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浅谈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戴亨茶

江西泰和县上模中学戴亨茶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总是伴随教学的全过程。在英语教学中,至今认为英语教学费时费力、效果差的观点仍然普遍。当然,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也很多,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十余年的教学摸索,笔者逐渐认识到: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如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用自身情感素养感化学生

英语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JEFC教材中那些文质优美的典范文章,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而英语教师富有情感的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学生的人格,而且也展示了英语教学的艺术魅力。因此,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情感,也就是说英语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迷恋与投入,具体表现为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爱岗敬业的精神。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热爱学生,这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师职业情感的中心,一个教师只有对学生“满腔热情,满腔爱”,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理解、信任的桥梁,消除学生对学习的畏惧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只有创设一种师生间融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感到亲切,如“沐春风”般愉悦的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如此,英语教师还要热爱英语这门教育事业,做到全身心地投入。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所以,英语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对英语教学进行探索、追求,对英语这门学科和对学生倾注极大的爱心,这种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执着的爱,构成了英语教师良好的职业情感。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情感素养,以形成富有个性特征的情感表达风格,使教学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二、用细微的身教体现情感教育

老师健康、热情、开朗的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靠口耳相传,更要注意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试想一位整天死气沉沉、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师,学生怎么可能接近你,更不必说让他们和你一起走入课堂内容,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一位整天心不在焉的老师,把本职工作当作苦差事来应付,学生更不可能与你身心交融,不可能让学生以主动进取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每当我步入教室,心中油然而升起一种责任感和神圣感,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一丝不苟地教读每一个音节,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疑难问题,自始至终热情饱满,从而不知不觉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鼓舞着每一个学生。在细微的言行中全身心地投入情感,在我的课堂中师生举手投足便能心领神会,和谐相处,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教学成绩逐年上升。

三、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老师充满爱心的赏识教育。对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于学生在交流中的失误或错误要包容,允许他们在学习中犯错误,并且和学生一起探讨错误的原因和以后避免的办法。以鼓励为主,避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感觉老师对他们的能力水平深信不疑。这种从学习中提炼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的做法会使学生时刻感到“我行,我可以”,久而久之,师生关系融洽,既培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丰富了学生的人格内涵,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自主转化为主动学习,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情感因素,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产生情况共鸣,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交流过程中接受知识,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