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治疗

白莉萍

白莉萍(大兴安岭呼中区北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5036)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177-02

【摘要】目的讨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尽可能找出并去除致病因素。对症治疗包括吸氧、止咳、祛痰等。及时控制继发性肺部感染。

【关键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治疗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为不明原因的肺间质性疾病中最常见者,一般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刺激性干咳,病情常持续进展,最后多死于呼吸衰竭和继发肺部感染。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0~65岁。经过治疗患者基本痊愈。

1.2临床表现

1.2.1进行性呼吸困难:隐匿出现,多呈进行性发展,偶尔数年稳定不变。初为劳力性,重症者静息时亦有症状。呼吸浅快,早期即有呼吸频率>25次/分,氧疗对症状缓解不明显。

1.2.2咳嗽: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痰,可因劳力或用力呼吸而诱发。继发感染时可咳脓痰。血痰少见。

1.2.3在深吸气双肺可闻及浅表、粗糙而密集的爆裂音,分布广泛,以中、下肺及肺底为主,又称Velcro啰音,对诊断IPE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1.2.4杵状指(趾):在IPF中发生率最高,约占50%~85%。

1.2.5发绀:晚期可出现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体征。

1.3胸部X线检查

1.3.1常规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IPF的重要手段,早期患者胸片可正常。有5%~10%的患者,尽管已有临床表现,但胸片并无异常发现,肺泡炎在胸片上呈磨砂玻璃样改变,间质纤维化为条索或网格状影,出现环形小囊性透亮区谓之蜂窝肺,为终末期改变,以上改变可混合出现,纵隔、肺门淋巴结与胸膜多不受累。偶可出现自发性气胸。

1.3.2胸部CT与HRCT: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并确定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还可通过病变形态判断其类型。特征性改变为网格状和毛玻璃样,常有蜂窝样改变,以周边近胸膜处明显。

1.4肺功能检查

1.4.1肺容量降低:TLC、VC降低,MMEF、FEVa/FVC%正常;

1.4.2弥散功能障碍:DLCO%、DL/COVA下降;

1.4.3通气弥散失衡:PaO2下降,P(A-a)O2增大。

1.5实验室检查

1.5.1免疫球蛋白如IgG、IgM、IgA等增高。

1.5.2自身免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14%~58%)、抗核抗体(7%~15%)、狼疮细胞(3%~9%)可为阳性。

1.5.3大部分患者血沉增快。

1.5.4部分患者有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增高。

1.5.5偶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1.6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胸部X线、典型肺功能改变/和支气管肺泡灌洗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依赖肺活检,应注意其他ILD及各种心、肺疾患相鉴别。急性型应与肺炎、肺结核、肺水肿、肺癌淋巴管浸润、肺泡癌、多发性肺梗塞相鉴别,亚急型与慢性型应与慢性心功能不全、肺结核、BOOP、结节病以及职业性肺疾病相鉴别。

2治疗

2.1一般治疗

尽可能找出并去除致病因素。对症治疗包括吸氧、止咳、祛痰等。及时控制继发性肺部感染。

2.2皮质激素治疗

为主要治疗措施,其疗效个体差异很大,约15%~30%患者症状有所改善,约40%主观有效。皮质激素治疗对肺泡炎有效,但疗效短暂,不能逆转纤维化和改善病人预后。对IPF晚期病变患者或高龄患者不考虑应用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方案:

泼尼松30~50mg/日,病情稳定后在3~6周逐渐减量至2.5~10mg,至少维持1年,如减量过程中病情反复,宜再次加大剂量以控制病情,若仍有效可维持治疗2年,部分患者可能需终身治疗。老年人、发绀、杵状指、低氧血症、胸片示广泛纤维化或蜂窝肺,宜对症治疗、吸氧,不推荐糖皮质激素治疗。

皮质激素治疗2~3周后若仍无确切有效的客观证据,应尽快减量,或停用,或以维持剂量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

2.3免疫抑制剂

一般为细胞毒药物,皮质激素不能耐受、疗效差或无效者,可联用或改用此类药物。

2.3.1硫唑嘌呤:为首选药物,提倡应用小剂量疗法(15mg/周),疗程1年。

2.3.2环磷酰胺:50~150mg/d口服,或200~400mg静脉推注,每周1~2次,总量8~12g。

2.3.3环胞菌素A:每日5mg/kg,疗程1年。

2.3.4其他:雷公藤多甙,每日10~20mg,长期或间断使用,甲氨蝶呤口服,10mg每周一次。

2.4青霉胺

可干扰胶原纤维分子间交联,抑制胶原合成或加速不溶性胶原转换为可溶性,亦能抑制免疫反应。每日1.5~1.8g,每日3~4次口服,可同时服用维生素B6预防神经炎。

3预防

大部分IPF病情持续进展,预后差,死亡率高。及时、足量皮质激素治疗虽可部分缓解病情,但从总体上尚不足以改变其自然病程与预后。急性型若未及时治疗,常在2周~6月内死亡。慢性型平均病程5~6年,少数可存活至15~20年。

参考文献

[1]潘芳,王彤.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西药物治疗进展[J].北京中医药,200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