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科护理中护患关系改善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浅谈儿科护理中护患关系改善的措施

巴哈西?扎甫尔郭翠

巴哈西?扎甫尔郭翠

(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人民医院新疆哈密839200)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每个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视,对儿科护理工作要求极高,儿科护患纠纷多发。因此,儿科护士务必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业务能力,强化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善于沟通,努力改进护患关系,为广大患儿及家长提供优质的护理。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300-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医疗法规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增高,尤其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以后,医疗事故概念的内涵扩大,更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在儿科护理当中,因为具有患儿年龄小、自主意识差、疾病可变性大、护理操作琐碎、所以更是存在很大的护理风险。

1.儿科护理中护患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

1.1患儿病情多变难预料。

儿科患儿的病情往往发病急、变化快、易反复,所以预见性难,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容易工作忙乱,态度急躁,解释工作不及时、不仔细,不到位,或者对病情处理不及时,导致患儿及家属产生不满,容易引起护理差错和纠纷。

1.2患儿家属期望与护理质量之间的矛盾。

由于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旦生病,全家都会很紧张,如果患儿病情严重,或者对某些医疗护理行为不理解,家属就会焦虑、忧闷甚而向护理人员发泄不满。患儿家属最容易对护理人员提出较高要求,如静脉穿刺,期望的输液一定要一针见血,注射时应没有疼痛,一旦操作不成功,家属都难以正确对待,认为把他的孩子当作“实验品”,认为孩子受了大罪,难以接受。

1.3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

患儿由于病情变化快,却又不能准确叙述病情变化,如果护理人员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就不能及时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其次,儿科用药剂量非常小,一般是严格按体重计算,如果责任心不强,造成用错药、用药剂量过大,引起患儿不适,极易造成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1.4护理业务不熟练。

许多年轻护士资历浅、工作经验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儿科疾病知识不熟悉和护理操作不熟练的现象。如在抢救窒息患儿时,需要进行吸痰,就可能由于护理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损伤呼吸道粘膜,导致患儿呼吸道黏膜水肿、出血,呼吸困难。

1.5护患沟通不畅。

护士在开展护理工作前,一定要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要告知患儿患病的自然过程情形,检查治疗过程中可能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例如在静脉输液时穿刺部位不能随意乱动,否则极易引起液体外渗,如果在进行操作时护士没有向家属交待注意事项,造成液体外渗,家属就可能认为是护士穿刺技术不好,甚至因为没有解释清楚而引发护理纠纷。

2.改善儿科护理中护患关系的措施

2.1加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

由服务态度差引发的纠纷很多,护理人员要树立“以患儿为中心”的观念,加强医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护理人员不仅掌握本科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心理、教育、人际方面的知识,端庄文明的举止,得体的语言,为处理好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条件。要高度认识临床护士的责任,理解病人的心理,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2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护士要不断督促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才能对患儿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指导,及时将患儿及家属需要了解的信息,注意的问题教给患儿家属,使其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一定要过硬,做到“一针见血”,这样才容易赢得患儿和家长的信赖。因此作为儿科护士,平时工作中要多看、多练,使自己的注射技术娴熟、准确,做到镇静自如、有条不紊、才能使患儿和家长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如果穿刺失败,患者不满时,护士不能推脱责任,而应该主动说“对不起,请原谅”,直至让家属满意。

2.3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良好的沟通可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使护理工作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使患者真正受到人性化的护理。因为患儿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对家长的沟通尤为重要。家长因为孩子生病而焦虑万分,尤其连续几天高热的患儿,家长的焦急更是可想而知,我们要同情和理解,向他们解释任何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可以用“我很理解您的感受,我们尽量在操作过程中减少患儿的痛苦”等语言来安慰家长。对体温上升期输液的患儿,由于血管痉挛收缩,末梢循环差,此时穿刺容易失败,要先让患儿家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穿刺部位,再进行穿刺。微笑是改善护患关系的一剂良药,是打开患者心扉的钥匙,不会微笑的护士不是合格的护士。

2.4增强法律意识

现代人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在医疗过程中非常重视自我保护,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利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每时每刻都直接或间接接触着法律。为了避免护患纠纷,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护士也要懂法知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慎独自律,时刻不忘护理工作的严肃性。儿科护理护患纠纷风险性更高,更要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熟悉国家医疗法律法规变化。一旦当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时,也可以将法律法规作为保护自己的武器。

总之,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患者家属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每个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视,对儿科护理工作更是要求极高。儿科护士务必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业务能力,强化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善于沟通,努力改进护患关系,为广大患儿及其家长提供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张菊明。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应对[J].天津护理,2005.13(1):41.

[2]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