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超声技术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颈动脉超声技术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探析

苏三明

冷水江市中医医院湖南娄底417500

摘要:目的:探析颈动脉超声技术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50例TIA患者设为TIA组,同期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均施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狭窄、斑块发生情况及相关血流指标。结果:TIA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者居多,对照组无狭窄者居多,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IA组、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6.0%和17.5%;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IA组软斑分布比例较高,对照组扁平斑、硬斑分布比例较高,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TIA组Vs值及脑血流量降低,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技术用于TIA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超声技术;临床诊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致死、致残率高。一般认为,TIA主要是脑血管一过性痉挛诱发脑缺血导致一系列症状发生,其可进展为再发卒中或脑梗死,病情严重者可演变为出血性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伴严重颈动脉狭窄者占68%,颈动脉狭窄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所致的缺血性脑梗塞占60%。因此,早期诊断TIA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尤为关键。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TIA患者为对象,通过与健康体检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的对比,探讨了颈动脉超声技术诊断TIA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50例TIA患者设为TIA组,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男26例,女24例;年龄35-80岁,平均(58.2±6.8)岁。同期选取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影像学检查未见脑血管疾病;男21例,女19例;年龄34-80岁,平均(57.9±7.0)岁。两组基线资料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利用飞利浦IU22型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8-12MHz。受检者取仰卧位,常规采取横切面、纵切面予以连续扫描,检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1cm及颈总动脉分叉1cm处,在二维彩超下观察血管内径、走向、管壁厚度以及斑块活动情况;同时,测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径,以脉冲频谱、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状况。

参考美国放射学会专家组制定的标准进行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判定[3]:⑴轻度狭窄:局部斑块形成,管径缩小,管腔狭窄<50%;⑵中度狭窄:管腔狭窄50-69%,狭窄段血流速度加快;⑶重度狭窄:管腔狭窄70-99%,狭窄段血流速度显著提高;⑷闭塞:血流信号完全消失。

1.3统计学方法

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对比

TIA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者居多,对照组无狭窄者居多,两组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占比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类型分布的对比

TIA组38例患者检出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6.0%;对照组7例患者检出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17.5%;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IA组斑块数为72个,软斑分布比例较高;对照组斑块数为12个,扁平斑、硬斑分布比例较高;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两组血流指标的对比

TIA组Vs值及脑血流量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流指标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颈动脉是脑组织的供血动脉,其狭窄程度、斑块是否脱落与TIA的进展密切相关。而颈动脉活动性斑块脱落会使TIA频繁发作,并有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已经研究证实[4],TIA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引发TIA的机制与炎性反应或斑块破裂、溃疡有关;同时,血管狭窄时伴有血流异常或波动性低血压时则会促使血流量降低,最终导致TIA发生。本研究TIA组Vs值及脑血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结论相吻合。临床上,根据超声形态学表现,颈动脉斑块可以分为扁平斑、软斑、硬斑、混合斑四种类型[5]。对颈动脉斑块的超声图像进行观察,可见扁平斑形态上为局部隆起或弥漫性增厚,呈较均匀低回声;硬斑表现为光点或强光团伴声影,组织结构中纤维帽厚、脂质池小;两者均为稳定性斑块,不容易脱落。软斑和混合斑属于不稳定性斑块,组织结构中纤维帽薄、脂质池大,主要呈弱回声或混合回声,内部可见出血和组织坏死,血压增高引起血流冲击力增大时,纤维帽与动脉血管内膜交界处极容易破裂,并可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本次研究中,TIA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TIA组软斑和混合斑占比较高(以不稳定性斑块多发),,对照组扁平斑和硬斑占比较高(以稳定性斑块多发),两组软斑、扁平斑、硬斑分布比例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不稳定性斑块是TIA发生的关键。在颈动脉狭窄程度方面,两组存在一定差异(P<0.05),进一步提示管径狭窄为TIA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总之,通过研究调查可知,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血管管壁及管径情况,亦能清晰鉴别斑块性质,是颈动脉病变评估的重要方式[6]。利用颈动脉超声技术作为辅助诊断TIA的手段,把握斑块性质转化的时机,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有助于防止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颈动脉超声技术可对颈动脉斑块性质、狭窄程度、供血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用于TIA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秀娟,温玉梅,刘晓宇,等.超声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颈部大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8,40(01):91-93.

[2]杨庆华,沈文,贾贤达,等.颈动脉超声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38(09):1061-1063.

[3]孙维.颈部血管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05):79-82.

[4]孙碧云,朱向明,江峰,等.颈部血管超声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价值[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6):34-35.

[5]温玉梅,刘秀娟,刘晓宇,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部大动脉病变超声学评估[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8):52-54.

[6]李俊霞,温玉梅,刘晓宇,等.颈部大动脉彩色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诊断意义[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0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