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张丽琼

张丽琼(苍溪县浙水乡中心小学校四川苍溪628400)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12-197-01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每位教育工作者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努力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任务。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来说,虽各阶段的课程标准不同,但从低到高是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是有规可循的。因此,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应该全面考虑、合理筛选、科学设计。

一、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是每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教学的核心与灵魂,更是学生通过学与练应达到的最低标准。教学目标制订准确清晰与否,不仅影响教学进展,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教学效果。因此,在备课时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整体思考,既要思考目标的达成度,还要思考目标达成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后用简明的、具有逻辑性的语言加以串联表达。依我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之见,明晰课堂目标作用有三点:一是因材施教的“指挥棒”。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老师在备课时,就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学风格而确定该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二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定星盘”。有了清晰明了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有条理地去落实每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最终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三是检验教学成效的“衡量器”。目标是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也是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检测的标准和依据。

当然,在确定教育目标的同时,我们在备课时须切合实际做到“三要”:一要做到对教材准确与深刻理解,细心挖掘教材的深层次内蕴,使课堂是有效信息的传递、反馈和梳理的互动,并内化为学生“营养”;二要整体把握教学设计,选准教材切入点,拓展思路,并紧扣文章重难点,讲深练透。三要找寻与学生共鸣点,碰撞思想火花,激发智趣;同时要根据教材的写作及言语特点,把握篇章建构。这样才能实现“调动学习情绪、知识内化和能力养成”目标。

二、努力提升所有学生综合素养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能仅满足优等生的“胃口”,更重要是还得考虑学困生能否“消化”。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我们要求的是,较之于以前是否有进步,是否有新的认识和进展。教学过程中,我们扭住教学目标这个牛鼻子不放的同时,具体教学活动中得须借助语言这一工具,着实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一是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语言文字是人类表情达意的工具,只有让孩子全身心地、无拘无束地畅游在语言王国中,他才能更灵性地感悟语言文字带来的无尽乐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文本的解读权交给学生,大胆地让他们去读、写、练,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以此点亮心灵、开启智慧、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升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储备丰富的词汇量,并准确掌握、灵活运用,在正确遗词造句的基础上生动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通过不断积累、借鉴吸收和实践运用,以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二是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以启迪学生的心智与思维贯穿于语文教育教学全过程,并激发学生兴趣与热情,满足其好奇心与探索欲,在不断探索发现中获得更深的生命感悟;通过不断深化的阅读、鉴赏、审美等活动,培养其积极而健康的人生态度;通过不断分析、归纳、比较、综合,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三是不断促成学生心灵成熟。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理解能力除了跟智力、学习有关外,还跟一个人思想的成熟有关。有些知识,任凭你怎么讲解,若他的思想在这一方面若没有成熟,都收效甚微。我们都期望每一人的身心都是乐观的、健康的。因此,在学生感知领悟文本对象时,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对生活要有积极健康的态度、对社会生活热切的关注,具有了健康而感情丰富的人,才有可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积极营建平等民主活力课堂

(一)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对幼稚儿童,我们小学语文(母语)教师一定要摈弃传统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思想,积极创建共创共生的对话模式,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主探索,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为心灵对话需母性般关爱,以呵护小幼苗茁壮成长,有了这样的教学态度,一定能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互动。

(二)课堂活动应动静结合。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要一个孩子整整坐一节课认真地思考学习,这是很难做到的,也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不利。课堂既需要活跃的东西出现,也需要安静的内容填充,即张弛有度。动静结合让学生的思维有了驰骋的空间与维度,也让他们不能持久的注意力得到有效放松。所以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创设动静皆宜的课堂教学方式,以通过内化的情感体验与外化转换表达,既使知识得到收获与吸取,又恰到好处地运用实践。

(三)课堂上注重多元评价。有效的课堂,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很重要,因为幼稚心灵对积极与消极情绪非常敏感和微妙。而激励,肯定的评价会让学生兴致勃勃,提高学习兴趣!我们不难发现:经常得到别人肯定与表扬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外向、活泼、开朗,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受老师的表扬的孩子则不是很大胆,回答问题的时候,如果自己不能肯定答案是否正确,他们往往声音很小。因此,无论学生回答是否到位、到点,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进程需要给予他们及时或有目的性的滞后评价。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一个问题的答案表述往往是因人而异,有的人回答得体,有的人回答有灵性,有的人回答有智慧,有的人回答很直白,有的人回答很妙。在这些答案之中,可能某些说法不可取,但语文是一个综合素养的体现,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抓住学科的特性,灵活地评价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发现、捕捉学生的亮点,并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的一个平台,如何在这个平台上,使我们师生双方的收益都达到最大化,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企盼。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学习的独立体,因此,没有固定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只要你在你的岗位上再多爱心、热情、执著,相信你的课堂一定会更精彩、更飞扬智慧,离心中的教学目标更近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