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6
/ 2

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孙敬云1李娟2

1胡阳镇财经服务中心山东省临沂市2734052费县经济开发区经管中心山东省临沂市273405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新型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新形势下集体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时间和内容,三年完成清产核资,五年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

关键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问题;措施

1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成效

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全国先后确定了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分别有3个省,50个市,279个县。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5万多个村庄率先完成了经营性资产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确认了3亿多集体成员。累计向农民股金分红3251亿元。目前,已有1000多个县(市、区)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超过全国县级单位总数的1/3。2019年,试点改革将新增约10个省,30个城市和约20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项目,力争将试点范围覆盖到80个县。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在满足空间规划,利用控制和合法取得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允许当地市场进入或远程调整进入市场。

吉林省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省份之一。自国家批准吉林省全省试点项目以来,全省重点抓好试点工作计划,完善推广机制。完善工作措施,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2018年年底,村集体三级集体资源存量和核查1095.5万公顷,资产总额465.96亿元。目前,吉林省清算资产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

2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2.1政策制度衔接性不足

在推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工作过程中,政策制度衔接性不足导致的纠纷与缺陷是制约农村地区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问题。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相关的政策制度并没有针对过往农村集体产权的确认与衔接性问题做出规定与要求,促使大量的农村集体产权在确认工作中出现了争议、纠纷等问题,并且没有相关的政策制度给予明确的界定与支持,政策制度衔接性不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开展,导致大量的集体产权纠纷难以解决,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导致政府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陷入了相对被动的局面,难以有效的激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2部分没有改变运作方式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逐渐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也逐渐进行改革。但是改革之后部分农村地区仍然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比如资产的运作与分配并未体现“三会”作用,且部分农村也没有开展股份分配,且在农村经济经营中也没有形成以股东参股开展项目还经营集体资产,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力度,且外部监督也没有有效的措施,监督失控的问题时有发生。

2.3政府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较弱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农村地区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执行能力较弱,也是制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难以落实到位的缺陷之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涉及面较广,涉及范围较多,涵盖问题较为复杂,面临的农民纠纷较多,需要政府工作人员能够深入理解上级文件要求,深刻领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开展方针与策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方法上有效创新,在执行力度上落实到位,以优异的工作素质,耐心的工作态度,热情的工作服务保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但在实践过程中,大量的政府工作人员对政府文件的理解不够透彻,对农村集体产权纠纷的处理不够科学合理,对调解农村集体产权纠纷的策略应用不足,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开展重视不足等,这些都导致政府工作人员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执行能力较弱,工作积极性较低,工作推进力度偏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实质效果难以有效发挥,政策难以全面落实到位。

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对策

3.1发展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确定权属

在农村集体财产的三大类中,经营性资产是实现农民增收效益最快的资产,集体经营性资产较少的村可采取份额形式进行股份合作,而集体性资产较多的村可采取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如以经营性资产入股企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在清产核资和成员确认的基础上实行“量化到人、确权到户、户内共享”,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向持股人统一发放记名股权证书,作为持有人享受收益分配的凭证,从而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

3.2完善收益分配机制

完善集体收入分配制度,明确收入分配的范围和顺序,对集体公益基金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性质和用途作出具体规定。为了坚持确定利益分配的原则,集体经济组织应根据当年的营业收入制定年度收入分配计划。

3.3规范集体资产流转交易

建立健全农村产权转让交易市场,建立集体股权等各种农村产权转让交易平台。深化农村产权转让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强化农村产权交易;农业融资担保;产权信息管理三个平台,构建对接与有机融合。重点推进集体经营资产的公开交易,真正激活农村各种生产要素,促进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3.4以培训路径设计,全面提升政府人员的执行能力

针对由于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不足,执行能力较弱导致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问题,农村地区政府应该积极建设培训工作机制,搭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业务学习体系,培训内容应涵盖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制度,精神要求的深入解读;二是对其他地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优秀案例与经验教训的深入分析;三是对农民心理的深入把握,对农村集体产权纠纷调解技巧的深入领会,以此来全面提升政府人员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解程度,不断提升政府人员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技巧的把握程度,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与工作积极性,从而激发出农村地区政府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全面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效性,确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到位。

3.5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方式

通常来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基本上都是以保值与增值资产为基础,且也要建立合理的奖惩方式,最大程度调动群众与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可以设置新的管理结构,逐渐壮大村集体整体的经济实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村地区混合所有制经济得到发展。

3.6强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就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容来分析,其是农村经济建设重要的一部分,为此干部以及群众都应该强化自身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真正从思想意识上改变对其的认识。同时,也要意识到新型产权制度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影响。应制定好改革指导的具体意见,农村产权流转的每项工作实行分类管理方法,确定具体的细则,创新改革体制与机制,破除各项制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难题,逐渐建立并完善农村产权流转有形市场。

结论

总的来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需要走的路还很长。这个过程中应吸取相关经验教训,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尽可能少走弯路。与此同时,还需要各个地区的工作人员以及群众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强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完善相应的政策与制度,实现农村经济较好发展的目标,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山.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几个理论与政策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18,(2).

[2]宋洪远,高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轨迹及其困境摆脱[J].改革,2018,(2).

[3]黄延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村经营管理,2018,(1).

[4]方志权.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