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门诊预检分诊的意义及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综合医院门诊预检分诊的意义及模式

冯彩霞余锦萍陆海鸿

冯彩霞余锦萍陆海鸿(甘肃省敦煌市医院736200)

【摘要】医院门诊是面向社会,面向广大就诊患者的一面窗口,是患者能否及时就诊的指示灯。现在随着复杂的各种社会因素,就诊的患者是越来越多。患者的救治效果、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对医院的满意度都在这道门槛显现,所以,门诊预检分诊工作尤显重要。目前我国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的分诊模式,所以每家医院都以符合自己医院的情况进行分诊。为了能将预检分诊的工作做得更好,特将我院的分诊模式总结如下。

【关键词】预检分诊预检分诊的意义预检分诊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267-01

1.预检分诊的概念

预检分诊就是指快速对病人进行分类以确定治疗科室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的过程。分诊工作的有效运行取决于分诊评估方法的选择、分诊流程的设立、有能力的分诊人员的配备等。

2.预检分诊的意义

2.1预检分诊的目标是在于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病症实施正确的医疗救助。

分诊的“Triage”一词来源于法语,意思是“进行分类”,最早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确定病人治疗的优先次序。最初在战场上使用军用分诊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让更多的战士投入到战斗。因此,那些最不严重的伤口可能获得最为优先的诊治权;而用于民间医疗救护的分诊是让最多数量的病人获得生存机会为首要原则。因此,那些最严重而有实际挽救希望的损伤常能得到优先救治。

2.2分诊的另一个重要目标不仅是分类(sort),还要分流(stream)。也就是通过分诊流程而不是容量来实施管理,以取得最好的成效。分诊时,不仅要决定谁优先救治,还要考虑病人的救治过程需要哪些医疗资源。当对于需求而言医疗资源相对丰富时,如日常的急诊分诊,其目标就是给每个紧急病人给以最佳的治疗;当资源严重短缺时,如灾难急救,分诊的目标是给最多的人以最大限度的治疗,使更多的人能够存活。

2.3当就诊人数不断增加,急诊室有限的空间与资源已无法很好地满足医疗服务的需求时,运用分诊系统可以更好地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高效的分诊系统可以保证病人立即进行分类,使病情较重的病人得到优先救治,帮助急诊科人员快速识别需立即救治的病人;缩短病人等待的时间,合理地分配和利用急诊空间和医疗资源;防止就诊高峰时的分检不足或过度分检。

2.4预检分诊还有一个最终目标就是提前筛选出具有传染可能的病种分诊,避免院内感染的扩散。

3.预检分诊的模式

3.1接诊

3.1.1保持良好的接诊关系。不管每天有多少的就诊量,分诊人员都应保持和蔼可亲、热情周到的服务,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和不安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避免导致医患矛盾。

3.1.2在预检分诊中我院采用双关卡接诊模式。第一道首诊接诊。主要负责急需救治的急诊患者和具有传染性的患者,转往急诊科和感染科救治,先救治后挂号。第二关卡负责平诊,先挂号后就诊,根据病情转往门诊专科救治。

3.2分诊

3.2.1安全有序的分诊

门诊病人就诊量大,对象复杂,为了确保安全有序、及时准确的就诊,分诊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安排顺序和分科,达到疾病专科救治,急诊急治的目的。

3.2.2危重患者的分诊模式首诊分检台根据急诊分诊标准对于立即或15-30分钟内有生命危险的患者,预检人员立即开通紧急通道,主要实施先抢救后挂号等优先的原则,同时积极组织相关抢救医生和护士现场急救,以最快的速度抢救患者的生命或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3.2.3平诊患者的分诊模式对于意识清醒不危急生命能等待30分钟以上的患者,在二次分诊台进行登记、挂号、到相关门诊科室就诊治疗。

3.2.4成批患者的预检分诊模式对于成批的车祸患者、成批的中毒患者,预检分诊人员在了解事件的同时,立即启动紧急预案,通知院政值班人员、护理部及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并为每一位患者发放预先编好号码的病历本和牌子,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医务人员的配备给予先后就诊治疗,护士长立即进行人员调动,分小组负责相关的患者,责任到人,以确保患者能得到及时的就诊和治疗,最后再进行患者信息的登记。

4.结论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首要窗口,分诊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一环。分诊人员更是医院的形象,是和患者通向和谐的桥梁,是展现医院服务水平的标志。预检人员是第一个接触患者,是第一个了解病情,是第一个给予紧急救护的医务人员。在组织协调抢救工作方面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实施预检分诊工作也是医院的一个重要课题。唯有做好预检分诊工作才能更好的体现医务人员的价值,才能更好体现医院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翟晓晴.明基医院急诊检伤分类流程及管理.现代医院管理,2009,7(4):64-66.

[2]杨宝燕,王晓燕,徐洁,等.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现状与展望.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3):47.

[3]冯丽洁,杜捷夫.急诊发展是一个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二).中国危重病急救学,2001,8(10):514-516.

[4]孟华,黄琴,陆静芬.标准化急诊预检系统的使用效果.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1):80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