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付世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付世秀

付世秀

四川泸县玉蟾衔道办事处646106

摘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民生工程,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即解决一批后还会出现一批,这就需要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效的推进农村困难群众的脱贫步伐,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危房问题。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一项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德政工程,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因此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快完善各项工作机制,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农村危房改造机制,有效的解决农村困难户的住房问题,为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危房改造;问题及对策

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任务繁重的工程,涉及到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利益,在资金投入、对象确定、组织及施工等方面,都应该认真做好细致的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协调各部门关系,确保人力、物力都用在刀刃上,让相关惠民政策得到落实。

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有限

当前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给予了农村危房改造较大的扶持力度。但作为危房户,自身经济基础较差,很难自筹到房屋改造资金。往往因为改造住房而加剧了自身的贫困程度。在当前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补助资金缺乏仍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大部分危房户在改造住房过程中,虽然有补助资金,但还需要借钱,因此往往因为无力借到钱而放弃了危房改造的机会。这有效的反映出当前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标准低的问题,这对当前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整体推进带来较大的难度。

2、质量保障措施不到位

当前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施工人1多为农村周边劳动力,缺乏施工经验。再加之当前农村危房改造范围较广,进度要求较高,在资金和专业技术人1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农村危房改造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纽,在原材料采购、设计和工程检查验收方面也缺乏有效的管控,在农房和配套基础设施等建设过程中缺乏跟踪服务和有效的监管,这对农户建设的质量和施工安全都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3、危房改造面积和标准的控制不严格

当前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对于每户村民的改造面积都有一定的标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超面积改造的现象,求大倾向十分严重。这就导致本就经济基础较差的农户,在危房改造过程中不切合实际,改造面积严重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房屋建成后债务也随之增多,不仅还款困难,而且加剧了贫困程度。

4、危房改造的规划统筹水平不高

当前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缺乏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规划,整体设计规划水平不高,布局缺乏合理性,对农村后续发展缺乏有效论证,这就导致改造布局无法与村庄整体建设规划有效衔接,不仅存在着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而且还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农村危房改造的对策和建议

1、按需施建、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本着“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把农村危房改造与城镇化、村庄整治、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的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乡村规划和环境整治相结合;与防灾避险相结合;与公共基础设施布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相衔接;与产业开发和旅游开发相结合。通过对农村危房的拆除、新建、加固,加快小城镇、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加大社会公共服务覆盖面,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2、严格执行建设标准,抓好建房质量

一是建设部门要先行设计出多种户型方案,引导、帮助群众建造减灾抗灾能力强、功能合理、样式美观、造价适中、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房屋。在项目实施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农村危房改造要执行最低建设要求,改造后的住房须建筑面积适当、主要部件合格、房屋结构安全和基本功能齐全。要建立质量、安全巡查机制,定期、不定期深入危改户进行检查和技术指导,保证按照标准进行建设。对于未设置抗震结构的住房,不予验收,不予拨付资金。二是示范推广节能技术,为农户节约资金。例如:为提高农房保温性,可采用符合农房结构的保温设计,优化采暖方式,提倡使用草砖、水泥空心砌块、多孔砖和太阳能灶、沼气池,节约能耗,降低建房和使用成本。

3、完善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

对相关检查小组要实行责任制管理,并做到信息公开传达;对相关人员的使用要严格把关,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农村危房改造营造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农村危房改造可为贫困村民提供极大帮助,我国政府自2008年以来投入的改造资金已初见成效,但是很多存在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通过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找出了25个影响农村危房改造效果的因素,并结合SPSS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这25个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识别,从中提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其研究结果有助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项目的开展和落实,切实帮助贫困危房用户解决住房问题。

4、拓宽资金融入渠道,加大资金监管力度

经济因素已成为制约农民改善住房条件的瓶颈。资金的合理使用是农村危房建设的良好保障。针对当前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缺乏、资金浪费的问题,应采取分类救济措施,拓宽资金整合渠道,加强资金监督,使资金有效运用于农村危房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1)划分救援对象的类别,界定救助的基本顺序。首先给出最危险、最困难的经济困难家庭,并进一步实施分类和救援模式,以促进农村危房重建资金向真正的贫困家庭倾斜,从而确保最弱势家庭能够实现危房重建。

2)努力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客观地说,农民是最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人。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使农民能够使用森林财产贷款、住房抵押贷款和建材补贴。相关的税费和其他筹集资金的方式。

3)建立立体化基金管理体系,坚持专项资金的原则,全面支持和约束资金管理工作。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从各个方面控制资金的使用,避免虚报资金、项目、挪用公款等情况,使资金真正用于农村危房改造。应坚持专项资金原则,严格禁止将资金用于其他项目,避免挪用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资金。

5、规范审核程序和档案信息化管理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审核程序,在当前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中,需要将改造的重点放在五保房、低保房、特困户及重点优抚对象上,针对这些人1中的无房户及严重危房户口进行改造和新建。严格审核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来确定危房改造的对象。同时还要将危房户进行分类,根据自建能力划分为三个档次,即无自建能力、自建能力差和有自建能力,分类进行救助,针对不同档次给予不同款额的补贴。

建立健全农村危房改造农户的档案管理制度,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过程中,需要为农村危房改造户建立纸质档案,批准一户即建档一户,确保将危房改造农户的相关资料收集齐全。在建立农村危房改造纸质档案的同时,还要对档案进行信息化录入,将危房改造农户数据动态录入,这样能够快速查询到危房改造农户的相关信息,而且实现数据的实时汇总和动态分析,进一步对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进展进行掌握,并为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结语

不断变化性和动态性为农村困难群众危房问题的主要特征,一批被解决,可能在时间的推移下,另外一批还会出现,而实施长远规划,真正做到标本兼治,注重长效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则是彻底消除农村困难群众危房的主要手段,以治本为切入点,加大监管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大力发展,推动农村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进程,逐步构建危房改造工作机制,并使特色性和富于生机性与活力贯穿于整个改造工作过程中,加快让农村困难群众住上新房子的速度。

参考文献

[1]张剑,隋艳晖.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山东、河南的督导调研[J].经济问题,2016(10):73-76.

[2]寇铁军,林江.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管理:抓好“最后一公里”[J].财政监督,2016(18):35-42.