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针灸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谢旭娇

池州市中医院安徽池州247000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试验组加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显效率为45%(27/60),总有效率为95%(57/60);对照组的显效率为15%(9/60),总有效率为80%(48/60);试验组在显效率、总显效率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的康复效果非常理想,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恢复,适合在临床治疗中使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治疗;康复治疗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劳动者常患的疾病,其发病原因是腰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椎间盘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组织被迫突出甚至脱出于后方和椎管内,压迫到相邻脊神经根,造成患者的腰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常会感到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马尾神经疼痛,病情严重时还会引起大小便失禁、下肢不完全性瘫痪,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康复效果,是临床治疗工作的重要部分。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为2016年5月-2017年4月就诊于池州市中医院针灸科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3.00±2.47)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病程(10.67±5.38)年。对照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38-59岁,平均年龄(46.00±3.45)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病程(11.39±3.1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通过颈腰椎牵引床进行腰椎间歇牵引,牵引力量为患者自身体质量的30%~80%,质量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步地适量增加,同时可以适当延长牵引时间。牵引时间一般为30min,每牵引50s,间歇10s,每日1次。(2)中医针灸的方法治疗。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所用到的穴位包括夹脊穴、太阳膀胱经穴、环跳穴、承扶穴、阳陵泉、昆仑、承山、阿是穴、秩边穴等,疼痛时间长的患者再加上肾俞穴、阳陵泉、三阴交、内关穴,对以上穴位进行针灸,刺入并捻转针,留针30min后再拔针,每日针灸治疗一次,持续治疗10次。

1.3评判标准

显效:患者在治疗后,腰部和腿部的疼痛感消失,经过透视检查结果显示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患者可以正常活动。有效:患者在治疗后,腰部和腿部的疼痛症状出现好转,经过透视检查结果显示病情有所改善,可以进行简单的活动。无效:患者在治疗后,腰部和腿部的疼痛症状没有发生改变或疼痛加剧,经过透视检查结果显示情况未出现好转甚至情况加重,还需进一步治疗。总有效=(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显效25例,有效30例,无效3例,显效率为4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39例,无效12例,显效率为15.0%,总有效率为80.0%;试验组在显效率、总显效率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症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其常见的病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常发生于青壮年。多表现为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对于此病应该分期针灸量化治疗,急性期以“急则治其标”“病在络依缪刺法选穴”为原则,达到舒筋通脉,缓急止痛的作用;缓解期与康复期的治疗可充分发挥中医康复综合疗法的优势,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标本兼治”“辩证取穴”达到舒筋通络、缓急止痛、通督强脊的作用。

中医理论中有着“不通则痛”论述,经络闭阻不通,气血流行不畅,甚至气滞血瘀,都会引发肢体的肿胀、疼痛。牵引疗法可将患肢的神经根也相应牵长变细、牵动、移动,从而改变了突出的椎间盘的压迫神经根的病理关系。另外,通过牵引可以起到疏通神经根管的作用,减轻和消除了神经根的水肿,改变了神经根的缺血缺氧状态,促进了局部炎症的消退。但单纯使用牵引疗法效果不甚理想。中医针灸疗法通过施针入穴(阳关穴、委中、昆仑、足三里等穴位),对患者受损位置活血化瘀,逐渐恢复身体微循环效果,促使患者腰肌炎症明显恢复,有助于患者身体各个生理功能恢复正常状态。同时,中医针灸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水肿症状,促进局部血液循坏,接触患者受到压迫的神经根。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的康复护理效果非常理想,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恢复,适合在临床治疗中使用。

参考文献:

[1]白亚楠,周丹.腰椎间盘突出症古今针灸用穴规律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2):373-376.

[2]宋明霞,沈友虎,胡长顺.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2):326-328.

[3]丁敏芳,江彦,陈世耕.中医外治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J].福建中医药,2016,47(5)63-64.

[4]杨朱洁,王雪梅.针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48(11):93-94.

[5]陈文.探讨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1):1428-1431.

[6]刘佳佳.探讨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