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变异的局部解剖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臂丛神经变异的局部解剖学探讨

卓玛航毛

(成都体育学院成都610000)

摘要:臂丛神经是主要支配上肢和肩背、胸部感觉和运动的神经,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组成。经斜角肌间隙穿出,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臂丛五个根的纤维先合成上、中、下三干,由三干发支围绕腋动脉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由束发出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和部分胸、背浅层肌。研究目的:探讨臂丛神经变异的局部解剖学研究。

关键词:臂丛神经;变异;解剖学

1前言

臂丛由C5、C6、C7、C8、T1神经前支组成[1],正常臂丛呈典型的“五根三干六股三束”结构,但在胚胎时期,臂丛构成和肌肉转移、血管形成之间存在很大关联,因此可产生束、股、干、根及分支皆可存在变异[2-4]。而交通支作为正常臂丛结构束、股、干、根编排外的联系神经,它的出现可引起相应神经支配范围的改变。一旦发生损伤,将引起其支配区运动和感觉功能的缺失。变异神经由于异常的起源、行程及分布使其更易于受到损伤及卡压。

2臂丛神经及其分支的变异

2.1臂丛神经的组成

臂丛由C5、C6、C7、C8、T1神经前支组成,呈典型的“五根三干六股三束”,“五根”,即臂丛神经由颈5~8和胸1?神经根的前支组成,位于斜角肌间隙内。“三干”,由颈5~6合成上干,颈7单独为中干,颈8、胸1合成下干,位于锁骨之上和第一肋骨表面。“六股”,上、中、下干各自分为前、后两股,位于锁骨后。“三束”,上、中干前股组成外侧束,下干前股组成内侧束,外侧束主要由正中神经外侧头与肌皮神经外侧头组成,内侧束由正中神经内侧头与尺神经内侧头组成。后束由桡神经于腋神经组成[5]。正中神经外侧头与内侧头于腋动脉的两侧至其前方组成正中神经。正中神经的组成部分较多,其中包括外侧束、内侧束正中神经的外侧头、内侧头。尺神经源于臂丛内侧束,桡神经源于后束。

2.2臂丛神经变异的相关研究

根据《国人解剖学数据》统计,臂丛的变异率为11.6%[6]。曾经有研究表明,在200侧胎儿臂中,有103侧存在臂丛神经变异的情况[7]。孟昭纯[8]观察152侧新生儿标本,臂丛变异者为24侧,占15.8%。其中根变异型6侧,即缺少C5根2侧,缺少T1根4侧;干变异型11侧;束及分支变异型7侧。石小田[9]曾报道1例臂丛的中干分为2前股1后股,上干的前股与中干细前股合成外侧束,为肌皮神经的起点;中干的粗前股与下干前股合成内侧束,并分出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曲永松[10]发现1例臂丛的三干在前斜角肌外下缘合并,进而发出肩胛上神经、后束外侧根、外侧束等。王万里[11]报道1例臂丛的三干在锁骨后方合成1大股,进而分为前、后2束,远端各级分支均从此2束发出。任振峰[12]发现1例C7、C8、T1未形成中干及下干,仅合成一条神经干,此干的前股与上干前股合成的束亦未分出内、外侧束,且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与前臂内侧皮神经均从此束发出。

2.3臂丛神经变异的治疗与注意事项

臂丛神经损伤是非常严重的周围神经损伤,多由于车祸等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臂丛或附近组织而造成,致残率非常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3]。目前临床上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主要对患者进行粘连松解、神经减压、缝合等手术,术后配合相应的康复治疗,配合运动,效果较好。

3结论

臂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复杂,变异的发生率非常高,且变异种类多样,而根据臂丛神经和腋动脉的位置可分为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主要支配整个上肢的运动与感觉功能,变异的臂丛神经会对神经根性支配产生影响,使其出现变化,而损伤后也极易造成运动与感觉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4]。臂丛神经还极有可能产生原发性(或者续发性)损伤,而明确各神经于阶段分布的具体情况后,有利于及时诊断、调查臂丛神经损伤情况[15]。

臂丛的变异类型主要有干组成变异,股束组成变异等,如果上臂丛(C5~C7)损伤,正中神经会出现完全麻痹,其支配肌肉即瘫痪。如果下臂丛(C8、T1)损伤,则肘部尺神经麻痹,手的全部内在肌功能丧失,肱三头肌、指伸肌也可能丧失功能。而小儿臂丛神经损伤较为特殊,常因胎儿巨大,或肩难产过度压肩,或用力牵拉小儿头颈部,使臂丛神经处于过度紧张状态而造成损伤,多发生在臂丛上干、全臂丛、臂丛下束。

因此,在新生儿接生、颈部手术、臂丛神经穿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腋窝手术,乳腺癌根治术等手术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切不可损伤臂丛神经和腋动脉。在外科修复手术过程中,需对解剖构成变异作出准确判断,这对于患者疾病的好转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医生要重点了解臂丛神经的组成及各神经在阶段分布上的可变性,对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断、外科修复术中正确判别其解剖构成上的变异,及时采取适宜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方式对外科医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16]。在治疗上,除了采用粘连松解、神经减压、缝合等手术方法,还可术后配合相应的康复治疗,如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中频电疗法、手功能训练、推拿手法等,再配合康复运动,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林佰东,秦向征,邵立志,崔春兰,曾繁利,黄建,王再欣,杨剑峰,臂丛神经变异1例[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5):360

[2]王齐,黄美贤,李鉴轶,等.臂丛后束变异1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8,26(3):343.

[3]李艳,李建华.神经刺激仪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1):31-32.

[4]于利,张卫国.臂丛神经血管变异致胸廓出口综合征1例[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7B):62.

[5]吴海钰,王树锋.CTM显示椎管内臂丛神经前后根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0):753-756.

[6]张朝佑.人体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36-1538

[7]张树明,王长江,马建军等.臂丛神经变异伴镜像右位心1例[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8)842-843

[8]孟昭纯,张德书,韩棣等.臂丛的变异及临床应用解剖[J].解剖学杂志,1992,28(3):201.

[9]石小田,刘畅,李泽宇等.臂丛变异1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25(1):28

[10]曲永松,安月勇,孙文友.臂丛变异1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1,19(4):313.

[11]王万里,潘福勤,刘建辉.臂丛1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1,29(3):315

[12]任振峰李京.臂丛变异1例[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33(7):534

[13]马亮,王斌,尹佳丽等.臂丛神经损伤后康复治疗方案的探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52-54

[14]张力.经皮电刺激治疗外伤性外周神经损伤40例的效果分析[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2,21(2):157-161.

[15]向前生,杨俊涛,刘冠兰等.健侧C7神经经椎体后通路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26(2):235-237.

[16]宋占峰.臂丛神经变异及其相关交通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