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浅析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阳

宣城市国土资源局安徽宣城242000

【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的核心则是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决定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农村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兴起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地矛盾特别突出。农村土地保护在实践上存在很多问题,农村土地破坏和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的农村土地保护机制,加强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问题;对策

0.引言

随着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现行经济管理体制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逐渐显露,矛盾突出。这些矛盾,又较集中地表现在土地的使用和管理上。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农村经济的基础,笔者从当前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入手,概括了目前农村土地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对策建议。

1农村土地管理的目的及意义

农村土地管理的目的总的来说就是在确保生态平衡、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维护土地所有权、调整产权关系、提高土地的使用率。以此与国家土地管理所提出的统筹布局、合理安排、功能完善、节约空间要求相一致。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谐社会——人与生态的共同和谐。

2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民耕地矛盾日益突出

农民耕地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少数地区耕地荒芜。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压力下,很多农民为了养家糊口纷纷涌入城市淘金。而外出打工的人数逐渐增多就导致农村的土地大面积荒芜,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国家对农民政策进行了大力扶持,但是种田效益低下,土地效益徘徊不前,很多农民不再愿意去种田。二是有些地区出现无地可种情况。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承包政策30年保持不变,农村人均分配土地不均衡,再加上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后,农村超生人口众多,不能及时分配到口粮田,就形成了家庭人口多而分配的地少。还有许多农户要求重新对土地进行调整或将耕地面积种植苗木和花卉,更有甚者是交易土地,造成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严重违背国家政策。

2.2宅基地违法建设、买卖

一是部分农村群众在未取得国土部门的批准的情况下,私下在自己的耕地中建设住房,或者对现有的住房进行随意的扩展或增高。二是少数农村群众通过虚报自己的家庭人口,隐瞒已经建设好的房屋,或者通过变更户籍等方式,骗取国土部门的批文,从而违法建设住房。三是部分农村群众与非其集体组织的人员进行房屋买卖,尤其表现为与城市人口进行买卖交易,违反了我国《土地管理法》关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规定。

2.3承包、租赁操作流程不规范

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优惠以及农村税费的改革,土地承包与租赁成了农民与集体经济收入的来源。但是一些村干部及个人为了个人的利益简化了操作流程,损害了多数农民的利益。如承包与租赁没有通过公开的竞争与招标就随意地低价地落到某人的手里;从合同不到期的农民手里要回土地重新承包给他人;将集体土地资源随意处置给开山采矿人员,并将收入中饱私囊等等。上述现象引起了多数农民的不满,甚至出现了集体上访。这样不但破坏了生态平衡,还浪费了有限资源,更影响了党的形象与作风,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扭曲了和谐社会的理念。

3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法律意识淡薄

多数农村群众对我国《土地管理法》不甚了解,尤其是在当前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制度背景下,很多群众都误以为土地归其本人所有,其可以任意处置,或买卖,或建房,或用于农耕。加上农村中宅基地违法现象普遍,农村群众都认为这是合法行为,造成了视野欺骗。此外,由于我国土地政策确定为30年不变,加上近年来不断推进的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农村群众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形成了认知误解。

3.2对生活要求的提高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提高了一部分农村群众的福利,但同时也让仍在农村居住的群众看到了新生活,产生了对住房的更好地要求。以致部分群众对现有住房进行翻修,并按照自己的需求扩展了原宅基地,形成了违法建筑。虽然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但相比而言,这毕竟是少数,仍有广大农村群众居住在老房子当中,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日益剧增。

4解决农村土地管理中问题的对策

4.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法律意识

各个县及乡镇在国家相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上,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完善相关土地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政府与乡镇、乡镇与村民的土地交易行为,从而为土地市场交易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真正地让农村土地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外要加强农民的土地法律意识宣传与讲解工作,让他们懂得土地的产权归属问题以及爱护土地的责任与义务,更让他们知道随意买卖土地以及乱砍乱伐的法律后果,同时让他们懂得为子孙后代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责任之重大。

4.2加大执法力度,治理农村宅基地违法行为

首先,应严格宅基地审批。严格程序规定,新建住房需由个人提出宅基地申请,然后经村民代表同意后再对外公布,国土部门应切实担负起核实审查主体责任,加强现场审核,严格审批,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审批。其次,在新建或改建房屋时,相关单位应到场监督,并对外功夫监督电话,对建设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确保新建或改建房屋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最后,对于宅基地买卖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严禁买卖后又重新申请宅基地或修建违建房的行为,严格控制买卖后房屋的翻建。对于继承房屋者,则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房屋破损后的宅基地依法予以收回。

4.3严格承包管理,维护农民的合法权利

提高普法意识,加强土地管理是村民与干部共同的责任与义务。我们一再强调农村土地权归集体所有,不是某个人承包了土地就有随意再次出售以及乱砍乱伐的,保护土地的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永远是他们的责任与义务。那些在自家自由地采矿石、挖矿石是违法违纪行为,是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的。我们还要承认承包与出租土地的法律效应,一切按照有效的合同条款办事,不能随意地干预村民合法使用土地的权利,更不能随意违背合同条款而随意无故地变更合同,或者单方撕毁合同。在合同有效期内,一定要本着“有偿、自愿、依法、和谐”的原则,努力地探索土地管理的新模式。

4.4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

在保证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样财产权利的前提下,稳步开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建立完善的城乡统一的收益分配体系。建立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制定农村土地流转参考价格。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乡一体化的今天,农民的合法权利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所以加强农村土地的管理,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建设、工业发展,更有利社会的和谐,生态的平衡,资源的有效分配与利用。只有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应结合本地实际,分析问题,并逐一予以解决。应全力支持土地使用权、所有权相分离,推进规模化发展,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艺,张坤,王滔,喻胜.我国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

[2]孙贵尚,廖金凤.广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生态科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