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王润林

乌鲁木齐热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简述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概念,然后针对非绿色施工技术的弊端详细阐述了绿色施工的相关技术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粉尘;建筑垃圾;环保

一、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概述

建筑施工技术是指把建筑施工图纸变成建筑实物的过程所采用的技术。而绿色施工技术则是指在上述传统的各种施工技术中如何贯彻“清洁生产”和“减物质化”等绿色理念,使之体现在传统的施工技术、工艺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实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要从分部工程的施工技术方面来探讨怎样做到绿色,从各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案的选择比较,以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又符合绿色施工原则。创新施工技术、改革传统施工工艺、使用新材料、选择并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的目的。

总之在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积极开展节约资源、能源,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遵循清洁生产和减物质化生产的原则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方案,开展绿争施工。

二、非绿色施工技术的弊端

(一)施工噪声的环境污染

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建筑工地现场产生的环境噪声,主要是由施工机械工作产生的。不同类型的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强度也有区别。据测建筑场地清理工程噪声约为80-85dB(A),地基工程为75-85dB(A),安装工程为75-85dB(A),整修工程为85-95dB(A)。因此。施工场地的噪声一般均超过国家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标准,见由于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工程作业几乎是在居民窗下进行,严重干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二)施工粉尘的环境污染

建筑粉尘是地表扬尘的主要来源,是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且近年来其对环境空气的TSP贡献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建筑粉尘污染主要是指水泥、石灰、沙石和回填土等建筑原材料在运输、也包括由于建筑施工造成的裸露地表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三)施工垃圾的环境污染

建筑垃圾大多为固体废弃物,一般是在建设过程中或旧建筑物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四)施工废气的环境污染

建筑业的废气主要来源于建筑装修材料,如油漆、涂料等。建筑业废气的排放量较小,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大。但是由于此类废气具有污染物种类较多、毒性较大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地点一般都是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地方,通风状况一般都不佳,故对人的危害较大。

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要点

(一)环保技术措施

1、固体废弃物的减量

(1)土方的处置

土方开挖完毕,如果全部外运,势必要占用相当大的一个空间,而且在运输过程中对道路的挤占、污染,产生的灰尘等会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地下部分施工完毕后还要取土回填。因此,合理安排施工次序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尽量使用原土回填。

(2)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

工程施工中产生大量的碎砖、混凝土浆体、木料、塑料、管线、装饰碎片、废包装箱等建筑垃圾。对于原有的建筑拆除垃圾进行集中堆放,建筑施工道路时作为路基加固使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进行分类,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块体作为混凝土基础垫层使用:废木、废纸、塑料、金属材料等送到专门的废品回收站以回收利用,多余的泥浆及下角料外运至填埋场。

2、施工扬尘的控制

(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

(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3、噪声与振动的控制

(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90)的规定。

(2)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

(3)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4、光污染的控制

光污染源有电焊眩光,夜间照明,材料反光等。控制措施如下:电焊处用木板围挡;脚手架高出楼面3m;装在高处的夜间照明灯采用俯角照射;进场的玻璃等高反光材料用塑料布遮盖。

5、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

(1)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2)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_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做好工作。

(3)避让、保护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

(4)逐步开展统计分析施工项目的CO2排放量,以及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02固定量的工作。

(二)节能措施

1、节水技术

(1)结合工程场地中地下水丰富的特点,在场地东南角和西北角各设置一口地下水井,利用地下水作为施工用水、绿化浇水、冲厕所水等,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

(2)场地硬化不采用传统的单一混凝土地面作法,而采用水泥预制方格块铺设加工场地和人行道路,让雨水能自由地渗入土壤中。

(3)基坑施工中,地下水上涌影响基坑施工,为此采用了深井降水技术,设置了水位观测井,对降水进行动态控制,使水头高度控制在坑底0.3~0.8m。

(4)混凝土的养护采用浇水与覆盖相结合,以减少用水量;给水管网合理布设,使之路线最短,并经常检修管网的完整性,避免渗漏。

2、节地措施

(1)采用钢结构成套技术,结构体系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2)深基坑支护采用喷锚+木桩、钢板桩、旋喷桩等综合技术,不仅减少了土方量的开挖,而且缩小了开挖面,减少对自然地面的破坏,保持土壤的原始自然表层。

3、节电措施

(1)建立生产区用电制度,明确责任人。

(2)根据不同阶段,核算出用电总数,通过比例,分解到生产区,并建立台帐,进行控制。

(3)现场实行分路供电,并安装电表。

(4)制订大型施工机械运行管理制度和履保制度。

(5)合理使用施工用电设备,严格控制老化、带病及过多无功耗电机械设备。叮嘱机械操作人员尽量减少机械空载运行时间。

(6)安全通道内,安装节能灯具。

(7)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机械投入。

4、节材控制

(1)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2)加强现场材料堆放,及安全保管制度,落实责任。

(3)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的周转次数,对于不用的周转材料及时回运,降低租赁费用。

(4)优化外脚手架结构,采用二层悬挑架结构。

(5)现场办公室及宿舍分别采用轻钢板房和活动板房,尽可能采用已有构筑物做围挡,降低临建材料使用以及加强临时房屋及轻钢板的重复使用率。

(6)准确计算商品混凝土使用量,依据供应时间及施工速度,在施工中动态控制。

(7)优化钢筋配料及构件下料,合理利用现场材料。

(8)加强现场管理巡视,发现材料浪费现象及时制止,制定相应解决方案。

(9)加强现场机械设备使用率,提前制定工作任务计划,对不需要的设备及时退还。

结语

综上,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又不断的困扰着我们,制约着我们的发展和提高。因此,绿色施工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建筑行业的潮流。

参考文献:

[1]王广程.浅谈土木工程中的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2011.34.

[2]林娴,徐亚宁.浅谈建筑项目绿色施工[J].科技信息,2011.17.

[3]赵升琼.建筑可持续发展中的绿色施工技术[J].科技创业月刊,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