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也要与时俱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2

班主任工作也要与时俱进

许仲举

班主任工作也要与时俱进

许仲举

(普安县青山中学贵州普安561503)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班主任工作也要与时俱进、逐步转变观念,树立起“以人为本、以创新为主体、以质量为归宿”的办班思想,使班级各项工作向着优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人文化管理;管理意识;智慧化管理

Formmasterworkalsowantwithhouraccompanyenter

XuZhong-ju

【Abstract】Innewlythecoursethereform,formmasterworkalsowantwithhouraccompanyenter,graduallychangeidea,starttosetupdoof"makepeoplethecenter,takeinnovationascorpusandtakequalityasmarriage"aclassthought,makeclassvariousworkfacingexcellentturnadirectiondevelopment.

【Keywords】Thehumanitiesturnamanagement;Managementconsciousness;Intelligent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51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236-3619(2009)03-30-0176

近几年来,我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课程改革,这是国际上综合国力竞争对基础教育的压力和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目的在培养学生在新世纪所需要的能力,即“学习者自身去创造新知识的框架的能力”。目标定位上不是以量取胜而是以质取胜。客观上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学生角色的转变和学习方法的转变。笔者认为这些转变还达不到课改的目的,课改要取得新的成效,班主任怎样工作也很重要。

班主任是班级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本班各科教师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的责任。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四有”公民,顺利实现我国课改的目的。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班主任工作也要与时俱进、逐步转变观念,树立起“以人为本、以创新为主体、以质量为归宿”的办班思想,使班级各项工作向着优化方向发展。

1.树立班级人文化管理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构建和谐社会也必须“以人为本”。可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就是要做到“人文化管理”,“人文化管理”则强调用人文的方式和机制进行管理,并追求管理的人文目的。

首先,办班理念的人文化。

一个班主任是否具有前瞻性的思想理念,对于班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班级的设计者、学生群体的智慧和责任感的开发者,面对新课改,班主任必须屏弃传统的班级管理中与时代、当今教育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去解决新时期班级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班主任应立意高远,在培养目标中要有深刻的理性思考、教育哲学和闪亮的治班策略,澄清办班理念,去统一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思想,指导班上的教育教学完成活动,引导学生朝人文化方面发展。

其次,班级管理方式的人文化。

在班级管理中,主要对象是学生,在这样一个知识层面参差不齐,文化素养不高的群体中,班主任应致力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思想观念的转变、人际关系的优化,逐步沉淀出人文化的管理特色。以人格激励无声的促进学生的德育修养,提高学生的人格品质;以目标激励使学生产生与班荣辱与共的观念“班荣我荣、班耻我耻”;把班上的优生作为榜样激励,产生“群体互动”效应,形成班级凝聚力。

2.树立和谐的管理意识

当今社会是孕育着共生与和谐的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与自我的和谐、与群体的和谐已成为人们的最高追求。对于班集体而言,实行和谐的管理,实现管理的和谐则是班级管理的理想境界。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借助于《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制定严格的班规班约来约束学生,注重对学生的控制、监督、约束、定量评价,几乎成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模式,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固然有他的优点,但如果对这种管理模式不创新,故步自封,这将会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奏出不和谐音符。

首先,班主任要有平等、民主意识,注重发挥非权力因素对学生的感召力、影响力来凝聚学生,实现和谐的管理。第一、在现代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应打破那种高高再上、高不可攀的意识,而要靠自己的威信、人格,追求与学生的平等民主。如,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过程中,班主任要打破传统的“占有制度文本”的观念,而树立起“制度共建”的观念,制度共建是班主任与学生在对话、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和修改班级管理制度。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机会在学生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受到教育,从而又体现了班主任的平等民主。第二,在关爱、鼓舞、认同的新形式中与学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其乐融融的学习环境,体验什么是理解、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尊重、什么是信任,从而进入人人和谐的境界,共享学习的快乐与情趣,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吸引力。

其次,实现班级和谐的管理,作为当代班主任要强化自身服务意识,培育一颗服务的心。当代,教育被明确为服务业,教师应“视家长为上帝、视学生为自己的亲子女”。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正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评价越来越受到学校的关注,也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作为班主任,更要以全心全意为家长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己任,站在服务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博得家长的信任、支持与赞誉。在班集体中发现学生问题,可以直接联系家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指正,在求得家长的合作,发挥家长的督促、监督功能。再如,对后进生进行家访,在家访过程中向家长全面的介绍该生在学校的表现,并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教师和家长针对具体情况共同讨论教育好学生的办法。对那些不愿意配合学校工作或过分溺爱孩子的家长,班主任要耐心的作好工作、讲清道理。

3.班主任要学会智慧化管理

所谓智慧化管理,客观上就是尊重规律、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主观上要发挥班主任的能动性,勇于实践、勤于实践,以一种大德之智,大善之智运筹班上各种现象,审时度势,不断改进班级管理,做出管理特色。就拿用人来讲,班主任要用人所长、用人所好,让学生认识并体验到班主任的人文关爱和富有人情味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