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创伤急救护理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多发性创伤急救护理方法探讨

陈丽芬

陈丽芬云南省迪庆州人民医院云南迪庆674499

【摘要】目的:对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其效果。方法:选取9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发性创伤患者,对其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实验组的患者施以整体急救护理措施,而对照组的患者则只施以普通的护理方法,以比较不同的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对不同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治疗加以整体急救护理措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所以需要对患者的创伤情况先进行整体分析,再施以完整的急救措施。

【关键词】多发性创伤;急救;护理;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各种工程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工作中会有工人因某一次的打击,使得工人同时或相继出现2处以上的脏器或解剖部位的严重创伤,这种创伤在临床上称为多发性创伤。在当今社会,这种创伤出现的情况也逐年增多[1]。多发性创伤因为创口严重、易感染、变化快、伤情复杂、易出现并发症等原因,如果处理不得当,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生命危险。急诊护理的主要目的是以救治患者的生命为主。为提高护理效率,提高治疗效果,特对急诊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9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发性创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为5~80岁,平均年龄为(40±2)岁。患者中胸外伤22例,腹外伤13例,四肢骨折26例,脑外伤12例,脊椎骨折17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为3处及3处以上多发性创伤患者。将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人,对实验组的患者施以整体急救护理措施,而对照组的患者则只施以普通的护理方法,以比较不同的护理方法的效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病情等因素对研究的结果无影响,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为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包扎、止血、消毒等常规的急救护理方法。

1.2.2实验组护理方法

1.2.2.1伤情评估并施以急救护理干预

对进入急诊室的多发性创伤患者先进行迅速整体的伤情评估,对患者的伤情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的创伤程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的存活率[2]。对患者的不同伤情的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有以下几种:对于出现开放性创口和皮肤撕裂出血的患者,需先迅速对创口附近的动脉进行压迫性止血,对创口进行简单的消毒,然后加厚敷料进行包扎,如果四肢有骨折的情况则先用夹板进行简单的固定,并抬高创口,使血液尽可能的流回心脏,减少出血;对于呼吸有困难的患者,需先采取一定的措施将患者的气道和口腔打开,检查口腔情况,将口腔内的血块、呕吐物和分泌物清理干净,使患者的呼吸道畅通,若患者自身呼吸极为微弱或者不能自己呼吸,则需要尽快使用简易呼吸器,保证患者有一个有效的通气量。

1.2.2.2建立静脉通路

根据患者的伤情,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建立静脉通路。若患者的创口比较严重,影响到患者自身的循环系统,患者自身不能进行有效的血液循环,则需要对患者的创口部位建立静脉通路,根据需要确定静脉通路的数量。

1.2.2.3包扎

对患者的创口部位进行分析,不同部位的创口采用不用的包扎方式。对于四肢骨折的患者,需对骨折处先用夹板进行简单的固定,避免患者在移动中造成二次创伤,或是出现其他并发症[3]。对于外露的脏器,不能直接归位,先对脏器进行简单的清理,然后用无菌的纱布覆盖,再用支撑物支撑,最后在外层进行固定包扎。对脊椎骨折的患者,需及时用脊椎固定板和颈托对患者进行固定,避免断裂的脊椎对患者的神经或是血管造成创伤,进而出现更严重的情况。

1.2.2.4实时监测

在对患者的整个急救护理中,需要时刻对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监测,比如意识、瞳孔、出血量、脏器功能、呼吸等生命体征。在对患者的急救护理中,患者的病情只是得到简单护理,并没有得到治疗,所以随时处于可能恶化的情况中,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针对出现的状况及时的处理,并且需要迅速的做好进行手术的准备。

1.2.2.5心理护理

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包括患者家属,他们的心理都非常焦急,需要对患者做出良好的心理护理。对于意识比较清醒的患者,需要给予语言上的鼓励,让患者放松自身,积极配合护理过程的进行,给患者以信心,让患者有勇气面对创伤,不会对自己失去希望。对于意识比较模糊的患者,同样需要对患者进行鼓励,患者意识虽然模糊,但是有一个积极正确的语言上的鼓励,可以引导患者的意识往积极方面发展,增加患者对生的渴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护理过程中,还要对患者家属给予语言上的鼓励,让家属对患者有信心,减少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打扰。

1.3观测指标

经过急救护理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4]。

1.4统计学方法

对得到的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经治疗后,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对不同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急救护理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4539(86.7)20(44.4)

对照组4544(97.8)12(26.7)

注: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多发性创伤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这种疾病也越来越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多发性创伤患者多是进行急诊,因此,急救护理对该类患者至关重要。经上述研究发现,整体急救护理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并大大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虽然整体急救护理措施相比于常规护理更为繁琐复杂,但是其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采取整体急救护理措施,不仅有利于患者,还能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从而可以更好的为之后的病人提供优秀的护理工作。所以,这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CilioAE,StapeA,PereiraCR,ela1.Riskfactorsfornosocomialinfectionsinacriticallyillpediatricpopulation:a25一monthprospectivecohortstudy.InfectControlHospEpidemiol,2000,21(5):340—342.

[2]刘赛红.SAPSⅡ评分在创伤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健康之路》.2013年9期

[3]陈星星,蒋秋萍.多发性骨折致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3(1):122.

[4]王晓霜.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1):3576-3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