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记忆面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2

寻找“记忆面包”

唐方军

唐方军浙江省鄞州实验中学

【摘要】教学工作不单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记住和运用这些知识,成为终身受益的财富。历史与社会内容纷繁复杂,包罗万象,要记住确实不易。本文通过多样的学习记忆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记忆的策略历史与社会教学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1-0066-02

在日本动画片《机器猫》中有一只可爱的机器猫,它的口袋里装有一种名为“记忆面包”的东西,只要把面包印在书上,面包就会自动吸收书页上的信息,吃下这种面包,自然就记住了这些知识。

中学生每天要面对大量的记忆内容,许多学生不得不压抑心中想玩的冲动,而把大量时间花在背诵上,要是有这种“记忆面包”,让学生比较轻松地获得记忆,该有多好啊!其实记忆能力通过训练是可以提高的,掌握了记忆策略犹如获得了机器猫的“记忆面包”。那么,如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得“记忆面包”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巧用时事,加速记忆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如能把时事与相关历史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以达到提高记忆力的最佳效果。例如:2007年是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40周年,老师稍加点拨,同学们就知道这件事发生在1967年。2007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70周年纪念日,学生们自然就会记得是1937年7月7日发生了卢沟桥事变。特别是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日,全世界华人都举行庆祝活动,学生们也热情洋溢,我在上课时,在肯定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收复香港的伟大业绩后,引导学生理清香港是怎样一步步沦为英国殖民地的,结果学生清晰地理出了如下知识点:

(1)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并于1842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2)1858年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于1860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一区给英国。

(3)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从而完成了对整个香港的占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梳理,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其记忆力。

二寻找规律,意义记忆

1.谐音记忆

利用谐音编写出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词语,起到化简、提炼、深化内容的作用,这是老师常用的一种教学幽默方法。如为了让学生能够区分美国国庆日(7月4日)和法国国庆日(7月14日)的时间就可用谐音法,美国人是“气死”法国人是“气得要死”。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记住法国第三次大革命领导人罗伯斯庇尔可以将他的名字读作“萝卜丝皮儿”。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变枯燥无味为饶有趣味,又利于记忆,起到“乐中记,记中乐”的效果。

2.歌谣记忆

利用歌谣特有的韵律,把历史知识编成口诀、顺口溜等形式增加记忆效果。例如记忆朝代的更替,可以运用七言律诗的格式编成顺口溜:“夏代商代与西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又如“三步战略部署”可记为“翻一番,解温饱,翻二番,小康到,中发达,现代化”,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具体形象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不仅理解透,而且记忆深,起到言简意赅的作用。一句句顺口溜犹如一幅图画展现在我们眼前,有较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知力。

三活用地图,理解记忆

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地图形象直观、易理解和易把握的特点,为学习记忆添砖加瓦。例如《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以“尼罗河的赠礼”“新月形沃土:西亚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河与恒河的哺育”以及“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为题,介绍了世界四大古老文明。地图册在这里除按课本顺序配置了四大文明的相关内容,还配置了“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该图采用晕渲手法,表现了四大文明区在世界上的空间位置,突出文明区与地形、河流的关系,这就把四大文明区从空间分布的角度联系起来,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熟悉。地图册中类似的设计随处可见,运用好了能达到有效识记的目的。

四利用典故,培养能力

历史与社会课文中有不少典故,在授新课的过程中,可充分运用这些成语典故。例如:焚书坑儒、精忠报国、胡服骑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五中外对比,便于记忆

如在讲到埃及时,说埃及“兴于商朝,灭于春秋”。这样对比,既引导学生回忆商朝、春秋的大致时间,又掌握了埃及强盛与灭亡的时间。再如教“新航路开辟”时,把哥伦布远航与郑和七下西洋从时间、规模、目的及其产生的社会效果等方面加以比较,使学生明确新航路开辟的重大历史意义。学习洋务运动时与明治维新结合起来讲明治维新为什么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国家强盛,而洋务运动却最终失败。通过中外异同对比,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运用比喻,强化记忆

比喻就是打比方来说明某一事物的方法,采用恰当、生动、幽默的比喻,能使深奥的内容通俗化,并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感染力,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大凡名厨高手、炒菜做汤,无不讲究调料的使用,我们教历史与社会也可借鉴烹调用料的讲究来说明道理,帮助学生消化、记忆。如在讲述中世纪乡村时,可采用“农奴背上两把刀,租米种,钱利高,苛捐杂税如牛毛”来控诉庄园主对农奴的残酷剥削。又如在教“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可把“生产力比喻为人,生产关系比喻为衣服,衣服要量体裁衣,身体长了换衣服”这些比喻贴切、风趣,使知识深入浅出,使艰苦乏味的记忆变得轻松愉快,同时也起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作用。

当然,帮助学生记忆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老师们可能常说的“手过一遍,胜似眼过百遍”、“抓纲又串线,记忆有头绪”等等,这里我只选择最具操作性的几种方法作一介绍。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记忆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