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护理体会焦军花丁一琴徐俊

/ 2

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护理体会焦军花丁一琴徐俊

焦军花丁一琴徐俊

焦军花丁一琴徐俊(溧阳市社渚镇卫生院江苏溧阳213341)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425-02

自发性气胸是指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的自发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泡、细小气肿泡自发破裂,使肺及支气管内气体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发生于无基础肺疾病的健康人,后者发生于有基础疾病的病人。自发性气胸是内科急症,男性多于女性[1]。自发性气胸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中的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7~75岁。20例患者中原发性气胸5例,占25%,其中男4例,女1例;继发性气胸15例,占75%,其中男11例,女4例。全部病例均X线检查和CT扫描确诊和评定治疗效果。保守治疗1例,胸腔穿刺抽气4例,胸腔闭式引流14例,外科手术治疗1例。

2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本病起病急骤,病人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由于疼痛和呼吸困难会出现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情绪反应,导致耗氧量增加、呼吸浅快,从而加重呼吸困难和缺氧。因此当病人呼吸困难困难严重时应尽量在床旁陪伴,解释病情和及时回应病人的需求,积极协助处理病人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以稳定病人的情绪。在做各项检查、操作前向病人解释其目的和效果,即使是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也要在实施操作的同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必要的解释,不应只顾执行治疗性护理而忽视病人的心理状态。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使患者与医护密切合作,完成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从而做到生理、心理、生活、治疗、护理、康复融为一体[2]。

2.2常规护理病人住院后护士立即进行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测量和记录。病房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患者取半卧位,使胸腔容积增大,有利于呼吸和引流。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避免过多搬动和活动,以免增加病人的耗氧量。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变化和意识状态,若病人呼吸困难加重和意识恍惚,要立即报告医生,做出诊断和处理,以免气胸加重和肺性脑病出现。同时要及早给予氧气吸入,一般采用1~2L/min持续低流量给氧为宜。

2.3胸腔穿刺抽气护理胸腔穿刺抽气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同时要防止逆行感染。抽气常用部位是气胸侧腋前线3~4肋间隙处,抽气量每次不超过1000ml,以后根据病情,可行再次抽气,时间为2-3日一次。每次结束后应用无菌纱布包扎。并注意有无皮下气肿发生,同时要密切观察,详细记录生命体征。

2.4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胸腔闭式引流术是目前针对自发性气胸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要向简要说明此疗法的目的、意义、过程、及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配合。同时,严格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和引流装置是否密闭。要保证有效的引流,引流瓶应低于病人胸部且不易踢到的地方,引流管要有适宜的长度,既要便于病人翻身,又要避免过长扭曲受压。任何时候引流瓶内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厘米,以防瓶内液体反流进入胸腔。要密切观察引流管通畅情况,防止胸腔积液或渗出物堵塞引流管,要知道保持引流管通畅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观察引流管内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及有无气体自水封瓶液面逸出,同时要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量、色和性状。这对了解有无并发症有重要意义。血性分泌物提示有血胸之可能,淡黄色液体提示有胸膜渗出,脓性分泌物可能为脓胸所致,应通知医师作出相应处理。引流管水柱波动微小或无波动,水封瓶内无气泡排出,常有原因有血块或脓块阻塞,此时应在引流管的上段略挤压,或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中的短玻璃管,促其通畅。必要时用少许生理盐水冲洗,如仍不通畅,则需要更换引流管;还有引流管过长过软所致扭曲打结;肺已完全复张,气胸消失。伤口敷料每1~2天更换1次,如有分泌物渗湿或污染须及时更换。鼓励病人每2h进行1次深呼吸,以促进受压萎陷的肺扩张,加速胸腔内气体排出,促进肺尽早复张。观察引流管拔除指征,拔管前做好病人和物品的准备,拔管后要用4层凡士林纱布及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同时注意观察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处漏气、渗出、出血、皮下气肿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2.5出院指导向病人介绍继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发生是由于肺组织有基础疾病存在,因此要积极治疗肺部基础疾病,这对预防自发性气胸的复发极为重要[3]。同时要避免气胸各种诱发因素,保持情绪稳定,注意劳逸结合。在气胸痊愈后的1个月内,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骑自行车;避免抬提重物;避免屏气等用力过度增加胸腔内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多进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吸烟者应戒烟。一旦出现胸闷、突发性胸痛或气急时则提示气胸复发的可能应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0-85.

[2]王菊萍.老年常见慢性病病人心理反应的分析[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1,4(3):190-191.

[3]肖天津.自发性气胸临床特点与治疗对策[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4):494-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