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制的个性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小班制的个性化管理

郑梦琳

郑梦琳(汕头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汕头515041)

摘要:当代教育呼吁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叶澜教授在“二十一世纪新基础教育”实验中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满勃勃生机。”这就要求班主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在共性发展的同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发现学生不同的特长,实施多样化及全面化的评价。

关键词:个性个性化管理综合评价班级管理

2011年9月,我成为一个由20名学生组成的小班的班主任。这种以外教全英教学为特色的小班制,就读的学生多为家庭经济非常好的青少年,他们大多养尊处优、富有个性。本文以这个小班为例,通过个案分析,找出目前班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尝试论述小班制的个性化管理。

开学的第一周为军训时间,也是班主任观察学生的最佳时间。有的学生明显对自己要求很高,能够根据教官的标准对照自己;有的学生显得有些胆怯,生怕自己踏错步、摆错手;也有的学生看起来很懒散,摆臂踏步都很随意,不在意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学生的表现透露出一些信息:第一类学生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第二类学生应该是班级的“中间地带”,他们守纪听话,但是学习能力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都欠佳,需要班主任的鼓励和关注;第三类学生就是班主任应该花大心思的富有个性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行事方式,不一定遵循班级的规则。

事实证明,我的初步判断是正确的。第二周周一为学校的开学典礼,学校统一要求女生穿校裙并佩戴领花参加,男生则穿衬衫西裤并佩戴领带参加,各班的班主任都按要求事先在班里布置安排。这时我班的小婷同学听后马上反应:“老师,我不穿裙子的,我从小学开始就没穿过裙子。”这就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学生的个性表现与学校共性要求所产生的矛盾,是该严令要求该生按学校要求着装,还是允许她与别人的差别对待?我选择了后者。一是考虑如果统一要求,她却不遵从,那么再严的要求也无意义;二是让学生看到,我的班级管理是留有余地的,凡事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是可以和班主任商量的。我对她也对全班同学说:“既然你提出来了,我便尊重你的选择,但你还是得穿校服并佩戴领花。其他同学如果也有特殊的想法,可以提出来,我会认真考虑。”周一的开学典礼,除了小婷同学,所有的学生都是按学校的要求着装。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其它的班级,班主任们在办公室会讨论:“怎么现在的女生都不愿意穿裙子?”“我打电话请家长督促她周一穿裙子。”“我告诉她不穿裙子就站到男生队伍中,像男生一样打领带。”……同样的情况,不同的班主任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一些显然不是很合理。

开学后不久,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以小敏同学为例,她学习非常认真,但几乎很少参加班级活动及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非常关注自己的成绩,生怕其它活动影响了学习,可成绩却总不理想。我找她来聊天,告诉她:“老师很喜欢你,因为你很有礼貌,长得又漂亮,还很羡慕你这么高的身材。”她有点诧异地回答我:“老师,我以为你只喜欢成绩好的同学。”我又告诉她:“你学习也很认真,我很欣赏,没有取得应有的成绩也许和你的学习方法有关,你可以多和同学交流。我还看到你打扫卫生非常仔细,这一点其他同学要向你学习。”她听后很开心,我知道,通过这样的情感交流必将更好地激励她向前进步。

由以上两件班级管理中的小事,我试着思考目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过于强调集体统一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其特殊性及差异性,时时刻刻用学校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学生,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还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用集体统一思想培养出来的学生,遇事循规蹈矩,缺少独立思考,缺乏创新性思维。在班级共性要求的同时,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了解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尊重合理的理由,疏导有偏差的认识。只有个体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发展,才能形成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过于注重智的评价而轻视德、体、美、劳的评价

学习认真、成绩优秀的学生固然使老师喜欢,但更多的学生是像小敏同学这样处于“中间地带”默默无闻的学生,班主任如果用单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就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在对待不同的个体时,应善于发现学生不同的特长,同等对待学生德、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挖掘他们的潜力,创设不同的发展平台。

根据这个小班的实际情况,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班级的个性化管理:

一、进行民主管理,营造和谐轻松的班级氛围

一个能够使学生发挥所长、放开地展现自己个性的班集体,一定有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班主任要营造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敢言敢做。只有让学生敢于表现真我,喜欢在这个班集体中生活学习,班主任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我所带的这个小班,有的学生活泼好动,上课偶尔爱开玩笑,惹得全班哈哈大笑。我认为只要是不影响课堂秩序的,开玩笑从另一方面还能提升课堂氛围。当然,教师也要乘机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他们还喜欢在我的课堂上吃东西,这一点也许有的老师认为这是不尊重教师授课的做法,但当我看到某一个同学在上课之前打开一瓶糖果并一个传一个时,我看到的是一种相处融洽、懂得分享的和谐氛围,我并不阻止这样的行为,这丝毫也不影响学生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我也听外教给学生上的课,课堂上大家畅所欲言,完成小组任务时积极投入,学生在闹哄哄的讨论中、在开怀大笑的喜悦中也学到了语言知识和文化。所以,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是基础,这样也有助于形成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帮助班主任更好地解决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的问题。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供学生展示特长的平台

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是基础,而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平台则是班级个性化管理的核心。小班制有一个明显的好处,人少,机会多。在班级共性发展的同时,班主任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有的学生会唱歌,有的会主持,有的擅长跳舞,当然有的专注于学习。这就要求班主任发掘学生不同的特长加以“利用”,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才能,也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肯定。例如,我班每学期都会开展各种主题的班会课,说是班会课,其实更像精彩的才艺课或感人的心灵课堂。在这样的舞台上,有的学生负责制作演示文稿,有的学生主持得非常专业,还有的学生负责礼仪接待,当然还有学习好的同学,他们就负责讲全英故事、采访外教、模拟交易谈判等。我们邀请学校的老师、主任和校长来参加课堂,学生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实施全面化、综合化评价

学生的发展是可持续的、长远的,不仅仅是在校的学习表现,所以班主任应全面综合地考虑。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好;也有的学生有良好的品德,深得大家喜欢;还有的学生擅长打篮球,而有的会唱歌、会跳舞……班主任在进行学生评价时应根据不同个体的个性及特长进行全面化、综合化的评价,而不应简单地以成绩判断学生的优良中差。例如,我班采取评选“班级之最”的做法,评选出每学期各方面表现最突出的学生:有“学习最努力”奖,得奖的同学不一定是成绩最高的,但他一定是付出最大努力的同学;有“最乐于助人”奖,得奖的同学一定是最乐于帮助别人所需、解决别人所难的人;还有“最有才艺”奖,获此殊荣的同学一定是多才多艺,在各种活动中展现自己才艺的同学。每位同学都因自己的某些所为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提高了自信,也强化了这一优点。

通过各种个性化的班级管理方式,我的学生们在三年的时间里心情愉悦、表现活跃、充满个性地完成了学习和在校生活。我看到:在个性得到尊重的同时,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作为班主任,我也收获了个性化班级管理的好处和便利。

参考文献

[1]陆海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4。

[2]蔡丹浅谈中职院校学生的个性化管理[J].才智,2010,(25)。

[3]宋晓燕黄生延个性化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