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基层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电力企业基层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严拯欧嘉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怀化供电分公司湖南怀化4180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加强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力企业基层单位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要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效果,优化传统内部审计环境,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本文主要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电力企业基层单位内部审计的特点,进一步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进行思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基层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有效措施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形势

过去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主要采用现场查阅纸质档案资料方式进行。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电力企业中各类信息化系统趋于完善、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促使目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趋于信息化、智能化。审计形式更加多样化,审计环节的组织结构更加复杂,对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深入。信息化审计在电力企业基层单位内部审计中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大数据也给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和提质增效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审计监督正面临由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审计转变、抽样审计向全面审计转变、从防御为主向积极控制为主转变,面对庞大的数据量、多样的数据类型、复杂的分析挖掘技术,传统审计方式无法满足国家、社会和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大数据使审计监督从局部抽样审计向全量数据分析的模式转变提供了可能,促进监督成果应用机制从“结果为主”向“结果和过程并重”转变,从而审计监督模式的深度转型迫在眉睫。

为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电力企业基层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需求,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内审价值的增值和企业健康长远发展。因此,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手段,如今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基层审计人员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二、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平台建设及应用不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

1.审计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审计实际工作需要。目前各个审计信息系统之间相互割裂,审计作业按照业务类别划分审计模块,无法满足审计跨系统、跨业务的审计要求,无法发挥大数据关联分析的技术优势;系统功能固化,可扩展性不高,优化提升不及时,系统功能滞后于审计业务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系统功能点零散,作业模型缺乏总体框架,不利于审计人员查找应用。

2.数据源的管理不适应大数据管理和应用的要求。受制于电力企业当前总体信息化发展和数据管理状况,在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数据来源不统一,后期数据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导致审计需要的数据滞后或提取不到的情况时有发生,数据核对工作量大,数据维护成本高。

3.信息化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不充分。审计信息化系统功能点单一,最新的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应用不充分,数据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不适应数字化审计工作“全面分析、发现异常、精准定位、实时监控”的工作需要。

(二)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满足不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对于电力企业基层单位而言,内部审计所涵盖的专业内容较多,不仅包含了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工程项目审计、营销审计,还有其他方面的各类专项审计。由于各类业务系统繁多,而基层电力企业审计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加之审计人员以往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是以人工查阅纸质资料为主的习惯,部分审计人员不注重信息化技术,短期内很难快速熟悉各类业务系统,从而很难迅速具备运用各类业务系统达到联动审计的能力,导致由于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缺乏,严重影响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科学规划,提高审计信息化使用效果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力企业要做好信息化布局工作,与时俱进、统筹协调,注重基础性信息化系统与平台的建设,解决以往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平衡、重复性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数据系统结构要进行积极的完善,对于企业内部结构进行优化,真正提高内部资源的共享效果。此外,还要进行审计需求与信息流的全面整合,提高信息化建设质量,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抓好平台架构设计与建设。要做好此项工作,关键就是把设计做好,平台搭好,功能配好。设计上要着眼系统生命力,要全面支撑审计需求,构建开放的功能构架,选定切实可行并具备前瞻性的技术路线,打造一个“平台可扩展,管理可配置,作业可自建,数据有多元”的平台。要改变以往系统建设以“功能点优先”的思路,以平台和构架开发为核心,建设“功能模块化、开发标准化、纵横数据集成化为主”的基础框架,在整体功能架构、数据处理、关键点、平台可扩展性等方面下功夫。

2.突出智能审计模型库这一亮点。信息化审计平台审计模型的构建,是审计作业域的核心,要借助数字化审计平台建立完善的模型研究、发布、应用、改进流程,为不同应用水平的审计人员提供不同的分析工具和审计智能模型库,支撑和鼓励审计人员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系统总结工作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

3.解决好审计数据源这一重点。数据是信息化审计的基础,当前,审计数据源是制约电力企业信息化审计的最大障碍。信息化审计平台要通过与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深度融合、建设审计业务库、充分应用数据技术、部署数据溯源监控工具,解决信息化审计长期以来面临的取数难、取数不准的问题。

4.重点突破系统与数据整合贯通这一难点。整合贯通是建设信息化审计平台的特色,实现统一审计平台、系统两级部署、打通审计管理与审计作业是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难点。这使得信息化化审计平台具有灵活性和扩展能力,通过模块化建设构建各业务模块之间、上下级系统之间的耦合性,着眼于审计管理与审计作业间、上下级之间的功能集成与数据交互,实现不同域之间的数据互传和功能点的跨域调用,使内部审计工作成为有机整体。

(二)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当前,电力企业基层单位存在审计人才的储备不足,加之企业对审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不够,严重缺乏计算机辅助人才。对此,电力企业基层单位要积极进行审计人才结构的调整,注重专业化、综合素质高、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引进,企业可以设立相应的人才选拔机制,并为审计人员提供良好的晋升空间,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此外,企业可聘请内外部专家对参加审计工作或审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努力提高审计人员工作所需的各专业水平。另外,企业可以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将审计工作效果与员工的绩效挂钩,进一步增加审计人员的获得感与责任意识。

(三)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一方面,电力企业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建立和完善制度、政策和措施,提供相应政策支撑,提高审计工作信息化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要积极学习新事物、新技术,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在审计工作中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才能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四)做好在线审计、联网审计工作

借助于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可以实现信息数据的全面共享,并且能够实现多类数据的实时传输。因而,现阶段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要注重数据库对接技术以及各业务系统联动分析技术的应用,进而为审计数据中心的扩容提供帮助。这一过程中,要提高非现场远程在线审计工作的质量,对审计资源与信息进行全面共享,同时还要做好自动化审计软件的研发与创新。通过对企业的业务系统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基层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数据的提取与分析。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在线审计预警机制,提高系统自动化执行与决策能力,加强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五)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为了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电力企业基层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应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以建设工程项目审计、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预算管理审计、物资采购审计为延伸和拓展,逐步向管理审计、效益审计转型。要实现这一重大转型,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进行内审工作的创新,为改善企业的经营服务,确保资产增值。同时,应明确内部审计对会计、合同、计划、风险管理及整改情况等资料进行审计的办法和程序,促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和程序化。通过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各项管理制度之间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从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进行。

电力企业基层单位内部审计作为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信息化审计平台、开展非现场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持续审计,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适应信息化管理和大数据应用的要求,努力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曦2013:浅谈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51),3-4.

[2]马红梅2017: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商场现代化(2),45-46.

[3]邢鸿扬2014:当前我国电网企业进行内审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构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06),52-53.

[4]巩笑男2013: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趋势[J],财经界2013(01),23-25.

[5]何卫红2011:内部审计研究述评[J],审计研究(1),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