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顿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80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嵌顿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80例临床观察

肖鹏

肖鹏

(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凯里556000)

【摘要】目的:探讨嵌顿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80例临床观察。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外科治疗的160例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修补术,观察组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残端疝囊积液、阴囊水肿、血肿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嵌顿性腹股沟疝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效果显著,利于患者的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嵌顿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071-02

嵌顿性腹股沟疝是疝的一种病况,在临床较为常见,是指疝块突然增大、变硬、不能回纳、有触痛,较一般疝病情严重。本病起病急、进展快、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病情持续恶化会引起绞窄性疝,带来极大的痛苦[1]。手术治疗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常规的疝修补术术后疼痛剧烈、易复发,临床使用受到限制。无张力修补术较符合患者生理特点,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效果显著。本研究对嵌顿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80例进行分析研究,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外科治疗的160例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男71例,女9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7.6±5.6)岁,病程1~19h;对照组80例,男73例,女7例,年龄22~83岁,平均年龄(49.1±5.8)岁,病程1~26h;所有患者均符合嵌顿性腹股沟疝诊断标准,其中嵌顿内容物为小肠109例、大网膜21例、结肠16例、小肠和大网膜18例、大网膜坏死8例、部分疝囊组织坏死6例、小肠坏死2例;排除有组织坏死的绞窄性疝以及无法耐受手术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严重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无张力修补术方法

术前给予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滴注抗生素控制感染,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手术取平卧位,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补片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网塞型补片;术中采用腹膜前修补,打开腹股沟管,找到疝囊,观察疝囊内渗液情况,探查疝囊内容物是否坏死,切开疝环,解除疝内容物压迫,检查后予回纳入腹腔,游离疝囊,切开腹横筋膜,在腹膜前腹横筋膜下钝性分离,充分止血。横断疝囊,关闭近端,置入补片,覆盖腹股沟斜疝、直疝及股疝突出的部位,关闭腹横筋膜,检查相邻的精索等组织,确定其无损伤后,缝合[2]。合并大网膜、小肠坏死者,同时行坏死大网膜、小肠切除;肠切除者术后予胃肠减压至肛门恢复排气;术后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依据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来评定;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残端疝囊积液、阴囊水肿、血肿疼痛等;随访6个月~1年,观察有无复发,统计复发率。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7.0软件包分析所有临床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x±s)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下床活动时间(h)住院时间(d)

观察组8041.08±10.378.55±1.343.5±0.7*

对照组8063.46±9.6523.54±2.437.6±0.9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观察组残端疝囊积液、阴囊水肿、血肿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例数残端疝囊积液阴囊水肿血肿疼痛发生率

观察组800123.75*

对照组8024513.7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观察组80例中,无复发,复发率为0%;对照组80例中,复发5例,复发率为6.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为近年来新兴的疝修补术式,其相较于传统的疝修补术优势明显。无张力疝修补术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修补人体局部组织的薄弱或缺损区,术中选择合适大小修补材料准确放置,不会加重周围组织的水肿,减少复发的可能性[3];同时,克服了传统手术对正常组织解剖结构的干扰,解剖层次清晰,能够做到正常解剖层次的对合,且修补后周围组织无张力,修补后腹部为平状,使人体感觉更加舒适,减少了术后疼痛、牵扯感及局部隆起情况;最后由于手术无需分离精索,减少精索水肿、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4]。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嵌顿性腹股沟疝采用无张力修补效果确切,优势明显,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加速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韦晓远,莫世源,黄东等.成人嵌顿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168例体会[J].腹部外科,2010,23(6):359-360.

[2]李奇.嵌顿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腹膜前修补)的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8):599-600.

[3]杨文凯,曹龙.无张力修补术在嵌顿性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3,7(6):585-587.

[4]卢少毅,房林,石林祥等.无张力修补术在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股疝中的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05,13(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