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量估算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剥离量估算方法探讨

崔德广王国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09

摘要:本次采用等厚线法和剖面法估算各可采煤层顶板以上及煤层之间松散层和基岩剥离量,评价露天开采的经济合理性。

关键词:首采区;剥离量;边坡角;剥采比

Discussiononestimationmethedofstrippingamount

The156thcoalfieldGeologicalSurveyteamoftheCoalFieldGeologicalBureauof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XinjiangUrumqi830009)

Abstract:Thispaperusestheequalthicknessmethodandtheprofilemethodtoestimatethestrippingamountoflooselayerandbedrockbetweenthetopofeachrecoverablecoalseamandbetweenthecoalseams,andevaluatetheeconomicrationalityofopenpitmining

Keywords:Firstminingarea、Peelamout、Slopeangle、Strippingratio

勘查区位于巴里坤县城正北120km,三塘湖乡以西(方位295°)45km处,行政区划属巴里坤县管辖。

1剥离量估算的对象

首采区范围:首采区选择在先期开采地段范围内,煤层埋藏浅、剥采比小、基建工程量小、外部联络方便的南部露头侧。

1.1剥离量估算的对象有

上覆的第四系松散岩层;可采煤层顶板以上基岩段;可采煤层间的剥离量。

首采区内可采煤层为9-3、9-2、9-1、11、12号煤层,本次对首采区范围内最上部的9-1号煤层以上的外剥离量及9-1号至11号煤层间、11号煤至12号煤层间的内剥离量分别进行估算。

1.2松散层剥离量计算方法

以松散层剥离物的等厚线图为底图,分类分块段来计算

计算公式:V=S×M

式中:

V:块段剥离量、含矸量;单位:万m3

S:块段水平投影面积;单位:万m2

M:块段内剥物厚度、夹矸厚度:单位m

以上两个参数的选择依据,仍然参照“规范”中关于储量计算的参数选择依据。

2剥离量的估算方法

2.1第四系松散岩层剥离量的估算

第四系等厚线图图1

用各自的底板等高线和各勘探线所圈定的范围划分块段,在电脑上用CIGIS(“煤矿空间信息系统”软件)求出第四系等厚线图各块段所采用的平面面积,以相邻钻孔的第四系松散岩层平均厚度为块段的厚度,通过CIGIS软件系统计算各块段的平面面积与平均厚度之积即为第四系松散岩层的剥离量。

首采区内第四系的剥离量很少,根据施工钻孔岩芯情况在本区分布不是很均匀,详见插图第四系等厚线图,根据统计松散层剥离量为5144万m3。

2.2基岩剥离量的剥离量估算

2.2.1最上一层可采煤层以上剥离量估算(外剥离量)

岩层位于勘探线之间者,在各勘探线上按岩层走向通过CIGIS软件求出最上一层可采煤层以上块段的截面积,本次在剥离时岩层边坡角定为35°,在采用的勘探线上工作帮位置加以注明,分别量出相邻勘探线的截面积,求出截面积平均值,乘于与相邻勘探线的走向长度,即求出各勘探线之间基岩剥离量。

岩层位于勘探线与边帮之间者,在各勘探线上通过CIGIS软件求出最上一层可采煤层以上块段的截面积,在最上一层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分别求出各勘探线到各帮端的走向长,然后两者相乘,即求出勘探线与边帮之间基岩剥离量。

2.2.2各可采煤层之间剥离量计算方法(内剥离量)

在各勘探线上按水平分别量出各相邻可采煤层之间的截面积,以相邻两线截面积的平均值做为块段的截面积,然后与各相邻勘探线间走向长之积即分别为各块段的剥离量,各块段的剥离量之和即分别为各可采煤层之间剥离量。

建议边坡角为35°。

3首采区剥离量估算结果

首采区剥离总量为189822万m3,其中松散层剥离量为5144万m3,基岩剥离量为184678万m3,按照基岩剥离量估算公式,首采区内各勘探线间最上一层可采煤层以上平均截面积之和为638.81万m2,平均走向长之和为3419m,外剥离量为153407万m3;首采区内各勘探线间各可采煤层之间平均截面积之和为130.11万m2,平均走向长之和为6838m,内剥离量为31271万m3。

4结论

首采区范围内,各可采煤层(331+332+333)资源量预算总计36807万吨,剥离量预算总计189822万m3,剥采比为5.16m3/t。据《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GB50197-2005),采用露天开采方式最为经济。

参考文献:

[1]孙广磊。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1)

[2]张达贤,韩林增。露天开采技术,1990(4)6-10

[3]左瑞。武汉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