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中的纠纷及其防范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儿科护理中的纠纷及其防范对策

马明宣

马明宣

(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北京市101318)

【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纠纷及防范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将100例儿科住院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问卷调查满意度结果显示满意度达到78.38%,在结果中,护理人员的巡视频率及质量情况为最主要问题。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加强护理管理,可以提升患儿及家属在治疗中的依从性,对于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明显提高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护理细节;护理纠纷;原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1-0096-02

引言

在我国现阶段的医疗工作中,护理工作使其尤为关键的一部分内容,但根据长期的护理管理经验来看,随着人护理意识的增强以及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儿科护理过程中的护理纠纷发生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集中的体现在细节护理的过程当中。因此,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特意选取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现把本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的100例儿科住院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年龄20~40岁之间,平均年龄33.78岁。

1.2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来进行相关的调查,并发放给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儿家属,同时要用过不记名的形式来进行问卷调查工作,在调查结束后将所有问卷收回,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与整理,从而总结出引起儿科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具体的原因制定出有效的防范对策。

2儿科护理纠纷调查结果

患者满意度比较。对进行护理的100例儿科住院患儿家属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后可以发现,患者满意度为78.38%。

3儿科护理纠纷的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3.1科护理纠纷的产生的原因

(1)护患沟通因素:由于科室的特殊性,医护人员需要掌握更多与儿童沟通的技巧,儿童自身的表达能力较差,故要加强护理人员与患儿以及患儿家长的沟通。主动与患儿以及患儿家属沟通,耐心解答患儿家属的问题。(2)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因素:有一部分护理人员当迈入社会,其操作技术水平并不是很高,需要得到提升,特别是在护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静脉反复穿刺的情况,再加上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其配合性也比较差,这就会在无形中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并无法达到家属预期的护理质量,就会引发纠纷。(3)家庭因素:现在患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过度,担心孩子受到各种不适当的治疗。对于为其患儿进行护理的护理人员的态度较差,觉得所有的护理都理所当然,且对护士的要求过高。(4)环境因素:病房环境与安全对护患纠纷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家属对环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环境卫生、床铺清洁、病房安静等方面,病房环境嘈杂、家属心情急切,极易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5)患儿因素:目前的就医程序决定了患儿家属需通过挂号、诊断、检查及治疗等一系列流程,如果家属心理状态较差,加上对护理的认知度较低,故护理人员执行护理操作时稍显不足便会引起患儿家属的怀疑,从而激发矛盾,引发护患纠纷。

3.2儿科护理纠纷的防范对策

(1)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各种风险在每一个环节都会存在。儿科接诊的患者一般都身体较弱,与成人不同,因此一旦出现纰漏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进行儿科护理过程中,为了降低风险几率,实现患儿的较快康复,必须加强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意识。在医院儿科的科室内部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专门的讲解,同时对后果的严重性进行普及,在科室内部形成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依据流程对患儿进行护理,使每个医护工作者心中都具有存在风险的意识。同时在进行实际操作之前必须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告知家属,(2)加强护士相关工作培训,首先要加强护士相关工作的知识培训,然后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法律讲座,并制定相关护理管理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3)加强同患者家属的沟通,在很多情况下,患者家属也对护理工作产生的效果起到一定作用。在以往的实际工作中,常常由于与患者家属沟通不够而出现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尤其是儿科护理,幼儿由于较为娇嫩,当进行一些疼痛感较强的护理时就会出现哭闹的情况,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沟通,就会出现患者家属阻挠护理工作的进行,甚至造成事故的出现。在当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社会形势下,进行一些护理操作之前,如果没有同患者家属进行详细的沟通,将护理过程中采用的手段和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

告知,就会出现患者家属不理解,甚至认为医护人员在伤害患者。因此,只要加强同患者家属的沟通,提高沟通时的技巧,才能保证儿科护理风险因素的降低。(4)加强环境建设,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交接班氛围,从根源上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组织法律知识学习,利用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强化法律教育。护理中严格履行法律程序,避免纠纷。针对儿童的特点打造个性化住院环境,让患儿和家属有归属感,改善烦躁不安情绪,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加强职能建设,提高安全意识。(5)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意识,使其正确认识护理的重要性及相关心理卫生知识,主动干预并监督患儿进行各项治疗。应当重视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的工作需求,积极地引导患儿家属走出治疗误区,提升其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控制病症发展。将患儿作为核心,依据患儿的特点,结合急诊病区的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护理策略,根据急诊病房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路线和管理体系。将患儿作为核心,依据患儿的特点,结合病房的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护理策略。在护理中,要考虑患儿的个人特点,增加心理护理,将患儿作为护理中心,围绕患儿展开一系列优质护理策略。(6)护理人员要严格注意儿科一些药物的配伍禁忌,如炎琥宁、头孢类以及氨溴索这几类药物相互作用会产生白色沉淀,故要严格禁止这三类药物的同时使用,如若同时使用需要在三类药物之间注意某些药物的配伍禁忌。现在儿科建议使用其他药物或者无菌用水,防止发生不良反应。(7)详细记录患儿的病情资料,建立一对一的病例档案,对于治疗过程中的生理指标及疗效做好观察记录;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法及管理方案,指派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监督巡视,对病人进行相关指标测评;对患儿采取心理干预,医护人员要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多和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耐心细心开导患儿及家属,为其制定可靠的治疗方案,鼓励患儿家属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常规护理模式其流程固定,没有针对性,对于患儿的治疗效果一般,临床效果仍有待提升。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加强护理管理对儿科患儿进行护理,可以为患儿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手段,同时进行心理干预,针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敏感采取对应的护理方案,有效减轻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及负担,重拾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医学价值观念,促进预后康复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临床疗效、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对于临床治疗烧伤疾病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臧丽丽.儿科低年资护士护患纠纷认知情况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0):1681-1682.

[2]甘培艳,甘培英,冯乐娟.“医闹”频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190-192.

[3]须玉红,高新,陈春花.儿科护理纠纷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新疆医学,2015,39(1):144-146.

[4]田俊.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