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河南省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马雅婷王长双李军

马雅婷王长双李军(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50016)

【中图分类号】R18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424-02

【摘要】目的分析河南省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河南省麻疹发病率为0.19/10万;1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达9.78/10万;各市麻疹发病降低,季节高峰不明显;无免疫史病例占全部病例的68.51%。结论小年龄组尤其是1岁以下儿童是麻疹防控的重点。实施规范化接种、提高2剂次MCV接种率的同时,加强未满免疫月龄儿童的个人防护,控制院内感染,加强麻疹监测工作,是今后全省麻疹防控的重点。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委员会通过了2012年消除麻疹的决议[1]。中国卫生部于2006年制定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出以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和麻疹监测为主的消除麻疹综合策略与措施[2],并于2009年制定并印发了《全国麻疹监测方案》,指导各地消除麻疹工作。为了解河南省消除麻疹工作进展状况,现将2012年全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消除麻疹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麻疹发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指标数据来源于“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麻疹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3]。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Vaccine,MCV)常规接种率数据来自各级疾控中心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上报的信息。

1.2相关定义麻疹病例定义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1.3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相关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发病率

根据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按发病日期统计,2012年全省累计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81例(均为实验室诊断病例),报告发病率0.19/10万,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第13名,死亡0例。与2011年同期(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69例,报告发病率0.18/10万,死亡0例)相比,病例数增加7.10%,报告发病率上升7.22%,但仍明显低于2010年水平(图1)。

2.2时间分布2012年全省发病高峰不明显,与2011年相比,高峰略后移。3-6月份病例分布相对较多,下半年病例数较少。

图12010-2012年麻疹报告病例月分布(按发病日期统计)

2.3地区分布2012年全省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地市见表1。郑州市病例数最多,占全部病例的20.99%。郑州、洛阳、商丘、驻马店市、周口5个地市病例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70.72%。

表12012年河南省麻疹发病数和发病率居前5位的市

2.4年龄分布2012年全省各年龄组麻疹发病率显著低于2010年,25岁以上各组略高于2011年(见图2和图3)。0岁组发病率最高(9.78/10万),其次是1岁组(1.74/10万)、2岁组(0.39/10万)、5岁组(0.32/10万)和3岁组(0.20/10万)。

图22010-2012年河南省分年龄麻疹发病率

图32010-2012年河南省分年龄麻疹发病率(10岁内)

2.5免疫史181例麻疹病例中,MCV免疫史≥2剂、1剂、0剂和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7.74%、11.60%、68.51%、12.15%。其中,8-11月龄病例(37例)中,≥1剂、0剂、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21.62%、75.68%、2.70%;1岁病例(24例)中,≥2剂、1剂、0剂、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4.17%、41.67%、45.83%、8.33%;2-6岁病例(15例)分别占66.67%、6.67%、26.66%、0%。不同年龄组病例免疫史状况分布见图4。

图4河南省2012年麻疹病例年龄组别免疫史分布情况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以提高MCV接种率和加强麻疹监测为主的消除麻疹综合策略与措施的逐步落实,河南省消除麻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2010年9月全省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后,麻疹发病率显著降低,2011年发病率降至0.18/10万,为历史最低水平[4]。在此基础上,2012年全省继续维持低水平麻疹发病,发病率为0.19/10万。

各市麻疹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地区存在聚集性。洛阳、郑州、驻马店、商丘麻疹发病率相对较高,超过0.3/10万;而漯河和济源则无确诊病例报告。这与2011年麻疹病例分布情况相反。2011年,漯河和济源麻疹发病率相对较高,超过0.4/10万,居全省麻疹发病率的第一和第三位。这与麻疹的流行规律一致。随着易感人群的积累,城市每隔1~2年,农村每隔1年到数年流行1次[5],在地区分布上则表现为逐年交替高发。

麻疹发病以儿童为主,尤其是1岁以下年龄组(0岁组),发病率高达9.78/10万;5岁后发病率逐渐降低,10-14岁组发病率最低;25-44岁成人组发病率升高,高于2011年水平,但仍显著低于2010年。从免疫史分析,0剂次病例占68.51%,而≥2剂次和1剂次病例仅占7.74%和11.60%。这说明免疫空白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6],即缺乏有效的抗体保护。造成免疫空白的原因一是病例年龄未满免疫月龄(8月龄),不能接种疫苗;二是满月龄的儿童因生病或其他原因未及时接种疫苗而感染了麻疹病毒;三是由于个体差异,虽接种了疫苗,但未产生保护性抗体;四是部分儿童流动性大,未纳入管理,成为预防接种的盲点。此外,院内感染也是导致儿童发病的重要原因[7,8]。婴幼儿易发生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到医院就诊机会增加,导致对麻疹暴露机会增加,加上未到免疫月龄或因病推迟预防接种而未获得免疫保护,从而导致感染麻疹。因此,对于未满免疫月龄的儿童应加强个人防控,尽量少到人群聚集性场所,尤其是大型综合医院等;而已满免疫月龄的儿童,则应及时接种疫苗,对于因病暂缓接种的儿童则应在病愈后尽早接种。

随着近年来各项防控工作有效开展,河南省麻疹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小年龄组尤其是1岁以下儿童是麻疹防控的重点。实施规范化接种、提高2剂次MCV接种率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是今后全省麻疹防控的重点。

参考文献

[1]WPR/RC56.R8,Measleselimination,hepatitisBcontrol,andpoliomyelitiseradication[R].Manila,WHO,RegionalCommitteefortheWesternPacific,2005.

[2]卫生部.全国2006-2012年消除麻疹行动计划[S].2006-11-10.

[3]马超,郝立新,安志杰,等.中国麻疹监测系统的建立和运转情况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4):297-303.

[4]马雅婷,张肖肖,路明霞,等.河南省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消除麻疹工作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0):77-80.

[5]迮文远.计划免疫学(第二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6]白尧勇.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消除麻诊对策[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3,7(1):32-34.

[7]熊传龙,陈超,税铁军,等.德惠市0~3岁儿童麻疹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5,12(5):350-352.

[8]曲江文,高志刚,万丽霞,等.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策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17(2):15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