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护士对高端儿科护理需求的质量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专属护士对高端儿科护理需求的质量影响

王佳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儿科)内蒙古017010

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高端儿科护理中专属护士护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期间高端儿科病房收治的110例患儿的护理情况,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n=55例)实施传统功能制护理模式,研究组(n=55例)实施专属护士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护理质量优良率与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护理质量优良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专属护士护理模式在高端儿科护理中应用,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优良率,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高端护理;专属护士护理模式;护理质量

引言

儿科护理的主要对象为婴幼儿,由于婴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能低,治疗依从性较差,因而对护理工作的标准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患儿家长往往具有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对于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往往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因此在儿科护理中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对于促进患儿尽快康复,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研究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高端儿科病房收治的110例患儿的护理情况。110例患儿中,支气管肺炎48例,急性扁桃体炎25例,流行性感冒23例,包茎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55例,男孩31例,女孩24例。年龄1-11岁,平均(3.62±1.48)岁。。研究组55例,男孩32例,女孩23例。年龄1-12岁,平均(3.68±1.53)岁。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管理干预,加强与患儿家属沟通,提高患儿与家属的配合度,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为患儿进行细节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首先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对近年来护理管理中的风险事件及护理纠纷进行总结,包括未树立正确的管理模式、管理不严格;部分护理人员操作技能不熟练、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从医院环境、护理人员、患儿与家属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根据总结出的问题制定细节管理方案,逐一采取护理措施,进行改进;②细节服务管理: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修养,接待患儿时应体现出人性化护理服务,缓解患儿家长就医时恐惧、紧张及焦虑等心理;针对不同患儿制定相对的护理方案,使患儿家长了解检查的意义及目的,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取得患儿及家长积极主动的配合;护理过程中通过语言及动作尽量减少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恐惧,增加安全感;③细节护理管理制度:护士长根据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对科室内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结合本院儿科护理常规手册、儿科护理管理手册,对儿科护理工作进行细节化,使其能够与实际护理工作融合,防范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④细节护理管理学习:加强科室内的护理人员对细节管理的学习及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细节护理理念,从而为患儿提供细节护理服务,针对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于每周例会中提出,进行沟通交流;⑤为患儿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病室环境,有利于消除患儿的抵触及紧张情绪,加强安全管理,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耐心倾听患儿家属的想法,对其负性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护理质量优良率与护理质量满意度情况。护理质量优良率评价标准:①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且护理后临床表现较好,视为“优”;②护理后存在不良事件,处理后无纠纷,护理后临床表现较好,视为“良”;③未达到护理质量需求标准,临床表现一般,视为“差”。护理质量优良率=(总例数-“差”的例数)/总例数×100%。护理质量满意度评价标准:经查阅文献并咨询专家,结合科室护理工作情况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内容主要护理水平、护理效果、专业知识、服务态度四个维度进行评估,每个条目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满意程度越高。

2结 果

2.1两组护理质量优良率对比情况

研究组优22例、良31例,差2例,护理质量优良率为96.36%,对照组优20例、良27例,差8例,护理质量优良率为85.4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x2=3.960,P<0.05)。

2.2两组患儿家属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情况

对比两组护理水平、护理效果、服务态度、专业知识四个维度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情况,研究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科是一个特殊的临床科室。孩子们身体抵抗力差,他们的情绪和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很差。孩子入院后的环境变化,加之疾病因素导致身体不适,所以孩子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难以表达只能通过哭闹排出,使各种护理操作无法进行,心情差,健身状况差的孩子,对治疗有较大的抵抗力,协调性差,如果强行开展护理只会增加孩子的疼痛,增加抵触心理,引起纠纷。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儿科孩子通常都很小,他们的控制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都很弱,无法很好表达自身的感受,这导致儿科的许多纠纷,也增加了护理的风险,这不仅对儿童的治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影响治疗和护理工作进行,甚至影响医院形象。风险预防护理管理是一种有效护理模式,结合护理管理产生的风险,分析风险成因,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积极规避风险发生,不断提升护理质量,规避风险,可以更多提高护理满意度。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儿童的实施和护理可产生积极作用。原因可能是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预测评估和预防护理,并且在面对各种护理风险时具有相应的对策,从而最大化减少风险带来的危害。风险预防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提高自身护理质量,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给药,避免用药错误。还需要加强和家长的有效沟通,改善父母与护理工作的合作度,从而提高患儿临床护理和治疗的质量。为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我院提出并推行专属护士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在高端儿科护理中取得了理想的实践效果,相比传统功能制护理模式,该模式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更加深刻,护理规范、责任、内容方面得到了拓展,为高端儿科护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专属护士必须具备护师以上职称,大专以上学历,且专科护理技术熟练,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同时对于沟通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除了负责责任内的护理工作,还需要协助护士长完成病房管理工作。专属护士护理模式在高端儿科护理中,通过有效的护理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能力、知识、服务态度,从而保证在儿科护理过程充分践行“以患儿为中心”的人文理念,提升护理质量。此外,专属护士护理模式开展过程中,注重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帮助患儿家属提升对疾病治疗、预防、家庭护理等方面的认识,并嘱咐患儿家属在发现患儿问题时能及时协助护士处理。综合考虑专属护士护理模式的应用优势,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并得到患儿家属的充分认可,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专属护士护理模式在高端儿科护理中应用,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优良率,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效果突出。

参考文献

[1]易利纯.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1(1):176~178.

[2]陈丽红.“人本位整体护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