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肠道手术临床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腹腔镜胃肠道手术临床应用体会

张太义李天昕杨建王长起李清华

张太义李天昕杨建王长起李清华(河南南阳油田总医院河南南阳473132)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157-02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腹腔镜胃肠道手术的操作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总结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198例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98例中,193例获得成功,中转开腹5例,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肠道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术后恢复快、住时间短、疼痛轻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开展了腹腔镜下胃肠手术198例手术,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98例,男153例,女45例,年龄23-80岁。其中:胃平滑肌瘤2例,粘连性小肠梗阻32例,小肠肿瘤17例,粪石梗阻2例,胃十二指穿孔22例,小肠穿孔5例,结肠肿瘤35例,结肠冗长3例,扭转1例,直肠癌24例,急性阑尾炎56例。行腹腔镜下胃部切除术2例,胃肠穿孔修补27例,肠粘连松解术32例,小肠部分切除术19例,阑尾切除术56例,结肠切除术39例,直肠切除术24例。

2、结果

193例手术成功,5例中转开腹。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其中3例为肠癌浸润严重,无法分离;2例为直肠癌,广泛浸润,无法手术。32例肠粘连松解术,术后无并发症,手术时间40-120分钟,平均为60分钟,术后1天下床活动,术后随访6个月-3年,仅1例术后2年6个月再次肠粘连梗阻。小肠部分切除术病例中,手术时间60-120分钟,平均为80分钟,术后1天下床,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肠梗阻等并发症。阑尾切除术56例,手术时间40-110分钟,平均为50分钟,术后6小时下床,住院3-5天,平均4天。腹腔镜下胃肠穿孔修补术病人,手术时间40-120分钟,术后1天下床,住4-8天,平均5天。结肠手术时间2-3小时,术后1天下床;直肠手术时间2-4小时,术后1天下床,住院8-15天,平均12天。

3、讨论

3.1我国腹腔镜胃肠道手术已开展近20年,是胃肠外科发展的重要方向。

3.1.1腹腔镜胃肠道手术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3.1.2如何缩短腹腔镜学习曲线很重要。腹腔镜学习曲线所需例数无明确标准。我们体会到,学习熟练过程应该是先易后难,先做胆囊切除,然后做阑尾切除,再做结肠、直肠手术。最后再做胃切除等手术。

3.1.3默契的团队协作是腹腔镜下胃肠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扶好镜是腹腔镜手术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不仅要为手术组展现清晰稳定的手术图像,还要随手术情况展现远近、范围和角度,以达到合适视野,镜头要清洁清淅。做腹腔镜下胃肠道手术,要有团队合作精神。要求手术者有丰富的解剖开腹经验,熟练操作。第一助手要求有丰富的解剖、开腹及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基础,协助主刀医师显露手术部位、止血及缝合。

3.1.4腹腔镜下胃肠道手术,要考虑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腹腔镜下辅助肠道手术,可以节省缝合器吻合器等,为病人节约费用。

3.2腹腔镜胃肠道手术的操作要点

3.2.1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操作要点

观察孔的选择:肠管与腹壁间的粘连多在原切口下方,观察孔至少距原切口6cm以上,置入腹腔镜后根据粘连部位确定其他操作孔的位置。建立操作空间后,首先探查腹腔内情况,明确引起梗阻的粘连部位。由小肠开始探查,梗阻部位多位于肠管明显扩张与狭窄交界处。膜性及束带粘连多有间隙,可用超声刀沿间隙分离。如因是粘连段较长而引起的梗阻,则及时中转开腹。只分离引起症状的粘连,不要全方位松解。腹壁创面可用电凝压迫止血。如出血、渗血较多、肠管已损伤,应放置腹腔引流。

3.2.2腹腔镜胃肠道穿孔手术的操作要点

术中遵循开腹手术原则,根据污染、出血、炎症相对明显的地方,判断受伤部位[1]。穿孔部位多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及胃小幽门前壁,脓苔聚积,较容易发现[2]。单纯胃肠道穿孔修补时,距穿孔边缘8-10mm处进针,不易造成撕裂,然后从穿孔处出针后再缝合对侧。进针时应全层、垂直、轻柔操作。打双结一并拉紧。对于单纯胃十二指肠穿孔,不需游离大网膜覆盖。肠管一期修补时,用3-0吸收线间断全层缝合后,再用浆肌层缝合并能稍包埋。或镜下辅助将穿孔处小肠经腹壁小切口拉至腹外,直视下修补。冲洗腹腔时,取右侧倾斜位,尽量吸出积液。

3.2.3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操作要点。

要熟悉解剖,正确入路。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主要涉及回结肠血管、中结肠血管和肠系膜血管的处理。找准组织间隙解剖,在组织筋膜间隙操作。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一般只需要处理回结肠动脉或回结肠血管与右结肠血管的共干。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要注意肠系膜下静脉与下动脉不伴行,多位于结肠系膜内肠系膜下动脉左侧。在左结肠动脉与肠系膜下动脉汇合处左侧约1cm,处理下动脉根部时,避免损伤肠系膜下静脉而出血。腹腔镜乙状结肠或直肠切除时,先于骶骨岬水平,在直肠右侧切开肠系膜,容易进入骶前间隙。直肠手术时,可沿骶前间隙在waldeydr筋膜前,向下游离,以防骶前静脉丛损伤。如怀疑输尿管损伤,术中可静注美蓝。本组有2例注美蓝后无异常发现。如遇术中大出血时,要冷静,用器械带纱布压迫出血点,操作钳带组织适当钳夹。吸净手术中出血,确认出血部位可能的血管解剖关系之后再处理。中转开腹时机如下:不能快速有效的控制大出血;术中出现情况或严重并发症,难以在镜下处理;操作困难、时间长。

3.2.4腹腔镜阑尾切除的操作要点

阑尾系膜的处理方法:用超声切游离系膜,然后用超声刀连血管一并离断;用超声刀游离系膜,阑尾动脉用钛夹夹闭;如无超声刀,用剪刀游离系膜,用后用钛夹夹闭阑尾动脉;不主张用电凝勾电凝系膜,这样易伤及肠管。阑尾根部处理:用套扎器套扎两道。套扎器有自制的和供应商供应的成品,自制的可为病人节省疗费。不必进行荷包包埋。取标本时,用小塑料袋进入腹腔,把标本置入其内,然后取出,不易造成污染。

参考文献

[1]王冠丰,范友东,马翠霞,等.腹腔镜在胃肠道穿孔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6):427-429.

[2]范吉利,商志远.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30例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7):78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