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韩德春

韩德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保健一区017000)

【摘要】目的针对患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展开临床研究,了解这类疾病的临床并发症以及血糖控制效果。旨在完善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方向,在合理控制血糖下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0例,针对这些患者展开临床研究,了解患者主要出现的并发症以及血糖控制情况。所有患者在研究期间均按照相关要求实施饮食控制、药物注射等治疗与护理,尽可能减少患者自身造成疾病恶化的可能性。结果研究发现,患者最多出现的并发症为眼部疾病以及高血压类的血管病症,在血糖控制方面治疗后可得到有效控制,但在患者出院两个月后血糖有上升趋势但并不明显。治疗后与治疗两个月后两者相对于治疗前而言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会影响到患者身体各个功能以及器官,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影响程度更大。本次研究证实患者并发症多出现于眼部以及血液方面,并且在临床控制上能够将患者各阶段血糖有效降低。但由于患者在治疗后为自行在家中控制,因此控制效果不及医院临床控制。老年患者应注意自身血糖控制,从饮食、用药等方面降低并发症产生几率,提升临床控制效果。

【关键词】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监测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113-02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人群在这两方面存在不良发展趋势。糖尿病可被分为1型与2型两种,2型糖尿病属于更为严重的程度[1]。随着我国人楼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糖尿病老年患者不断增多,其中以2型为主,人数占到了绝大多数。糖尿病老年患者在林传胜会出现脚步并发症,研究影响患者生活照以及治疗效果。患者在血糖偏高引起代谢紊乱、电解质紊乱、脂肪紊乱以及蛋白糊紊乱对造成不同来性并发症的产生,造成患者身心双重影响[2]。本院基于这一背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研究了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2型老年患者共70例,研究其临床不良反应并统计血糖检测结果,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70例,均为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最大为72岁,年龄最小55岁,平均年龄63.3岁。病程方面,患者患上糖尿病并确诊时间最短为两年,时间最长为31年。临床表现方面,患者多出现体重减轻、视力下降、易饮水、多尿等症状。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并保障配合研究。

1.2诊断标准

患者在入院后即开始身体检查,主要在于血糖方面。患者至少需检查3次血糖,分别为空腹、进餐两小时这两个时间点。当患者空腹血糖在6.1mmol/L以上、进餐后两小时血糖在9.0mmol/L以上时即可判断为血糖超标,超出过多则存在糖尿病疾病[3]。

1.3一般方法

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按照正常标准注射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依靠药物控制血糖效果不佳,因此临床治疗中这类患者多采用胰岛素注射方式治疗)。胰岛素选择方面,长效胰岛素注射剂量为10-14U,正规胰岛素注射剂量为22-40U。胰岛素的注射时间选为早晚餐餐前半小时,实施皮下注射,可选择患者肚皮、大腿部位。

药物注射同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给药,本次研究患者中多服用二甲双胍类降糖药物。同时需注意饮食上的控制,避免患者食用高糖、高脂肪类等对血糖产生不良影响的饮食。

根据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统计出现的并发症,选择较为普遍的并发症展开统计,了解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易产生哪些不良症状并及时控制预防。在患者住院治疗结束后实施两个月的随访工作,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患者血糖状况,随访以电话与上门访问两种形式为主。

2结果

2.1并发症研究

本次研究针对糖尿病2型患者展开临床研究,了解老年患者在临床并发症上的分布状况并计算不同病发证出现比例。本次研究中针对消化道溃疡、肾病、眼病、末梢神经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血脂、高血压这几项并发症,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表:

表一:并发症状况研究表

并发症出现人数(n=70)所占比例(%)

消化道溃疡811.43

肾病1724.29

眼病3955.71

末梢神经炎1217.14

心肌梗死1724.29

缺血性心脏病2130

脑血管疾病2941.43

高血脂3347.14

高血压3752.86

根据上表可以发现,本次研究的70例患者中多数患者存在眼部疾病以及高血压病症,占到了总人数一半以上。可见2型糖尿病会影响患者眼部血液流动以及视力功能,同时造成血压方面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因此患者应注意这方面问题的预防,尽可能让病情处于可控范围内。

2.2治疗效果研究

对比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两个月之后空腹血糖、饭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对比治疗前后差异性。本次研究中患者血糖检测均严格依照相关规定实施检测,具体研究结果如下表:

表二:治疗效果对比表

时间空腹血糖(mmol/L)饭后两小时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

治疗前13.21±4.418.5±4.5611.9±1.5

治疗后7.17±0.989.25±2.258.3±1.4

治疗两个月之后8.68±0.9910.93±1.38.8±1.7

研究发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状况在治疗后能够有效得到控制。患者在治疗前空腹血糖含量在13左右,治疗后降至7左右;饭后两小时血糖治疗前在18左右,治疗后降至9左右;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在12左右,治疗后降至8左右。可见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治疗两个月之后患者血糖状况可发现,各方面血糖测量结果均略高于治疗后状态,但两者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治疗前相比仍旧处于大幅下降程度,对比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更易出现眼部疾病以及血液类疾病,这是由于患者体内血糖增高,身体胰岛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引起身体神经功能、脏器功能受损造成的。研究发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疾病,这不仅与糖尿病相关,还受到患者年龄影响,身体功能出现衰退迹象,糖尿病将这类衰退扩大化了[4]。另外,临床治疗能够对患者血糖状况有效控制,将原本异常升高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值内。但由于患者自行在家控制上可能没有医院治疗严格,因此随访发现患者在出院两个月后血糖出现了略微升高状态,但仍旧处于可控范围,说明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自行注射胰岛素、饮食控制等)可帮助血糖有效控制。

当患者身体出现疑似糖尿病的不良反应时,多数立即选择就医诊断,通过对胰岛素释放、糖耐量、C肽的检测,及早对患者进行确认,诊断为2型糖尿病后,立即采取施治手段,控制血糖的升高,并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方案,对患胰岛功能进行恢复,并采取手段提高其受体结合率[5]。总之,2行糖尿病患者的临川治疗主要在于合理控制方面,并且对并发症及早发现及早控制,避免并发症恶化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更严重影响。

参考文献

[1]谢立兵.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症2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32):39-41.

[2]钱优琴.75例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2(16):21.

[3]滕士超,安晓飞,张晓梅.351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5):440-442.

[4]郭地峰.48例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33):6080.

[5]丁大年.对3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9):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