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幼儿园保育教学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提升幼儿园保育教学管理

伍顺梅

贵州省金沙县鼓场街道幼儿园伍顺梅551800

【摘要】:保教保育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中心环节,抓好幼儿园保教保育管理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核心。为加快全县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步伐,日前,县教育局采取多举措,着力抓好幼儿园保教保育质量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保育、保育工作、教育观念、

保育员对幼儿的影响并不亚于教师,所以保育员也是幼儿园中的重要教育者。但是从当前整个幼儿园保育员的情况来看,保育员的素质整体较低,加之其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幼儿园管理者不重视、家长不信任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幼儿园保育员入职门槛低,队伍不稳定,工作琐碎。我认为,保育员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和社会应改变对保育员的看法,重视保育工作,提高其职业待遇,以促进保育员队伍的成长与发展。只有正视保育工作现状,分析查找原因,并积极进行探索性反思,探寻解决途径,才能真正实现保教并重,促进和保护幼儿健康成长。

一、了解幼儿园保育工作的特点。

幼儿阶段是人的一生发展最重要时期,由于其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科学有效的实施保育工作显得尤为的重要。为幼儿实现由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奠定基础,是幼儿园保育工作的任务与目标。这就决定了幼儿园保育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一)幼儿园保育要有现代的儿童观。

研究表明,儿童的生长发育存在着普遍的可以预知的生长和变化顺序,即在生长发育、情感发展、社会性和认知能力方面表现为一定的年龄阶段性。因此保育人员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措施为幼儿提供生活护理和帮助。同时也应当看到每个幼儿在生长和发展速度以及家庭背景存在的差异而导致每个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具有与他人不同的特性,在实际中要针对不同的儿童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儿童都得到满足,并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与发展。即现代的保育必须是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与儿童发展相适应的保育。

(二)幼儿园保育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为教育服务已成为共识,但是如何在环境创设中体现保育功能则是一个新的话题。环境的整体美观、洁净卫生应成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先决条件,只有兼顾了疾病预防、卫生消毒、安全防护的基础上提供为开发儿童智能发展所需的房屋设施配备、墙面装饰布置等才能确保幼儿园真正成为儿童乐园。

在保育过程中保教人员与儿童的情感互动也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教人员不但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生活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必须与他们建立平等、亲密的关系,满足其情感需要,才能够全面实施保育措施。儿童之间的相互促进、同伴互助也十分重要。因此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必须重视抓好物质与精神环境的创设,发挥环境的保育功能。

(三)幼儿园保育工作必须融入一日常规工作中去。

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保育工作必须是全面的、多元的,与日常工作相融合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活动中的保育:即我们常说的生活护理。包括了为幼儿提供科学、平衡的膳食管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保证幼儿正常的睡眠及对幼儿进行个人清洁卫生的照顾等。

2、学习活动中的保育:即根据儿童生发育特点和规律,制订和安排好儿童的一日作息时间,做到动静交替,增进幼儿健康、保持平衡心态。

二、幼儿园保育工作现状分析及原因探查。

在目前的幼儿园工作中“重教轻保”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幼儿园发展的软肋,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对“保育”认识不足,概念模糊

扫扫地、擦擦桌、洗洗尿裤刷刷碗仍然是很多人对保育工作的理解,而忽视了蕴涵其中的对幼儿身心健康保护和促进的作用。因此保育老师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教师们也大多不愿参与幼儿保育工作。很多教师们认为:“我们老师的职责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保育员只要把卫生打扫干净就行了。”甚至不少保育员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这样使得幼儿园的保育工作长期停留在表面层次,不够深入。家长普遍也对此颇有微言。

(二)保育队伍整体素质低、能力水平有限。相对于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学历相当、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保育队伍建设严重滞后,表现为学历层次、技术等级偏低,年龄偏大年龄结构不合理。而与之相适应的培训机制管理机构也较为缺乏,导致她们再进修机会少,业务能力、专业水平提高慢。阻碍了幼儿园保育功效的正常发挥、局限了保育工作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三)幼儿园生活环境不尽如人意、制约了保育工作开展。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与教育教学环境相比,建设观念落后,设施老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幼儿进餐、睡眠、盥洗等方面需要的合理空间、科学配备得不到满足。很多幼儿园为了最大限度的容纳幼儿,往往采取一室多用的方法,造成幼儿无固定的餐室、餐桌面积狭小,用餐环境拥挤。这样的大环境也给保育工作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保育员不能很好的贯彻保育思想,在具体的保育教育中也不便操作。能把幼儿安顿好不出安全事故,保育员就觉得万幸了,至于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就无法顾及了。

(四)保教并重未落到实处。保教并重仍然停留在意识形态上,并未转化为工作行为。在很多幼儿园,保育游离于幼儿园工作中心之外,表现为保育研究工作开展困难、多数教师对保育工作漠不关心,保育人员则对教育工作存在畏惧心理,使保育工作流于形式。尤其是对个性的幼儿照顾不周到,缺乏针对性,对幼儿情绪观察不仔细,对幼儿的心理保育关注不够。

三、深化改革、提升保育教学创新。

一是深化幼儿教学改革。要求各所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保教并重、寓教于乐、环境育人、启蒙奠基的理念落实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杜绝小学化倾向的办园行为。

二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结对帮扶、园际联动、教研现场展示等方式,发挥示范园、省市优质园在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教育研究等方面的指导辐射作用,全面提升各类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三是开展保教质量宣传。以“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为契机,整合教育、卫生、妇联等部门资源,以乡镇、社区为背景,以幼儿园为依托开展对家长科学育儿的宣传与指导,营造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舆论氛围,形成科学幼儿教育的合力,注重与0—3岁幼儿的保教保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四、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为教育服务已成为共识,但是如何在环境创设中体现保育功能则是一个新的话题。环境的整体美观、洁净卫生应成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先决条件,只有兼顾了疾病预防、卫生消毒、安全防护的基础上提供为开发儿童智能发展所需的房屋设施配备、墙面装饰布置等才能确保幼儿园真正成为儿童乐园。

在保育过程中保教人员与儿童的情感互动也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教人员不但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生活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必须与他们建立平等、亲密的关系,满足其情感需要,才能够全面实施保育措施。儿童之间的相互促进、同伴互助也十分重要。因此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必须重视抓好物质与精神环境的创设,发挥环境的保育功能。

总之,保教保育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中心环节,抓好幼儿园保教保育管理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核心。必须着力抓好幼儿园保教保育质量的提升,深化幼儿教学改革。要求各所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保教并重、寓教于乐、环境育人、启蒙奠基的理念落实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杜绝小学化倾向的办园行为才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