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穿刺术的临床护理

/ 1

胸腔穿刺术的临床护理

师艳兰

胸腔穿刺术的临床护理

师艳兰(黑龙江省龙江县结核病防治所黑龙江龙江1611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5-0125-01

【关键词】胸腔穿刺护理

胸腔穿刺术是胸外科和急诊科常用的技术,常用于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确定有无特殊细胞及病原体;抽积液、排积气,减轻压迫症状;向胸腔内注射药物。现总结临床上胸腔穿刺术的护理方法如下。

1术前准备

胸腔穿刺包针栓接有胶管的胸腔穿刺针、5ml和50ml注射器各2副、7号和9号针头、血管钳、孔巾、纱布。药物阿托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肝素。手套l副、消毒物品一套、胶布和敷贴、无菌试管、量杯、载玻片。治疗气胸者还需准备气胸箱。

向患者详细讲述胸穿的目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使患者消除思想顾虑和紧张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

2护理

2.1调节室温,避免病人着凉。屏风遮挡病人,准备靠背椅。

2.2协助病人摆好体位,体位根据病情可取坐位或半卧位。坐位时反坐在靠背椅上,双前臂平置于椅背上缘,头伏于前臂。病重者可取半卧位,将患侧手臂上举,枕于头下以扩大肋间的距离。

2.3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戴手套,铺无菌孔巾,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麻醉要深达壁层胸膜,麻醉后要等候1~2分钟再开始抽液。进针要在肋骨上缘,防止损伤肺、心脏及腹腔内脏器。

2.4穿刺及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发现病人心悸、出冷汗、胸部疼痛、咳嗽等,应立即停止。

2.5每次放液、抽气均不能过多过快,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l000ml。每次分离注射器前应将穿刺针尾端的橡皮管及时夹闭,避免气体进入。

2.6气胸病人抽气治疗时,当穿刺针进入胸腔有气体逸出时,将针头尾端橡皮管与气胸箱的抽气孔连接,打开抽气开关,利用其左右的液体流动将胸腔内气体抽出。与病人胸腔连接的导管必须与气胸箱抽气孔连接,否则不但抽不出胸腔内的气体,反而将气体注入胸腔内。

2.7紧急情况的判断及处理

胸膜反应:多见于精神紧张的病人,一旦发现病人头晕、出汗、面色苍白、心悸、胸闷、胸壁剧痛等,或连续咳嗽、气促及咳泡沫痰等征象,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将病人平卧或置于仰卧头低位,给予对症处理,多数情况下可自行缓解。如果患者症状仍不缓解可给予0.1%肾上腺素0.3~0.5ml皮下注射。如病人有心率减慢、心排出量降低及血压下降等血管迷走神经兴奋的表现,可采用阿托品0.5~1.0mg肌内注射。

复张性肺水肿:严重胸腔积液的病人经大量抽液后,肺组织迅速复张导致单侧肺水肿,多发生于肺复张后l小时内,最迟不超过24小时。表现为抽液后立即出现剧烈咳嗽、呼吸急促、胸痛、烦躁不安、眩晕及心悸等,继之咳出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有时伴有发热、恶心或呕吐,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及昏迷。体格检查可发现病侧肺野布满湿哕音、呼吸频率加快、心动过速等。应立即给氧纠正低氧血症,湿化瓶内用50%乙醇去泡沫。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补充液体和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等。

3健康教育

穿刺前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和必要性,了解穿刺过程,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和配合,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教会病人体位配合、深呼吸训练的方法,穿刺过程中不要剧烈咳嗽。穿刺完毕病人平卧或半卧位休息,24小时内避免剧烈咳嗽,防止出血。穿刺3日内保持针眼处无菌,24小时内不要洗澡,注意观察有无渗血或渗液。注入药物后,病人要稍加活动,以便药物在胸腔内混匀。

参考文献

[1]黄宗海,刘雪琴,现代外科学与护理,军事医科出版社,2005.8.1.

[2]陈建中,外科护理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