按规定工作步骤或工作环节不同层级的人员协调互动或协同应对等的能力锻炼。④综合演练。综合演练用于检验评价应急管理、技术支持、当事人自救和搜救抢险队伍及勤务保障等的综合应对能力,是涉及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综合演练注重对多个环节独立式、交互式和集成式行动的功能检验,特别是对不同机构、不同层级之间应急机制和联合应对能力的检验。综合演练一般包括应急响应的全过程,涉及现有信息整合、实际场景观测、分析模拟、风险评估、会商决策、应急处置和指挥控制等。

3地质灾害防治策略

3.1加强调查区划建设工作

①详细探查地质界线周遭的地质环境,对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展开详细的调查;②判断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好相应的灾害防治措施,明确地质灾害影响范围;③结合实际地质灾害规模与地质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明确人员撤离路线、应急避难场所等应急避让有关事项,同时与地质灾害技术资质部门进行合作,制定长期防治措施。

3.2建立地质灾害警报设施

为了更好的做到对现阶段我国所存在的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一个有效的、科学的分析,可以在我国容易受到地质灾害影响的地区如四川等地设置一个相应的报警系统,一旦出现了地质灾害可以快速的对其进行预警,在进行地质灾害报警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其最主要的可以从预警的技术以及预警管理这两个主要的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利用高速发展的科技技术来对可能引发各种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监测和管理,及时的去采集和地质灾害相关的变形信息然后将其发送到相应的管理部门,而负责管理的部门则需要做到的就是根据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相应的灾害的预警,这样就可以真正的且快速的做到对地质灾害的管理,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有关的人员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并且及时的去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避免出现人员伤亡,最大限度的去减少财产的损失。

3.3政府统筹安排,落实责任分工

根据《印发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粤办函[2011]672号)的文件要求,各地区要组织国土资源、发展改革、财政、环境保护、水利、农业、安全监督、林业、气象等相关部门,统筹各方面资源抓好地质灾害防治。目前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本都是国土部门在全面负责,其它相关部门认为地质灾害就是国土部门的职责,而忽略了自身存在的责任和义务,地方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应充分明确各部门职责,齐心协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

3.4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处理方案

现阶段为了进一步的去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于人类在生存和生产的过程中所带来的实际上的损失,当前有效的去借助当前经济发展的条件,努力的健全好一旦出现了地质灾害之后应该做到的应急处理方案。现阶段的应急处理方案主要内容是:应急处理的技术、建立一个安全的、高校的网络地质灾害的信息平台、相关的应急设备等等,有效的利用好当前的经济条件,不断的去引进最新的地质灾害预测设备,更新预测的技术对于地质灾害在进行应急处理的过程中是十分有利的。而一旦出现了地质灾害,在灾害发生的时候,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有效的去遵循一系列的科学的流程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十分及时且相应的应急反应,最大限度去降低灾害本身带来的危险与对人们和环境的伤害,减少实际我国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结语

综上所述,应急响应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主导、科技支持和社区协同是三大重要支柱。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在应急避险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在地质灾害风险预防、主动应对等方面仍然结合实际不够。演练的“成功”需要充分准备,尤其是实战演练的准备,演练前后的学术研讨与交流是充分利用直接或间接知识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传正.论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7,28(4):论坛.

[2]周家铭,邢培育,汪丽莉,等.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桌面推演的设计与实施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9):39-44.

[3]吕东.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7(11):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